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发布: 5:51pm 07/02/2024

野生动物

水池路

路杀

树冠桥

野生动物

水池路

路杀

树冠桥

让野生动物安全过马路 搭建树冠桥 防路杀

(槟城7日讯)去年,一只猴子从丹绒武雅的树上爬下来,在横越马路时被车撞死,保护人士称类似事故为“”。

为了避免野生动物继续在人类社区遭遇路杀惨剧,野生动物保护人士如今在去年发生惨剧附近的吉辇河桥边搭建“”,以便各种野生动物安全跨越这个水池路路段。

ADVERTISEMENT

彭依恒:树冠桥防止“惨剧”重演

这座树冠桥合作方之一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基金(The Habitat Foundation)项目管理人彭依恒,在搭建工程现场告诉媒体去年发生的惨剧。

彭依恒述说去年发生的水池路路杀事故。(周新才摄)
背景的道路便是去年的路杀地点。(周新才摄)

水池路的树冠桥的主要赞助商是联昌国际伊斯兰银行(CIMB Islamic),为峇都丁宜热带香料园附近的槟州首座树冠桥之后的第二座。

他说,热带香料园未建树冠桥之前经常发生野生动物过路时被车辗毙的路杀事故,2019年安装之后至今已没有听闻再发生路杀了。

一旦树冠桥搭建工程完成,横越水池路的野生动物便不必再冒被车辗毙的危险。(周新才摄)
李抒育:人兽共存 不打扰最好

眼镜食叶猴计划项目执行人李抒育,劝告人们不要喂养野生动物,特别是喜欢向人类讨食的猴子。

她说,人们出于对野生动物的爱心喂养候子,却好心做坏事的让猴子越来越依赖人类,以致野地生存的本性日益消退,最后失去在自然界生存的能力。

叶茹琳(左)和李抒育促请人们保护野生动物。(周新才摄)

野生动物保护者主张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河水不犯井水,在互不相犯的原则下共存。它们讨吃,不要去理会,因为喂养是害了它们。它们打架也不要去理,因为汰弱留强是天然的丛林法则,可能它们非并打架,而是在练兵,为抵御外敌作好准备。

人类的发展列车开进山区,以丹绒武雅为例,过去的山野之地今天高楼林立,河流改道流入人工地下河道,野生动物须进入人类社区喝水。而在目前的干旱季节,许多跟着不同时间地点出现食物资源迁徙的野生动物,被迫搬到人类社区栖息。

画家笔下的“猴子安全过马路图”。(周新才摄)

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必须如何面对与野生动物良好共存?最简单的共存法则是不去打扰它们的生活。

索道搭在树冠让动物横跨

树冠桥是指设在大树树冠之上横跨道路的索道,丹绒武雅树冠桥的合作方还包括理科大学和马来西亚人猿(Ape Malaysia),因为它在合作护野生动物之余,同时附带学术研究。

丹绒武雅水池路树冠桥接近完工,各合作团体负责人合影。(周新才摄)

树冠桥的两端各有一支方便人们爬上去的铁柱,以便让人爬上去维修树冠桥,以及更换所附带的摄像头内存卡。

叶茹琳:峇都丁宜累计6000次使用量

主要项目方的槟城眼镜食叶猴项目创办人叶茹琳说,根据摄像头的拍摄记录,峇都丁宜树冠桥自2019年安装到最近,已有6000次的野生动物使用次数。

人们须保护数目不多的眼镜食叶猴。(周新才摄)

使用最多的是最常见的长尾猕猴和比较少见的眼镜食叶猴,还有黑松鼠、果貍、蛇、蜥蜴和小四脚蛇也是受惠者。

他们于去年2月开始研究水池路的社区野生动物生态,掌握数据,最后确定吉辇河桥边是最适合安装树冠桥的地点。

它的安装费用约4万令吉,整个计划估计耗资9万令吉。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12:03am 31/03/2025
以植物替代濒危动物 中医药业绿色转型

在传统中医中,常见的药材包括濒危动物的部位,例如穿山甲,全球最常被非法贩运的野生动物之一,被用于治疗关节炎、肿胀以及乳汁淤积等症状。

据中医师和业内人士表示,现代中医的重点正在向可持续性、道德采购和科学验证转变,以确保治疗方案既有效,又负责任且不涉及虐待动物。

这包括积极劝阻使用濒危野生动物成分,并推荐植物性或实验室合成的替代品,以提供类似的治疗效果。

人工种草药成本低

双威中医中心的中药师方禧(Huong Hee)表示,植物性替代品因其可持续性、经济性和伦理优势,普遍受到更广泛的接受。

“虽然动物性成分在历史上曾在中医中占据一定地位,但始终有符合伦理标准且符合现代科学研究的有效植物性或合成替代品。”

