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
发布: 3:59am 06/09/2024

华小

细述

有教无类

益侨学校

华小

细述

有教无类

益侨学校

細述·華小 | 各族學生和睦 益僑學校 有教無類

报道、摄影/李明慧
部分照片/校方提供

威北本那牙益僑學校因地理位置及華裔人口外流的因素,使到學生人數稀少,華裔學生更是寥寥無幾,目前全校46名學生,友族佔了42名,華裔生僅有4名。

ADVERTISEMENT

益僑學校師生感情融洽

儘管面對諸多挑戰,但秉持“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董事部和校方仍然努力為孩子們打造優質的學習環境,營造充滿活力和希望的校園。

本那牙益僑學校的華巫學生和睦相處,相親相愛。

雖然學校面積不大,規模也小,但本那牙益僑學校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只是師生感情融洽,華巫學生也和睦相處;在董家協及家長的配合下,校務及教學活動順暢進行。

林佩貞:積極尋求電腦資源

尤其是自今年3月,新校長林佩貞上任以來,在她積極尋求熱心組織與商家支援的推動下,學校展現出了全新的面貌。不僅學生獲得了更多的電腦資源,學校的硬體設施也得到了顯著改善和提升。

在各方熱心支援下,學生們獲得更充足的電腦資源。

這所微型華小位於威北偏遠的農村地區,由於缺乏就業機會和資源,華裔人口大量外流,最終導致學校面臨沒有華裔學生來源的困境,讓董事部也束手無策。

陳天祥:外校“借”學生免開復級班

董事長陳天祥(70歲)指出,本那牙益僑學校創辦於1941年,至今已有83年曆史,在最輝煌時期,擁有180名學生,但隨著華裔人口不斷流失,學生人數逐漸減少,根據紀錄,到了1989年,全校只有99名學生。

益僑學校努力邁向向全校課室都安裝智能一體機的目標。

“直至90代中,教育部推出復級班政策,凡全校學生人數不足95人者,就須進行復級班計劃,當時本校學生少過95人,為避免學生受到影響,董事部開始展開外出尋找學生行動。

他回憶道,那時留在本那牙農村的華人幾乎都是老人,根本沒有足齡上學的小孩,因此,董事只得將目光轉向附近的巴當孟加里,那裡靠近城鎮,仍有一些華裔居民。

孩子們在校園裡愉快地進行體育活動。

然而,由於當地孩子大多就讀日落鬥哇益僑學校,要說服家長讓孩子轉學並不容易;幸運得是,該校董事部瞭解情況後,最終“借”出十多名學生給本那牙益僑學校,使其免於復級班的困境。

李誠輝:載送學生逾20年

回顧學校歷經的這段艱辛歷程,董事總務李誠輝(67歲)記憶猶新。他表示,為了說服家長,他們不得不在晚上逐戶上門,詳細敘述情況並請求家長讓孩子轉校。正是這些努力,才幫助學校渡過了當時差點面臨復級班的危機。

老師們為學校牆壁進行粉刷。

李誠輝指出,為了讓家長安心,董事部最初是安排小型校車載送學生,後來隨著巴當孟加里的華裔學生逐步減少,輪到村民幫忙用轎車載送學生,這一做法,延續了超過20年。

“當時,由於轎車一次無法載7名學生,這名村民每天只能往返兩趟,董事部每月僅津貼180令吉的車油費,村民基本上是在半義務的情況下提供幫助。在此期間,也有一些順路的教師自願幫忙,將學生送到學校。”

本那牙益僑學校共有46名學生,以友族學生佔多數 。

這情況一直到維持到五六年前,直至附近的鄉區再也找不到華裔學生而告終。

陳天祥:堅拒合併 華校不能少

陳天祥說,由於學生人數始終無法提升,數年前,教育部曾獻議董事部將學校與鄰近的其他2所微型華小合併,但董事部堅決不同意,畢竟華校是華社珍貴的資產,一所都不能少。

本那牙益僑學校規模雖小,但硬體設施齊全。

“如果董事部同意合併,就不會這麼辛苦尋找學生來就讀,而且又堅持了逾20年;但如今,不是董事部要放棄尋找學生,而是根本就沒有辦法。”

