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慶祝上任百日 特朗普擬在密歇根州舉行集會
|
法國高校傳刺人案 學生持刀行兇1死3傷
|
視頻 |
拉票講座變跨文化交流 沙努西首秀耍大旗
|
法國高校傳刺人案 學生持刀行兇1死3傷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慶祝上任百日 特朗普擬在密歇根州舉行集會
|
法國高校傳刺人案 學生持刀行兇1死3傷
|
視頻 |
拉票講座變跨文化交流 沙努西首秀耍大旗
|
法國高校傳刺人案 學生持刀行兇1死3傷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庆祝上任百日 特朗普拟在密歇根州举行集会
|
法国高校传刺人案 学生持刀行凶1死3伤
|
视频 |
拉票讲座变跨文化交流 沙努西首秀耍大旗
|
法国高校传刺人案 学生持刀行凶1死3伤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庆祝上任百日 特朗普拟在密歇根州举行集会
|
法国高校传刺人案 学生持刀行凶1死3伤
|
视频 |
拉票讲座变跨文化交流 沙努西首秀耍大旗
|
法国高校传刺人案 学生持刀行凶1死3伤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庆祝上任百日 特朗普拟在密歇根州举行集会
|
法国高校传刺人案 学生持刀行凶1死3伤
|
视频 |
拉票讲座变跨文化交流 沙努西首秀耍大旗
|
法国高校传刺人案 学生持刀行凶1死3伤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庆祝上任百日 特朗普拟在密歇根州举行集会
|
法国高校传刺人案 学生持刀行凶1死3伤
|
视频 |
拉票讲座变跨文化交流 沙努西首秀耍大旗
|
法国高校传刺人案 学生持刀行凶1死3伤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流浪漢
最新文章
英電臺助重獲新生 “無家者”變身嘉賓主持
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四,英國西南部薩默塞特郡的收音機會傳出一些平時難得一聞的聲音——無家可歸者。由當地慈善組織“朱利安之家”創辦的這檔名為《塵埃電臺》(Radio Dusthole)的節目沒有賣慘,只有音樂、歡笑和那些被遺忘者所說的鮮活故事。
1小時前
最新文章
國際拼盤
改寫命運 !流浪漢中400多萬大獎 ”不用流落街頭了“
命美國加州一名流浪漢因為購買彩券中獎,贏得100萬美元獎金(美元,下同,約441萬令吉),一夕變成百萬富翁,命運從此改寫!他開心地說:“我不用再流離失所了”。
1星期前
國際拼盤
文藝春秋
梁馨元/山鬼
那些斗膽用身體在高速公路上行走的人,他一定是遇到了哪些麻煩,但我們多數把他們當成麻煩。時速120公里,突然眼前一大障礙物,方向盤左右閃避,幹一大清早遇上這麻煩事。 馬路就像保齡球球道,有車經過,它便兀自移動,但它從不移動。儘管如此,它總贈予我們許多意想不到的禮物——時而一粒滾動的頭盔,時而一具扁爛的動物屍體、一個想死的女人。她懷著孩子,開著白色本田City,就在我每天開車回家的路上割頸自殺。 馬路是一條悲傷的馬路,所以我才會在那個早上遇見蜥蜴人。 拖拉著骨一般的身體,蜥蜴人出現在16區高速公路上。破洞的深褐色衣服與膚色相襯,臉頰瘦出了窟窿,頭髮披覆至背——如山鬼,也似野人。天還明晃晃,他是該死在這城市,還是生還自哪座深山?在這洶湧的馬路,我往前,他也往前。他就用枝幹般的身體穿過車龍,沒人來得及鳴笛。 穿過他的瞬間,我清楚看見他的嘴巴。