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林2日讯)居林传统手工玻璃纸灯笼制作达人赖长得病逝,做好应付今年中秋节庆典的凤凰造型传统手工玻璃纸灯笼,已没能在吉南各华团庆中秋的会场亮起来。
赖长得的传统手工玻璃纸灯笼,是属于许多居林70至90年代儿童的中秋节美好回忆。虽然在80年代末起的本地灯笼市场,受到中国进口及电子灯笼抢滩,但是赖长得凭藉对传统手工艺术的热爱与坚持,让居林在每年的中秋节,仍然看到他制作的传统手工玻璃纸灯笼被点亮。
ADVERTISEMENT
当星洲日报《大北马》社区报记者问赖长得的子女,赖长得几时开始停止制作手工玻璃纸灯笼时,子女们异口同声说,父亲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停止传统灯笼的制作。在一旁折冥镪的遗孀连燕霞才小声地说:“给今年中秋节制作的灯笼都已做好……”。


随后,赖长得的子女向母亲问了储收的地点后,搜出一袋四五个几乎已完成制作,只待绑上绳子及竹条的凤凰造型灯笼。然后,子女们才得知,原来父亲在被送院治病前仍然惦念灯笼制作这件事。
当记者询问幼女赖宝钻会不会把这批灯笼送给今年的庆中秋工委会时,赖宝钻泪如雨下兼带摇头地说,他们不打算将父亲的遗作送出去,反而是会好好地收藏起来,日后睹物思人地怀念与怀缅父亲。

连燕霞:夫从没放弃制作灯笼
连燕霞说,虽然传统手工玻璃纸灯笼的市场式微,丈夫却从来没有放弃过灯笼制作。她说,丈夫对手工是喜欢也是热爱,所以尽管年龄大了,还是会应每年区域里中秋庆委会的邀请参与活动。
她说,丈夫会担心来不及制作玻璃纸灯笼,所以基本上过了年有空就开工,就像给子女搜出来的凤凰造型灯笼一样,预先把灯笼做好等庆委会来邀时,便能马上答应庆委会一同度过中秋节。
连燕霞与子女虽然在高产时期都参与玻璃纸灯笼的制作,但都不会手工玻璃纸灯笼的整个制作,唯独长子赖贤文得到父亲灯笼制作的真传,并答应扛起传承父亲手艺的责任,需要灯笼制作展出的话会“代父出征”。

灯笼制作工序全手工
赖长得向来在灯笼制作方面都亲力亲为,从模板制作、拗骨、定型、糊纸、上彩及绑线,都掌握得游刃有余。由于传统手工玻璃纸灯笼的制作工序多,所以赖长得在初期除了有父母亲及兄弟姐妹的帮忙,随着子女们逐渐长大,妻子与子女们都需要打下手。
赖宝钻指出,虽然她与哥哥姐姐们都需要帮忙,但是5个兄弟姐妹中唯独大哥赖贤文懂得整个灯笼制作工序,而她擅长的工序则是糊纸的部分。虽然如此,她说,父亲从来不要求他们兄弟姐妹学习灯笼的制作,而是自己默默在守护这门手艺。
说着说着……赖宝钻告诉记者,当年在家制作灯笼的场景与画面涌现,高产期时家里从天花板到地上都挂满灯笼,并只剩下一个人能够走过的走道。至于兄弟姐妹少年时想方设法逃避灯笼制作的心情,而今也只能留下满满的回忆。

单眼失明仍坚持手艺
赖长得在子女的眼中是坚韧不拔的象征,更是天生的手工活巨人,就算只剩下一只眼的视力,也对用了一生在制作的玻璃纸灯笼坚持到底。
赖宝钻指出,由于灯笼制作与售卖是季节性的,所以当年父亲是泥水匠,在工余才制作灯笼售卖。也因为灯笼的工序繁多,当年单靠父亲一双手是没法应付需求量,所以祖父母、父辈的兄弟姐妹,以及他们兄弟姐妹都需参与。


询及赖长得是以灯笼制作将他们兄弟姐妹拉扯大时,赖宝钻表示只能认同一半,因为父亲当年制作来售卖的灯笼利润低,只能够帮补一些家里需要的开销,而无疑的是兄弟姐妹的长大,都多少与灯笼脱离不了关系。
她说,父亲约在5、6年前因为急性青光眼而单眼失明,但父亲也没因此停下来,而是依然在空闲时便拿出工具与材料制作灯笼,以便在中秋节时给孙子玩也应付每年庆典的需要,直到今次肺部受到感染病逝,才把父亲灯笼制作的一生燃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