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长辈眼中的“叛逆”小孩,但在我眼中,却懂事得让人心疼。
“抗癌3年半,90后单亲妈妈陈可儿病逝”新闻点阅率达8万人次以上,举殡时的新闻也有近6万人次点阅。
ADVERTISEMENT
坦白说,在接到这个采访任务时,我内心是有些抵触情绪的。其一是基于新闻价值的考量。二,是因为前车之鉴,以致我最害怕到丧府采访。此前到丧府采访,有过被家属大声斥责和驱赶,甚至出言恐吓,威胁等经历。三,每次都要小心翼翼发问,照顾家属感受之余,也会忍不住悲伤难过想哭。
庆幸死者家属在伤痛时刻,仍对记者提问有问必答,也未阻止记者拍照。
此次最引起我注意的是那名仅14岁的小女孩。家属说,面对母亲离世,她不曾落泪,且在灵堂前几次三番拒跪并与弟弟争执,也几乎机不离手旁若无人,似有些“叛逆”。
见她独自坐在母亲灵前烧纸,我忍不住上前与她攀谈。她也很礼貌地回答我的问题。
她告诉我,梦想当一名化妆师,自6岁起,便经常偷拿母亲化妆品在脸上涂鸦,后来通过“小红书”学习,经常躲在房里化妆。她说,她与妈咪一样爱漂亮,可是妈咪从不让她为自己化妆,这是第一次。
我闻言感到十分诧异,逝者脸上精致的妆容竟出自那小女孩。据悉,也是家属要求女孩亲自为其母亲化妆的,并且在整个过程中,眼泪不能掉在逝者脸上,那样会让逝者走得不安心。女孩完成得很好,一滴眼泪都没落下。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红了眼眶。
为什么在外人眼中叛逆不羁的行为,在我这里却恰恰是孝顺、懂事得令人心疼?这也让我想起自己经常说女儿“叛逆”“不懂事”,同时,反省对待女儿的态度是否过于严厉苛刻,以致于出现外人眼中活泼可爱的她,到我这,却是叛逆的形象。
其实,绝大多数人在面对亲人离世时,会沉浸在悲伤的情绪里,而最能够表达悲伤的,就是哭。有着传统观念的人会将哭与孝顺画上等号。不哭不悲就显得有些异常,甚至被说成铁石心肠。
懂心理学的友人告诉我,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即通过隔离情感的方式,寻求置身事外的解脱感。逃离痛苦情绪是人的本能,就像是当我们接触到滚烫的热锅时,会下意识的把手抽离。这种本能的反应也能体现在情绪上,即当一些人面对痛苦时,会下意识地选择屏蔽自己的感受,让内心能够好受一些,那并非冷漠或不正常。
或许,这是女孩被指“叛逆”的真相。
最后,我要感谢上司的安排,让我在这次的采访中,上了宝贵的一堂课。
![close](/public/images/galleryclose.png)
![zoom](/public/images/galleryzoom2.png)
![image](/public/images/foursquare.png)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百格视频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