他在說很長很長的話,像必須念三天三夜的咒語。所以在那瞬間,我想他是瘋子,才會赤腳走在公路上。 ● 有時街道是虛幻的,而且夜晚比白天來得危險。只是整座城市的夜晚越來越暗了,工人在馬路旁維修,但燈照不到他。 在那些陰暗處,我曾經見過夜晚的狸花。 熟悉的辦公室樓下,狸花是一個陌生化的詞語。辦公室坐落於一個充滿人煙的小區,對面是住宅,偶爾有貓走過。每天早晨上班遇見狸花,他都揹著一個沉甸甸,破了幾個小洞的黑色布袋。狸花的頭髮依舊像一篇語法全錯的、語句不通的文章——烏漆麻黑的一整片,遮住了一半的臉,但臉的膚色也曬得幾乎和頭髮一樣的色度。於是在那全然渾濁的黑之中,狸花面目模糊,徒留一雙眼白特別明亮的眼睛。 第一次遇見狸花,他只是很緩慢地從人家門前走過。那種慢,是生命還有很長但不知道接下來可以幹嘛的慢;也像是管他的生命,今天要死也無妨。 幾乎每天上班,狸花都會從相同地方,帶著一樣的軀幹與行囊走來——沒有遇到的話,永遠是我不夠準時。所以我才說他是狸花,貓一樣的定點來到與離去,為這個地盤留下自己的氣味。 而上班快半年,在這辦公室小區混熟以後,我逐漸認識了三條街道的浪貓。很常午餐時間遇到其中的誰,都會蹲下來跟它們說話,但它們多數時候慵懶地攤睡在水泥地上。午後熾熱,水泥地還留有些光影,浪貓會躺在影子之中。 當然,不是每一隻浪浪都會對人的語言有所回應。它看到你,聞到你,聽懂你,只是懶得回應。 有時我覺得它們其中一隻,是變成人的狸花。滿身的蝨子、沙塵、汗、膚油、汙垢凝成風霜,狸花走路不說話。 還可以與人對話的人,都把自己留給了他人。那些已經無法與人對話的,都把話留給了自己。 ● 第一次隻身走上流浪漢收容中心那天,其實心裡有點怕。那怕,比在高速公路上看到蜥蜴人的那個瞬間來得低沉與綿長;但作為一名記者,儘管剛入行,我覺得怕比受傷更羞恥。 半山芭龍蛇混雜。下過雨的街道,像極了一條溼滑的鯰魚,光溜溜、長條狀的身子;偶有車燈打過,就像魚在深海發光。 我去半山芭找的是一名姓梁的牧師,他說他在菜市尾端等我,樓上便是他的收容中心。他照顧無家者已經20年,我們通過兩次電話,電話那頭的聲音粗曠、市井、接地氣,沒有電視裡牧師故作溫柔的儒雅,反倒像半山芭哪個水果攤的龍頭。直到見面那刻才發現,梁牧師比想像中還要矮小,像只馬一樣往下垂的臉上,有兩條粗黑的眉毛。重點是,原來牧師不一定總是穿著黑色大袍。 教會的好心人捐出店面,梁牧師便負責打理。有床位,有飯盒與瓦片,早上醒來能到外頭溜達,午餐時間一到又折返領飯,像極了一群放養的街貓。但他帶我走上樓的那刻,推開門,也有百無聊賴的老人一動不動躺在床上。他看著你看他,此刻注視都變成討價還價之物——我問梁牧師:“這樣(闖)進來真的沒關係嗎?”他說:“有我在,不要緊。” 三樓白天不開燈。他用鑰匙打開門鎖,生鏽鐵門發出一陣咿呀——眾人隨即引頭探看。在店鋪的盡頭,一束光溫和地照進,梁牧師說那是他們放風的露臺,剛吵過架的誰就在那頭冷靜。將領一般,他帶著我巡視這20個床位——每人安排一樣的櫥櫃、杯具、洗漱用品……誰徹夜未歸,誰病死老死痛死白板上的床位名字便一把擦拭。汰換家常,那些名字都臣服於他,接受這規訓,這監管與條例,才得以綁定一個床位。他是統治者,也是父親,每個拜三的團契活動會陪他們唱歌。 但我總覺得,真正的將領之才不能有太多的愛,因為他們還要上戰場。 偶爾會有政府官員沿著那條潮溼,堆滿乾貨的梯道上來,有時梁牧師在,有時並不。他們說這裡沒有執照,收留無家可歸者是非法行為。以安全隱患為由,一個店鋪不能是家。 因而,沒有家的人,都應該由政府監管。 ● 許多穿著制服的執法人員帶著捕獵器,從卡車一躍而下。野貓自午睡中驚醒,卡車的引擎由遠而近,穿過水泥與溝渠,轟隆轟隆,像一場驚雷暴雨正從遠處緩緩逼近。沒有家的人,都應該由政府監管——於是他們的武器,如巨大的掃把,把街道的左邊至右邊,前面至後面,一時半刻之內統統清掃乾淨。 “以安全隱患為由,他們必須被隔離”。彷彿一輛開往神秘島嶼的愚人船,把麻風病患者都驅趕至無人之處。因而,瘋子有瘋子的歸宿,當他們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了一個排他的部落。資本主義也匯聚成城市與高塔,在那俯瞰人世的高塔之下,相似的人依然會不由自主地相遇、聚合,並自以為安全。因此第一次在公路上遇到蜥蜴人,以及在辦公室樓下遇見狸花,他們異化的服飾、行為,儼然我眼前一片白茫茫的刺點。強烈的害怕像一支發射的火箭來得極快,但也忽地消失於無垠之中。 細想之下,我畏懼的其實是那山鬼的形象,那我打從有了認知開始,便不曾光天化日下見過的留至腰際、打結交錯的蓬頭;以及像刷上黑油一般油亮的垢面。我甚至來不及去想,他們此時此刻的存在,並不是一個答案,而是一個問題;他們面臨著問題,且不是拿著掃把到街上清掃就能解決。 一隻老鼠被車碾過,屍體三天三夜都無人清理。它成了街道的隱喻。它要不是被馬路吞去,也許就是被蜥蜴人或狸花吃了。 ● 收過幾次罰單,暫停營業復又亮燈開灶。教會阿姨來煮大鍋飯,餵養散居在半山芭附近街道的流浪者,那鍋大得能把一個孩子煮熟。在大鍋米飯煮熟的綿長時光中,梁牧師與執法人員也拉開了冗戰——他們拉鋸、僵持,最終雙方都停留在原地。 “沒有執照,不能營業。” “我們沒有營業,只是收留無家可歸者。” “他們應該去政府的收容中心。”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有屋瓦,我想蜥蜴人與狸花也是。 在高速公路遇到蜥蜴人那天,他似乎已經歷了一場漫長的逃亡,彷彿被熾熱的太陽追趕,穿過一大片野林與蒺藜,再跟著月亮的方向走,才狼狽地逃來這座鋼骨森林。他到底有想去的地方嗎?被逮捕到公立收容中心的流浪漢,他們仍會想方設法逃出來,再重新過上天地為家的日子。裡面沒有自由,裡面的空氣很悶熱,梁牧師說——他們寧願睡街上。 ● 街道是虛幻的。在街道形成之前,眾人席地而坐;只是當人為泥地鋪上石磚與水泥,人們便只能在街道上走。他們說,只有山裡來的人才會當街坐著;只有瘋子才會睡街上。 狸花是瘋子嗎?後來我才發現他不是。在熙熙攘攘的小食中心旁,街坊鄰里立起了個大紅色的拿督公龕,香火斷斷續續,初一十五會供奉發糕蘋果。午餐時間,我都會從公司經過這條小路,走到後邊的南洋咖啡店去。拿督公龕旁的樹蔭下搭起了個木棚子,時而停了幾輛摩托,華人阿伯並肩坐著消耗時光。一隻腳翹起來,一隻骯髒的人字拖便掉落沙地;萬寶路香菸嫋嫋,有一天我便見著狸花以相同的姿勢坐在他們之間。 狸花正在與人說話。這一次我忍不住多瞅他兩眼,瞅他黑色布袋裡邊裝了些什麼。瞅他蓬亂頭髮後的臉,瞅他那雙特別明亮的眼睛。忽然,他看著我看他,那眼神間雖沒有鄙意,也沒有惡意,但不下兩秒,我還是像個孬種一樣假裝把眼神飄往樹上的翠鳥,假裝什麼也沒有看過。 像看鬼一樣的眼神。 相關文章: 梁馨元/石頭是沒有世界的 梁馨元/如果明天會死 今天我們依舊要歌唱 梁馨元/Clitoria
4星期前
文藝春秋
求真
流浪漢住洞口是求字邪教場所? 沈志強服務中心:沒說過
成為流浪漢棲身所的居林路路旁溝渠洞口,被一家馬來媒體指是字迷求字的場所後,再被一家中文電視臺引述成是邪教活動場所,大山腳區國會議員沈志強服務中心特別助理林政行今日受詢時,否認服務中心曾向任何人發表過以上談話。
1月前
求真
北馬新聞
視頻| 溝渠洞口別有洞天 竟是流浪漢的“家”
威省市政廳員工清理溝渠,掀開紙皮驚覺在溝渠上方的洞囗別有洞天,裡面鋪上一個單人床褥,小小的洞口竟剛好是一名流浪漢的棲身之地。
1月前
北馬新聞
都市動態
築7呎高圍籬 保安員駐守 阻滋事者 民眾吃得安心
吉隆坡市政局於日前在甲洞美娜園隆市政局小販中心築起7呎高圍籬,杜絕流浪漢和酗酒者闖入滋事,保障小販食客財物和安全,讓大家盡情用餐!
