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馬新聞

發佈: 8:07pm 11/04/2025

中國 黑神話:悟空 山西 黃河壺口瀑布跟隨悟空遊山西

中國 黑神話:悟空 山西 黃河壺口瀑布跟隨悟空遊山西

山西之旅(上篇) 華夏文明新旅線 悟空愛翻筋斗的好地方

報道/攝影:陳紹安

剛從中國回來。

走一程至今鮮少人神遊探秘的路線:直入山西太原,環繞大同、五臺山、靈石、隰縣、鄉寧縣、永濟、運城、洪桐走一圈,再回到太原時問了ChatGPT,回說這一程硬是走了800公里路。

ADVERTISEMENT

沿途堪稱跨山河、入冰窟,何止踏遍多個“黑神話:悟空”動作角色扮演遊戲取景實境,行至黃河壺口觀瀑布,真有感覺走的是華夏古今文明交錯的文化征途,途經踏訪盡是儒釋道三教圓融的莊嚴聖地。

檳城安遠旅遊有限公司獎勵旅遊經理鄧國祥說,旅遊不應只是吃喝玩樂,我們需要用更豐饒的文化底蘊,去深掘哲學、宗教層次的悟性,或藉助一趟愉悅的旅程,去實現心靈的昇華,用以洗滌百味雜陳的人生。

山西之旅(上篇)(大北馬封底)華夏文明新路線
孫悟空在西遊記為唐僧護法取佛經,入山西當然也要循入佛道,鄧國祥組織這趟神奇之旅,途中也與佛隔空合掌,汲取智慧和能量。
往五臺山路上 遙望雁門關

山西省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我們行車界線距離內蒙古僅約300公里,相等於檳城開車南下吉隆坡的路程。途經大同市當兒已見沙塵,即便3月杪到訪已入春天,氣候依然酷冷,街邊叫賣的橘子,香甜得很。

要從行程走到第五天開始說起,是因為我們站在山西省內黃河壺口瀑布前,與西隔的陝西省遙相對望那一眼,傾身俯視氣勢迫人的華夏文明從黃河啟始那一刻,我們其實也一舉望穿滔滔黃河水流一路從東南往西北,經陽泉、忻州、臨汾、運城挺進,直至溢出大中華文明史篇的軌跡。

從太原到黃河壺口瀑布,我們走了一條往上再轉下的曲折路段,巴士路經忻州先往五臺山路上,還可隔空遙望遠方的雁門關,導遊在巴士行經那個據點時提及,那就是攸關古中國生死的軍事關口,自漢朝(公元前206年-220年)時期就已被視為嚴防外敵的“門戶”,秦朝過渡到漢朝之後的長城,因此也就進一步擴展和加固至此。

老祖宗重兵駐紮之地

攤開地圖,實見山西與內蒙古接壤位置,也就比較容易體會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再延伸至明朝的許多戰事,主要都與周邊遊牧民族和諸侯國征戰有關,也就比較能夠明白各個朝代咱們老祖宗,何以都要重兵駐紮於此。

到了這個年代,血腥征戰的歷史,都已轉化為大中華遊客追憶老祖宗軼事的版塊。

因為黃河流經的部分河段,非常接近內蒙古的邊界,做為遊客的我們,在山西這一邊也因此抓得到內蒙古的一點氣息,些許沙塵和酷冷氣流,寒風輕拂的綿衣,彷佛也沾染了古戰場頑抗外敵,雁門關重兵駐守的墊底陳醋味。

山西之旅(上篇)(大北馬封底)華夏文明新路線
行至黃河壺口觀瀑布,真有感覺走的是華夏古今文明交錯的文化征途。

從黃河流域到雁門關內關外綿延千萬裡,所孕育的華夏文明不只影響中國歷史進程,還對東亞乃至世界文明產生深遠影響,如儒家思想傳播到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地區,推動了中華文化圈的形成。

《黑神話:悟空》上線 山西景點爆紅

根據報道,中國爆款線上遊戲《黑神話:悟空》,選取了中國境內36個景點作為遊戲場景,其中27處是山西省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築,這些古建築橫跨山西省9個地市,吸引眾多海內外遊戲玩家和遊客打卡,遊戲上線3天后,山西省27個景點就已接待遊客12萬6600人次,環比增長21.86%;門票收入人民幣552萬元(約338萬令吉),環比增長16.18%。

搜尋記錄,《黑神話:悟空》是在2024年8月20日上線,截至今日,山西吸納的遊客量已超百萬人次,門票收入肯定也破千萬令吉的了。

這就是現代中國藉助電影、遊戲、多媒體工具等軟實力,硬開拓特定省市旅遊業,狂吸遊客的又一實例。今日山西推出《跟隨悟空遊山西》,明日大有可能哪個省份又借“哪吒”作文章,事實上確有一些中國城市,開始乘勢宣傳自己的“哪吒文化”。

一抵太原機場悟空就現身

這趟山西行,一抵太原機場悟空就現身,隨後奔走的多個景點,都少不了悟空身影,從大牌匾到小飾品,悟空直接化身山西代言人,到訪遊客全都變身“天命人”。

這點,倒很值得東南亞包括我國旅遊業者思考和學習;如何藉助電影、歌曲、遊戲、多媒體工具等,大力開拓相關旅遊產品。但是,更需思考的是,倘若欠缺創意點子和文化底蘊,即便給你再多悟空和哪吒,相信也都無法變出丁點魔法來。