她最近在接受马新社采访时说,与稀有或濒危的动物成分不同,草药可以人工种植,使其更容易获得且成本更低。

她补充,研究持续验证这些替代品的疗效,同时伦理考量也正在推动消费者偏好的改变,因此这些替代品的接受度正在不断提高。

“例如,我们现在用‘王不留行’(Vaccaria seeds)替代穿山甲鳞片,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催乳。”

“同样,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等合成替代品已取代用于肝病治疗的熊胆汁。”

方禧强调,并非所有动物性中药或含有野生动物成分(尤其是穿山甲鳞片)的药物都适用于所有患者。

“在为患者配药之前,我们会先为他们把脉,并审查他们的病史,包括是否对某些药物过敏、是否正在使用西药或是否存在高血压风险。”

“如果我们开具任何含有动物性成分的药物,我们必须确保不会干扰患者的其他医疗干预,优先考虑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穿山甲麟(图:马新社)

中医师指南受欢迎

为了提高中医行业从业者的意识,并教育公众禁止使用濒危野生动物入药(包括含有穿山甲鳞片的产品),国际非政府组织TRAFFIC与马来西亚中医师暨药剂行总会(FCPMDAM)合作,发起了“仁心”(Ren Xin,意为“善心”)倡议,旨在解决行业内使用受保护或濒危物种的现象。

作为“仁心”倡议的一部分,一本名为《马来西亚中医师及商家手册》的指南于2023年11月发布,旨在提高人们对使用受保护野生动物制药的负面影响以及法律风险的认识。

TRAFFIC国际东南亚项目官员庄思琳(译音)表示,这是马来西亚中医行业首次出版此类指南,书中汇编了有关无濒危物种成分的有效替代配方的临床试验研究,并澄清了中医行业使用野生动物成分的法律法规。

她告诉马新社:“我们希望提供清晰的信息,提高行业对使用濒危野生动物制药的负面后果及法律责任的认识。”

她说,出版该手册前,他们对相关法律进行审查,并咨询政府部门,以梳理相关法规和程序。

“手册还列出马来西亚中医行业常用的受法律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帮助从业者识别哪些药材需要许可证,或应当完全避免使用。这些内容均以英文和中文呈现。”

《马来西亚中医师及商家手册》指南于2023年11月发布,提高人们对使用受保护野生动物制药的负面影响以及法律风险的认识。

TRAFFIC:对全马中药店进行调查

TRAFFIC在过去10年间,还对马来西亚半岛、沙巴和砂拉越的中药店进行广泛调查研究。

TRAFFIC项目官员曾乐熙(译音)表示,他们一直在与马来西亚的中医行业合作,以制定更具可行性的指南,帮助企业采用更可持续的做法,而不仅仅是强制施加限制。

2024年5月7日,TRAFFIC组织一场研讨会,吸引了100多名马来西亚中医行业人士参加,包括中医师、药商、制造商、学者和学生以及来自15个政府机构的代表,例如马来西亚半岛野生动物与国家公园局、国家药品监管局、传统与辅助医学司以及药品执法司。

大马负责野生动植物的政府机构 。(图:马来西亚中医师及商家手册)

支持停用野生动物

“多数与会者欢迎我们的倡议,表示支持停止非法野生动物的贸易和使用,并认为我们的手册非常实用。事实上,500本印刷版手册在倡议期间全部派发完毕。”

此外,手册的电子版及其他资源可在(www.healersforthewild.com)上获取。TRAFFIC还通过社交媒体和多种中文方言的视频,与网红合作推广,提高公众对非法野生动物中药贸易的认知。

“与FCPMDAM等中医行业专家合作,使我们的宣传活动更具影响力,因为行业从业者对该信息的接受度更高,患者也更愿意相信行业专家提供的建议。”

与此同时,关于穿山甲鳞片的使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穿山甲鳞片消费国,现已经将其用于中药的年度配额从2万5000公斤减少至1000公斤,并加强了保护措施和监管。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个新问题——传统中药中假冒动物成分的销售量上升。

沙巴野生动物局捕捉盗猎者时起获穿山甲。(档案图)

马迳蔃:大幅减少涉动物中药

雪隆华人药业公会会长马迳蔃表示,过去十年来,本地中医行业已大幅减少使用和销售动物性中药,尤其是涉及濒危物种的产品。

他表示,自冠病疫情期间穿山甲鳞片被移出中国《药典》后,市场上相关产品的供应量已显着减少。(《药典》是一本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和质量规范合集,用于规定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药品。)

他说,目前在网上销售的穿山甲鳞片中药大多没有序列号,很可能是假冒产品。

“因为要合法购买中国的穿山甲鳞片药品,必须提供身份证明文件和执业医师的处方。这些交易还需上报中国政府备案。”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