1月前
都市動態
大柔佛焦點
涉非禮婦女被控 流浪漢自稱精神病患
(麻坡25日訊)涉及非禮婦女的流浪漢,自稱是精神病患者,卻拿不出醫藥記錄,在被告表示明白控狀內容及認罪後,推事蘇扎娜將案件展期至4月16日過堂。 被告達米茲(54歲)被控於今年1月21日晚上11時30分,在麻坡峇吉里一間快餐店走廊,使用暴力捏24歲婦女的臀部,牴觸刑事法典第354項(非禮)條文。 一旦罪成,最高可被判10年監禁或罰款或鞭笞,或兩者兼施。 此案主控官為諾阿米拉艾魯林副檢察司。
2月前
大柔佛焦點
北馬新聞
林秀琴:別“好心做壞事” 籲以正式管道行善
檳州社會發展、福利委員會主席林秀琴說,一些街友每天乞討可獲得200至300令吉的收入,遇上大日子甚至每天收穫500至600令吉,這導致越來越多街友的出現,引起社會問題。
2月前
北馬新聞
全國綜合
視頻|“流浪漢”餓得搶人食物 小販不譴責還爭著買單
如果有人餓得搶飯吃,你願意為他的食物買單嗎?
2月前
全國綜合
北馬新聞
檳聯合行動“拯救”40流浪漢 包括3非公民兒童
由數個執法單位展開的聯合行動,今日凌晨12時起在椰腳街清真寺周邊地區“拯救”40名流浪漢,包括10名非公民,其中3名非公民是12歲以下的兒童。
3月前
北馬新聞
北馬新聞
6機構峇眼達南展開行動 帶走27街友篩檢安置
國家反毒機構、警方、移民局、衛生部、福利局及威省市政廳昨早兵分三路,到峇眼達南展開協助露宿者和流浪漢聯合行動,共27人包括一名小孩,被帶走進行篩檢及妥善安置。
3月前
北馬新聞
古城
大門全天開 惹流浪貓狗 自助洗衣店衍生衛生問題
(馬六甲8日訊)自助洗衣店全天大門打開,方便民眾洗衣服,卻也同時惹來流浪貓狗進出,甚至流浪漢留宿,衍生衛生問題。
4月前
古城
北馬新聞
淤泥處驚見男屍 警方:相信是流浪漢
雙溪檳榔退潮後,淤泥處驚現一具男屍,警方相信死者是72歲流浪漢。
4月前
北馬新聞
社會
流浪漢控殺流浪漢 案定2月19過堂
一名流浪漢涉嫌在吉隆坡敦辛班丹路橋下的路旁殺害同為流浪漢的友人,今日在推事庭面對謀殺罪名。
4月前
社會
大霹靂焦點
鍾鎮鴻:流浪漢問題 可設臨時庇護中心解決
(怡保30日訊)為解決市區內流浪漢問題,大馬防範罪案基金會近打分會主席鍾鎮鴻日前率領多方代表,包括心善美慈善機構、華大偉組屋睦鄰計劃、霹靂國家社會福利局等單位,禮貌拜會怡保市長拿督魯邁茲,共同商討應對方案,並提議利用華大偉組屋的地點優勢設立臨時庇護中心。 鍾鎮鴻在會議中提議,整合相關組織的資源,在華大偉組屋設立臨時庇護中心,以為流浪漢提供一個固定的落腳處,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同時減少市區內的滋擾問題。對此,魯邁茲表示支持,並同意將市政廳於冠病疫情行動管制令期間設立的5所庇護之家,重新調整為臨時庇護中心。這些庇護中心將以象徵性租金每年10令吉提供給相關單位運營,作為弱勢群體的安身之所。 會議中,市政廳執法單位主任再亞迪指出,怡保市區流浪漢問題的根源之一,是某些個人或組織持續在市中心商圈派發飯菜,引來更多流浪漢聚集於此。他呼籲相關單位更有系統地提供援助。霹靂國家社會福利局執法代表祖卡菲對此表示認同,並希望由大馬防範罪案基金會近打分會牽頭,在指定地點為流浪漢提供援助,避免影響商圈的正常運營。 商家與慈善機構表態支持 參與會議的商家代表蔡亞伍表示,流浪漢問題不僅影響商圈的生意,也損害了怡保的市容。他以霹靂蘇丹冊封典禮的接待經歷為例,指來自全國的達官貴人前來領取照片時,都對店外流浪漢聚集的現象表示困惑。 他呼籲儘快落實具體措施,改善此現象。 