他感慨的說,如今看來,本那牙益僑學校只有選擇合併或遷校2個選擇,董事部當然不會同意合併,但要落實遷校談何容易?況且這是一條漫漫長路。

友族家長帶領學生們為學校進行大掃除。

擔任該校總務近40年的李誠輝也非常贊同學校遷校,但他也明白華小遷校困難重重,幸運的話,或許歷經千辛萬苦就能成功,但也有可能最終會淪為空談,一切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李誠輝:缺少外界捐款支援

擏開是否遷校的問題不說,目前擺在該校董事部眼前的另一困境是,學校缺少外界的支援和捐款,需要獲得外界人士和團體更多的關注和捐獻。

學校圖書館迫切需要進行提升,希望社會人士協助圓夢,左為李誠輝,右為陳天祥,

李誠輝說,畢竟本那牙只是一個小農村,多數居民都是務農或經營小本生意,例如董事長是退休副校長,他本身是稻農,所以捐款能力有限,只能期盼外界熱心商家和組織伸出援手,慷慨解囊。

他說,雖然該校有不少校友在外發展不錯,但長期都不在家鄉,也不瞭解母校的情況,儘管在董事部的號召下,學校已累積67名贊助人,但每人的年費僅僅24令吉,每年只為董事部帶來1600令吉的入息,遠遠不夠應付學校的開銷。

李誠輝(左)陳天祥察看因後方屋頂破損而造成的牆壁出現裂痕。

“雖然說,學校毗鄰的龍福廟舉行宴會時,偶爾會通過義賣報紙為學校籌款,以及鄉親家裡辦紅白事,多少也會捐獻,但一般數目都不大。”

李誠輝說,目前董事部存款已所剩無幾,但學校還有很多維修要展開,若董事部每次都要補貼不足的工程款,不出數年就會破產。

義消隊員向學生講解消防知識。
學生少 捐款也少了

他指出,在他的印象中,本那牙益僑學校只展開過3次籌款活動,分別因為課室不夠、維修漏水的校舍及提升電腦室進行籌款,當時外界很多熱心商家和善士都踴躍支持。

陳天祥說,疫情之前,到該校捐款或捐助硬體設施的熱心商家和善士不少,但疫情過後,情況就有了巨大的轉變,即使有人來參觀,但看到學生人數如此稀少,往往也會婉拒支援。

林佩貞:亟需維修校舍

林佩貞強調,校方重視學校硬體建設的同時,更為關注的是學生的安全,學校的首要任務是確保每個學生在校園內的安全與健康。

廣東省普寧林氏同鄉會捐贈水機給學校後,一行人在益僑學校前合影。

她說,儘管董事部有意遷校,但這條路程仍然漫長,因此學校的發展必須持續推進;在這個過程中,學校的現有設施維護不容忽視,尤其是校舍後方屋頂的破損問題,急需得到解決;根據承包商的估價,預計耗費30萬至40萬,這是一筆非常龐大的費用。

她說,這數個月來,感謝各方的支援,包括檳州閃耀慈善機構協助維修15臺電腦及更新5臺電腦螢幕 、明科技公益基金會捐贈5臺電腦顯示器、廣東省普寧林氏同鄉會捐贈水機,以及司徒秉蔚義務提升電腦軟件,讓益僑學校的硬體育設施有了質的改變。

明科技公益基金會捐贈電腦給學校,由會長拿督王如明(右三)移交給林佩貞校長。

“未來我們將繼續努力,實現全校課室都安裝智能一體機目標。

創校史與日落鬥哇益僑有淵源

本那牙益僑學校始於1941年,當時,日寇南侵,馬來亞陷入一片混亂,許多村民為保住性命,顛沛流離,紛紛搬遷到小村落避難,北海日落鬥哇的村民也不列外;被迫搬遷到一個叫做Bakar Kapur的小鄉村落腳。

在1945年,有4名熱心人士意識到村民的傳承教育文化問題,於是發心起願,出錢還出力及四處奔走遊說籌款建校,在村民合心協力下,終於創辦了“本那牙益僑小學”,當時,學校僅有25名學生,校舍由木板和鉛板拼蓋而成。

檳州閃耀慈善機構協助學校維修15臺電腦及更新5臺電腦螢幕,左三為會長葉於立,右三是林佩貞校長。

1954年,由於Bakar Kapur沒有公共交通,造成村民出行不便,於是從北海日落鬥哇搬遷到當地的部分華裔村民決定搬至本那牙,學校也隨之搬遷而來,而另一部分居民則遷返日落鬥哇,創辦另一所同名學校“日落鬥哇益僑學校”。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