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馬新聞

發佈: 5:10pm 11/02/2025 1146点阅

檳城

大寶森節

檳城

大寶森節

視頻|“畢竟是肉還是會痛”  信徒忍痛穿針還願

(大北馬)大寶森節正日 信徒忍痛穿針還願謝神恩
還願者中不乏華裔,他們也與興都教徒一樣把利器如長針、鐵絲、牛奶罐等穿刺在嘴邊及身體,展開還願之行。(林曉慧攝)

11日訊)“畢竟是肉來的,所以還是會痛的!”

今日是正日,也是信徒以苦行方式還願的日子。從清晨6時開始,陸續有信徒聚集在柑仔園羅弄古力斯里姆都瑪裡阿曼廟前參與祭神儀式。

ADVERTISEMENT

在眾多苦行者中,其中一名華裔還願者張慶達(40歲,商人)受訪時說,他自10多歲時已參與大寶森節穿針還願盛典,迄今次數超過10次。

(大北馬)大寶森節正日 信徒忍痛穿針還願謝神恩
張慶達自10多歲時已參與大寶森節穿針還願盛典,迄今次數超過10次。(林曉慧攝)

“之前許下的願望已經實現,所以就穿針還願。我這一週來已持戒茹素。今年我會在背部穿36支針,也會頂著‘卡瓦迪’赤腳步行3.8公里到瀑布路山頂的穆魯甘戰神廟展開還願之行。”

他坦言,背部穿針肯定會對身體帶來疼痛,而被穿針的皮膚傷口很快就會痊癒,並且也不會留下疤痕。

12歲童頂著“卡瓦迪”遊行/

其中一名12歲印裔男童哈里哈文也參與了今年的大寶森節苦行還願儀式,引起矚目。

其母親佐蒂受訪時說,其丈夫卡迪是“卡瓦迪”神龕的製作人員。“卡瓦迪”在淡米爾語意味負擔或擔子,信眾會在大寶森節期間把“卡瓦迪”扛在肩上,作為對興都教神穆魯甘戰神的祭祀形式,以答謝神明。

(大北馬)大寶森節正日 信徒忍痛穿針還願謝神恩
12歲印裔男童哈里哈文也參與了今年的大寶森節苦行還願儀式,引起矚目。(林曉慧攝)

她說,兒子自小就看著丈夫製作“卡瓦迪”,今年更首次發願要在大寶森節頂著卡瓦迪遊行。

她也說,兒子親自設計“卡瓦迪”,再連同父親一起製作,兩父子用了1個月時間製作。

(黃雨雲攝)

中國記者:目睹信徒堅韌“很震撼” 

穿針還願的信徒們,成為國內外民眾與攝影愛好者的鏡頭焦點。

其中,逾100名前來檳城參與《魅力喬治市國際藝術節》的外國攝影師和藝術家,今早也到羅弄古力現場進行拍攝。

看著信徒以鋼針穿頰、鐵鉤刺背、揹著“卡瓦迪”方式還願,讓這些國外來賓直呼“很震撼”。

來自中國浙江的民間藝術家宓風光(70歲)受訪時說,這是他首次來檳城,讓他感受到信仰的魅力及偉大。

中國浙江媒體記者俞柏鴻指出,檳城大寶森節慶典的規模及氛圍在世界上是相當聞名的,今日親眼目睹信徒們的虔誠與堅韌,令他深感震撼和敬佩。

與會者包括檳城國際藝術促進會會長拿督雷宗堂。

(大北馬)大寶森節正日 信徒忍痛穿針還願謝神恩

逾100名前來檳城參與《魅力喬治市國際藝術節》的外國攝影師和藝術家,也到羅弄古力現場進行拍攝。(林曉慧攝)

(大北馬)大寶森節正日 信徒忍痛穿針還願謝神恩

信徒背部掛滿無數個刺穿皮膚的鐵鉤。(林曉慧攝)

(大北馬)大寶森節正日 信徒忍痛穿針還願謝神恩

信徒在大寶森節慶典來祈福還願,每一針都代表虔誠。(林曉慧攝)

(大北馬)大寶森節正日 信徒忍痛穿針還願謝神恩

信徒的背後不僅是刺針的血跡,還有一顆虔誠的心。(林曉慧攝)

(大北馬)大寶森節正日 信徒忍痛穿針還願謝神恩

一些苦行還願者邊扛著“卡瓦迪”邊隨著音樂起舞,既表現了對神的虔誠,也象徵著與神明的親密聯繫。(林曉慧攝)

打開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4.7千点阅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