心善美慈善機構主席張金友則指出,其團隊長期關注流浪漢與弱勢群體,尤其是在華大偉組屋進行派飯活動期間,更深刻感受到問題的嚴重性。她對庇護中心的設立表示全力支持,並表示將繼續提供資源與協助。 承諾設愛心飯堂籲支持 鍾鎮鴻對市長的支持與市政廳的配合表示感激,並承諾將其中一單位作為愛心飯堂,提供流浪漢及弱勢群體一個固定的用餐地點。他呼籲更多善心人士與志工加入這項計劃,共同為社會貢獻力量。 通過各方的通力合作,此次倡議為怡保市流浪漢問題提供了可持續解決方案,也為社會關懷行動樹立了典範。預計相關計劃將在近期正式啟動,造福流浪漢與弱勢群體的同時,也提升市區環境與形象。
4月前
大霹靂焦點
文藝春秋
【博大微型小說展】陳韋璇/大頭
我非常確定所有人都希望他死,雖然沒有人說過。那個流浪漢或許是知道的,所以報紙上的他嘴角向下,眼神呆滯卻又充滿攻擊性。 沒有人知道他是怎麼掉進那個溝渠裡的。有人說當晚見過他,抓著一支酒瓶醉醺醺地坐在路緣,可能是喝醉了自己掉進溝渠摔死了;有人說他的時間到了,閻王爺要收他;有人說他可能突然清醒了,接受不了現在的自己,所以就尋死了,眾說紛紜。有人可憐他,但沒有人惋惜,所以我知道,所有人都希望他死。 他的頭很大,異常的大,幾乎和肩膀等寬。有婦人聊起他,說他媽生他時肯定遭了罪。另一個婦人說,不一定,也可能是後天性的病變。和他的死一樣,沒有人知道他的生。在這個小小的市鎮,大家都說他有家人,大家也都不知道他的家人是誰,一直到他被發現四肢扭曲地趴在溝渠底部,警察查了查身分證資料,沒有直系親屬,於是他的屍體直接交由收屍隊處理。 我是見過他的,第一次見到是在鎮子最繁華的那條街上,那時我才10歲。他長得很怪異,五官扭曲,兩顆眼球各看一邊,大大的頭更是恐怖,皮膚被頭撐到最大限度,額頭和太陽穴薄薄的一層皮下佈滿青筋,像個隨時會爆炸的氣球。他就這麼漫無目的地在街上走著,從我10歲那年走到我20歲,最後趴在溝渠裡不走了。 “死了啊?也好,解脫了。” “死了?也好,上次我家孩子看到他,嚇得回家發了幾天燒。” “真的死了?唉,希望他下輩子可以投胎做個正常人。” 他的死成了那天下午茶餐室裡的熱門話題。我坐在角落聽了很久,一直到傍晚回家時都沒有聽到一句“可惜啊,三十多歲就死了”。所以我可以肯定,大家都希望他死,只是沒有人會說出口。說了,你就是蛇蠍心腸,會遭報應的,下輩子也會變成大頭。 大頭是我自己對他的稱呼,但從來沒有說出口,沒有人會想談論他,至少在他死之前。我一直以為大頭死了我就再也不會看見大頭,一直到我到吉隆坡上大學後,我又見到了大頭。唯一不同的是,他的頭不大了,變成了大大的肚子,有的時候又很瘦,有時很高,有時又很矮。他有時候在烏拉港商業區的後巷翻找垃圾,有時候坐在加影舊組屋的樓道發呆,有時候在沙登老街的五角基躺著,也不知道是睡著了還是死了。街上人來人往,無數只腳在他身邊繞過,沒有人打擾他,他也沒有打擾別人。但我知道的,他的存在就像從廁所下水道里飛上來的蛾蚋,並不擾人,但你就是看不順眼,所以希望它不存在,希望他死。 “死了好,活著太痛苦,還不如一條狗。”有一次我和同鄉經過那條大頭死在裡面的溝渠,他突然冒出這麼一句話。 “怎麼說?” 他指了指溝渠旁的草地,一對老夫婦正在給一群流浪狗喂剩飯,臉上洋溢著慈祥的微笑。 我突然想起,不知道大頭在溝渠底下時,是否曾掙扎過一秒? 相關文章: 【博大微型小說展】裴慈敏/繆斯的詛咒 【博大微型小說展】黃雯薏/選擇 【博大微型小說展】陳韋璇/大頭 【博大微型小說展】黃明樂/阿月 【博大微型小說展】楊惟樂/幾寸
4月前
文藝春秋
更多流浪漢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