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大年20日讯)商家和民众同意配合双溪大年市议会耗资50万令吉把二街后巷打造为“艺术街”(Siar Seni)的美化后巷计划,但认为政策具体下发之前,应先听取民意,不该“先斩后奏”,希望市议会下不为例。

环球光学有限公司业者朱启康(46岁)说:“我们对该工程详情毫不知情,直至放上宣传板后,才得知该后巷要提升的计划。”
ADVERTISEMENT
应构建对话平台 设美化后巷条规
商家希望通过当地州议员,与地方政府构建一个对话平台,让他们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诉求,即促请市议会列出在“艺术街”的营业时间和指南,并且严格监管商贩经营秩序,督促经营者按时出摊收摊;二,解决当地交通阻塞与停车位不足问题;三,改善当地卫生问题,确保有足够的垃圾桶等等。

“从去年开始,这里已被打造成‘夜市街区’(私人经营),以致每遇到公假或周末,几乎都是人满为患,商贩不会按时出摊或收摊,有时候持续到次日凌晨1时许,油烟味和嘈杂声,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与此同时,他们在后巷(属当地商家的产业后方)画上新壁画,也未曾经过我们的同意;每次他们出摊时间,整个后巷就被各摊档阻挡,以致我们无法从后门出入。一旦发生紧急状况,后门被堵住也可能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

他们说,既然涉及他们的产业,又未及时给予通知,这让他们感觉利益受到侵犯。
邓维民:停车位不足 垃圾桶常不见
明光玻璃铝业工程业者邓维民(76岁)补充:“由于周边因停车位不足,因此也存在路边随意停车问题。我有一次退车时不慎撞到乱停的摩托车,便让车主将摩托车拿去维修承诺会负责维修费,结果对方向我索取20令吉赔偿,当然,这只是其中的小插曲。”

此外,疑是清洁工收垃圾后,没有将垃圾桶归位,导致当地经常发生垃圾桶不翼而飞的事件,他们希望当局能够准备多一些垃圾桶。
出席者包括峇甲亚兰候任州议员罗炜家助理黄裕凯、国际书店业者陈俊峰(52岁)、丽晶眼镜店业者朱伟声,以及牙医吕劲亿(29岁)。
大年市议会获房地部拨款50万令吉,在二街展开美化后巷工程,包括加盖屋顶,将当地打造成“艺术街”,以吸引外地游客到大年游玩;该工程8月28日动工,预计11月27日竣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华玲24日讯)联邦政府耗资50万令吉,将华玲一个原本普通的后巷“摇身一变”,形成充满活力、怀旧、街坊风韵及艺术色彩的“壁画艺术街”!
华玲县议会去年通过房屋及地方政府部(KPKT),向经济部申请50万令吉拨款,将华玲大街后巷打造成“壁画艺术街”。该工程于去年12月1日动工,耗时逾2个月,终于在昨日(2月23日)竣工。
华玲和锡县新村发展官王家宏说,由于当地建筑属私人产业,因此在县议会提出概念后,必需征求业者同意,幸经过他向业者们解释后,大家都同意提升后巷的计划。部分商店后巷屋顶残旧,也在县议会帮助下,获免费维修。

除了街头至巷尾约100公尺壁画创作,原本的沥青路也全部替换成砖块路,同时装上交叉小灯饰,夜晚灯火璀璨闪烁,让原本入夜如“死城”的华玲街晚间热闹起来。
“壁画以华玲特色为主,将本地美食、风俗文化及历史人文及物,如叻沙、拉茶、马来传统风筝、原住民生活、希雷锺乳洞(Gua Sireh)、乌鲁乐贡(Ulu Legong)热水湖、旧巴士车站,以及曾到访华玲这座小山城的国父东姑阿都拉曼也一同绘在这些墙上,希望借此推广华玲。”

他说,地方政府也有意将该壁画街艺术街融合或开发小商区,让小贩在当地做生意,以吸引更多人前来打卡拍照,刺激老街经济成长。
附近居民陈金牛(74岁)说,当地出现一些包括旧巴士车站、以及马共历史的国家官方代表国父东姑阿都拉曼等壁画,引领大家重温昔日情怀。
“那巴士站是我那个年代的童年回忆,如今巴士站已不在了。”

另,水族馆业者张高明(68岁)说,后巷原只让人停车,如今增添了壁画和重铺道路后焕然一新。据他视察,这几天人潮有增加,尤其附近咖啡店喝茶或用餐的顾客,也特地前去拍照打卡。
“欢迎其他小贩来这里做生意,只要保持干净,我们无异议。”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