旅途中與縱橫旅遊業30餘年的鄧國祥促膝長談,得出結論是這一趟旅遊,見識的其實不是山西的悟空魅力,而是山西省政府巧借悟空,把素昧平生的訪客引入儒釋道聖境的聰穎智慧。

“晉魂”為主題逛山西博物院

 旅程首日踏上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以北的太原市,走入山西省博物院的佈局,即已先打開黃土高原東翼的人文瑰寶,以太原2500年建城歷史脈絡為主線,突出“晉陽崛起”和“走向盛唐”之路,黃河流域的華夏文明古物盡入眼簾,山西故事都在古代工匠的智慧與創造過程中,直接刻入今人心坎。

博物院這一站以“晉魂”為主題,行走《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明清晉商》等7個歷史文化專題走廊,已為山西之旅所需的文化常識奠定基礎。

山西之旅(上篇)(大北馬封底)華夏文明新路線
導遊詳解足以突顯3000年文化歷史的青銅精品鳥尊,這也是山西博物院”鎮館之寶”。
山西之旅(上篇)(大北馬封底)華夏文明新路線
鳥尊是晉文化源頭的象徵和代表,西周中期偏早的青銅酒器,出土于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曲村鎮北趙村晉侯墓地114號墓,現收藏於山西博物院,被譽為“晉國之瑞”。

接踵行至太原古縣城,單靠直面視覺,就足以把山西的歷史韻味和文化底蘊推上另一層次:從博物院的古物標本,學悟空翻個筋斗雲,就直接翻入貨真價實的古建築群。

山西之旅(上篇)(大北馬封底)華夏文明新路線
晉祠在太原市的古縣城內,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也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載體,入口牌坊雕刻精細的“對越”兩字,“對”意為報答;“越”即揚,兩字合意為“報答宣揚祖先功德”。

晉祠就在太原市的古縣城內,一個著名歷史文化遺址,是供奉春秋時期的晉國曆史人物之遺蹟。

西周時期已存在的古城,數千年興衰變遷迄今,都還保留古老建築和傳統生活方式,探索山西還真得從這裡開始:在戰國時期是軍事重鎮,隨歷史更迭經歷多次重建和擴展,但是城牆和部分建築,都還保留明清時期的遺蹟。

山西之旅(上篇)(大北馬封底)華夏文明新路線
晉祠聖母殿前廊柱,有北宋時期八根木雕盤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盤龍,而且是少有完整龍身盤柱的設計;龍和柱分開雕鑿,先雕圓柱,再將盤龍用榫卯結構,拼接盤在柱子上。

高聳的城牆,厚重的城門,承載歷史的重量。城內街道狹窄縱深,兩旁古建築包括典雅的民宅、祠堂、廟宇等,城內龍泉寺不僅是唐代宗教信仰中心,至今還是重要的文化活動場所。

行走其間,確可感受它不只是城市遺址,迄今都還是活力飽滿的文化中心,名副其實的古今文化交匯點。

山西之旅(上篇)(大北馬封底)華夏文明新路線
晉祠泉是古代淨水源頭,至今雖已非民用水窟,但是水質依然清澈,水溫常年保持在17.5攝氏度左右,含有多種金屬元素,屬重碳酸型水質,入祠遊客都要抓一把晉水祈福。
奔走應縣與大同 看“應縣木塔“雲岡石窟”

 第二天和第三天,一連奔走應縣和大同。

在應縣入眼的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應縣木塔”,大同讓人歎為觀止的,當屬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雲岡石窟”。

站在中國現存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應縣木製塔樓下,要真正瞭解它的特質,方可玩味它神奇之處;全木結構,無一釘一鏍絲,完全依靠木榫和多如牛毛的斗拱扣接,是世上使用斗拱種類最多的高樓建築:54種斗拱。

所選用防潮防腐木材堅固如鐵,一柱一樁一橫樑一層又一層的往上塔建,用了2600多噸,3000立方公尺紅松杉木,由始至終人工建起。

山西之旅(上篇)(大北馬封底)華夏文明新路線
應縣木塔亦稱佛宮寺釋迦塔,始建於遼清寧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現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

如此高超技術和選材智慧,當今木匠看來也難以超越。

這座高67公尺的木塔,與意大利比薩斜塔齊名,更與巴黎埃菲爾鐵塔,並列為世界三大奇塔。

歷經多次地震,陷入多場戰亂,天災人禍都摧不倒,相當於20幾層樓高的塔身,呈平面八角形往上堆疊,建成於遼代清寧二年(1056年),迄今已近千年歷史,且已被認定為全世界最高的木塔,塔內有兩顆釋迦牟尼的佛牙舍利,建在佛宮寺內,因此也稱之為釋迦塔,顧名思義就是佛教聖地。

塔外觀雖有舊斑,卻仍可細賞浮雕花紋,遺憾的是今已不允遊客入內參觀壁畫,也無法登上塔頂俯瞰周邊景色。

站在塔下昂頭看,古代木工技術的精湛程度遠超想像。

山西之旅(上篇)(大北馬封底)華夏文明新路線
應縣以木塔駞名天下,古人巧奪天工建木塔,今人也以精巧手藝製成手信紀念品。
山西之旅(上篇)(大北馬封底)華夏文明新路線
山西很多景點都有孫悟空立牌,所有訪客都化身“天命人”了。
山西之旅(上篇)(大北馬封底)華夏文明新路線
團員在走向應縣木塔的鎮上合照,背景完全襯出山西古鎮風韻。

(行程安排:檳城安遠旅遊有限公司)

打開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