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槟城的拜天公盛况越来越惊人,尤其是在海墘的姓氏桥一带,从原本以姓周桥为主的大型祭拜活动,如今发展成了多个姓氏桥一同热闹登场的壮观景象。现在,不只是姓周桥香火鼎盛,临近的姓李桥也来势汹汹,从场地布置到烟花表演,甚至还有高桩舞狮助阵,丝毫不逊色。站在桥边望去,人潮汹涌,万人空巷,无论是虔诚的信徒还是来凑热闹的游客,全都挤在一起,场面之热闹,宛如另外一场庙会。
本人就在姓氏桥附近工作,这几年亲眼见证了这场宗教盛典的变化。特别是姓李桥的崛起,从原本相对低调的庆典,到现在已经具备与姓周桥平起平坐的声势,他们的用心可见一斑。居民和庙方上下一心,不只想让信徒拥有更盛大的拜天公体验,也希望这个庆典能成为槟城的另一个旅游亮点。
ADVERTISEMENT
这点我非常赞同,毕竟能让宗教、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最能展现槟城多元魅力的方式之一。不过,当这场庆典发展成如此大规模时,槟州政府确实要更加留意安全规划,确保这场盛事不会因为人潮失控而酿成意外。尤其是当空间有限的海墘一次举办多场大型活动,拥挤程度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的地步,否则万一发生像梨泰院那样的悲剧,后果将不堪设想。
无可否认,今年的拜天公人潮,比去年更胜一筹。到了晚上八点多,基本上已经是”移动困难”的状态,许多信徒抱着大束香挤在人群中,热气夹杂着烟雾,让人连呼吸都有点困难。再加上,今年街边的小贩比去年明显多了不少,原本就狭窄的空间,挤满了卖烧烤、炸物等摊贩,滚烫的热油就在拥挤的马路边,稍有不慎,不小心碰到,恐怕就要送医院了。社交媒体上甚至流传着有民众因为人潮过多,呼吸困难差点昏倒的视频,这已经不是“热闹”能够形容的场面,而是有潜在危险的征兆。
再看看舞狮表演,这是拜天公必不可少的传统,特别是高桩舞狮,气势非凡,表演者在高高的桩上翻腾跳跃,让人看得目不转睛。然而,由于现场人潮汹涌,观众几乎是“贴”着高桩观看,甚至有人直接站在桩子底下。这样的距离,万一舞狮不小心摔落,真的不敢想像后果有多严重。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烟花环节,过去大家站得比较远观赏,但今年人潮太多,烟花施放的距离与人群极为接近,稍有偏差,恐怕会有烫伤的风险。这些细节,都需要在未来的活动规划中仔细考量。
其实,拜天公的这种大型庆典,已经具备成为国际级旅游产品的潜力。不仅信徒会参与,游客也乐于体验这种充满民俗气息的活动。如果要真正将这场盛典推向国际,除了要确保安全性,更需要在节目流程与体验设计上下功夫。倘若能让不同姓氏桥的庙宇共同协调,规划一个完整的活动路线,比如设置专区让游客可以安心观赏舞狮表演,设立专属的烟花区,甚至是安排导览讲解拜天公的文化内涵,这样不仅能让信徒更有秩序地参拜,也能让游客更深入体验槟城的宗教文化。
此外,节目规划的完整性也是提升这项旅游产品的重要关键。现在的拜天公活动虽然十分热闹,但仍有许多即兴演出的成分,时间流程不够明确,导致很多游客往往摸不着头绪,不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精彩表演。未来,如果能够像国际级嘉年华一样,有更明确的活动表,甚至设立不同区域的舞台,让舞狮、烟花、歌舞等表演能够更有序地进行,这将大幅提升游客的观赏体验。与此同时,政府和主办单位也可以考虑与酒店、旅行社合作,推出“拜天公文化体验团”,让更多国内外游客能够亲身参与这场年度盛事,而不只是透过新闻报导得知它的壮观。
持平而论,今年的拜天公活动能够如此成功,已经证明了主办方的用心,也展现了槟城独有的宗教活力。然而,当一个活动规模逐年扩大,势必要有更细致的规划,确保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安全、顺利地完成仪式,这才是真正的“与天公同乐”。明年,期待拜天公的盛况再创高峰,但同时也希望能看到更完善的安全与体验规划,让这场宗教与旅游的结合,真正成为槟城的世界级亮点。
(作者为跨界斜杠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