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央13日讯)群益华小校友会举办“群益群忆111周年回校日晚宴”,特别邀请94岁高龄的前任校长邝鸥昌远从吉隆坡回来出席晚宴,他在分享会上呼吁所有校友继续支持母校的发展,让群益华小一天天发扬光大。
他认为,校友会的存在对学校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忙,给予精神上和经济上的资助,使得学校发展起来。
ADVERTISEMENT
“华人热爱教育的热心很令人感动,老一辈校友、董事的热情想尽办法生财之道,把土地变成有用的地方赚钱建校。”
“现在学校建成了,但养校另一回事,所以希望全体校友不要忘记先人的真诚和苦难,希望接下去的人能爱护保护它,让学校发扬光大。”
他前晚在群益华小礼堂犹如明星般,昔日学生纷纷上前问候、拍照,甚至讨签名留念,在上台分享时也赢得全场掌声,学生也站起来喝彩。
陈雪芬:晚宴筹13万维修基金
群益华小校友会主席陈雪芬说,校友会维护华教发展,也是校友和学校的沟通桥樑,凝聚起来回馈母校,取之以社,用之于社,所以鼓励加入校友会,为母校付出。
“这次校庆筹款晚宴要感谢校友及热心人士的赞助,慷慨解囊,共筹得近13万令吉,将作为维修校舍基金。”
另外,在回校日晚宴上也获得校友点唱及义卖酒水,筹得5508令吉。
陈昱铭:吁以礼堂养校发展学校
群益华小董事长陈昱铭致词时,也呼吁校友及各界人士多租借学校礼堂,以达到该校“以礼堂养校”的目的,协助学校发展。
他说,历经冠病疫情3年,导致负面经济效应,学校礼堂没有人租赁,董事部的现金流只出不进,直线下滑。
他说,建校难,守校更难,该校急需基金维修硬体设备,让学校继续培育下一代莘莘学子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学习,只好向大家募款。
“所幸从校庆的第一场义卖会、第二场义跑都得到鼎力支持,才能超越筹款目标15万令,总共筹得21万令吉。”
“我要感谢陪群益学校走过111周年,绝对是群益(华小)发展进步、进程中,具有意义的里程碑,因为大家都秉着再穷不穷教育的理念,一砖一瓦,千辛万苦建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端影4日讯)已踏入70岁高龄的华民老校友,响应回校日号召重返园时,惊闻很多老同学都已离世,不胜唏嘘,但是看着今日五脏俱全的“新”华民小学,又倍感欣慰。
她说,有看到长象酷似一些老同学的校友,一问之下果然是老同学的儿女,我们都很老了,回校日现身的很多“新校友”,都已是我们那一代校友的儿女了。

李碧蓉:开心见到母校进步
毕业于1963年的李碧蓉(74岁)透露,小学六年级毕业后,就与家人搬到亚罗士打,过后因嫁人迁居槟城北海,自毕业后就不曾回到母校。
她坦言,当年华民只是一个亚答屋建起的校舍,根本没有篮球场或其他设施,她是通过《星洲日报》的报道得知举办回校日,于是特从北海赶返端影看看母校的蜕变,惊见母校设备非常齐全,深感欣慰。
“很开心见到母校进步很多,我支持董事部筹款扩建礼堂,造福往后的学子。”
不过,她对于很多认识的同学已不在世感惋惜,她透露,她是通过后辈的校友口中得知很多当年的同窗都已离世,但是她还从后辈的脸孔,认出是老同学的儿女。

尤泉盛:盼回校日继续办下去
另一名老校友尤泉盛(74岁),希望回校日继续办下去,让校友永远记得母校,拉近大家的联系。
“华民小学是端影人的回忆,几乎每个来自端影的人都曾在这里就读,可说镇上处处都是校友。”

陈思盈:盼能长久留在这里
该校一位老师陈思盈原来也是2001年毕业的校友,她指出,3年前突然接到教育局委派她到母校执教的信涵,当时感到惊讶且开心,回母校效力,算是回馈母校多年来的抚育之恩。
“我希望能长久留在这里,继续造福我的家乡子弟。”

哈士拉夫:怀念在这里的时光
异族校友哈士拉夫(2002年毕业)表示,他愿意回母校探望老师们,也回忆当年在华民的时光点滴,尤其是帮助老师们做事的日子。
“虽然我是异族生,但我很怀念在这里的时光,因为我与老师们打成一片,也和学生们一起玩乐的日子。”

陈妍希:怀念才艺表演的回忆
陈妍希(17岁)则说,每年毕业典礼或是节庆活动,她就有机会上台表演唱歌,非常怀念这些才艺表演的回忆,因为有机会在台上发挥自己的才华。

许丰年:回母校与朋友叙旧
另一名2022年模范生许丰年则说,他回到母校与朋友叙旧,也怀念当年下课时与朋友比赛冲去食堂用餐的快乐时光,如今他在日得拉马哈旺沙中学就读,这些已成为一个回忆。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