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
发布: 1:06am 28/07/2023

讲座

花踪文学奖

讲座

花踪文学奖

“花踪文学奖”系列讲座槟城站 谈 浮罗人文——风 海 岛

报道、摄影/黄雨云

(槟城27日讯)星洲日报“”系列之《浮罗人文——风、海和岛屿视野》首场槟城站讲座会昨晚在韩江传媒大学学院讲演厅开讲,本次所邀请的主讲嘉宾有现代文学研究界第三代领军人物、华文文学评论家王德威和李有成、国际华文作家张贵兴、出版人胡金伦及马华文学评论家高嘉谦。

王德威:槟城颠覆南洋印象

ADVERTISEMENT

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现任哈佛大学东亚语言系教授的华文文学评论家王德威教授,侃侃而谈他如何对槟城这个岛屿的人文产生兴趣及槟城令他觉得有吸引力之处。

星洲日报“花踪文学奖”系列讲座之《浮罗人文——风、海和岛屿视野》首场槟城站讲座会在韩江传媒大学学院讲演厅开讲。前排左起胡金伦、李有成、王德威、高嘉谦、张贵兴、杜忠全、庄家源。

他说,他2000年首次来马来西亚,在此前对东南亚或南洋文学深感兴趣。

“我在台湾大学读书时,有不少同学来自南洋,尤其马来西亚,所以我一直对这个地方有很大的兴趣。一直到2012年开始比较认真看待这一区的文学活动,之后陆续做了研究成果的分享及报告。一直到2014年,是我第一次来到槟城,也是我的马来西亚之旅的第一站。短短的两三天的时间,改变了我不仅是对马华,而是整个南洋华人文化的一个认知。我在此之前的认识都是透过教科书、各种文宣杂志得到的,其实是很单面,甚至是肤浅的。”

在进入问答环节时,出席者发问相当积极。

他直言,第一次来槟城时,走在乔治市,每到一处都让他感到震撼。

看见真正的华人发展

“可能一些在地槟城人对这些习以为常,但对我一个在台湾生长,然后在美国待了46年的人来说,来到这样的一个地方,突然了解到这个所谓的海外华人,它的形象、定义及文化传承,不是我所认识的那个皮毛的美国三藩市或纽约那几个定点而已。真正的华人的发展,它的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奋斗艰难的历程,一点一滴的,是我从槟城的那一次访问开始。”

主讲人的内容幽默中暗含人生哲理,现场笑声连连。

他也说,之后他开始严肃面对这个所谓的海外华人研究,尤其是南洋研究。

以“华夷风”论述新视野

“差不多有10年的时间了,除了我自己的数次访问,也对这个研究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王德威提出华夷论述新视野,以“华夷风”命名,并致力于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他说,除了介绍所认识的在台湾或马来西亚的马华作家的作品,他也提出华夷论述新视野,以“华夷风”命名,并致力于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槟城充满血泪交织的故事

“为何从槟城开始?对我来说,槟城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我自己身为文学专业的老师,尤其是在美国教书了这么多年,我尤其对叙事文学、小说这类的文类特别有兴趣。对我来说,故事这两个字不只是简单的道听途说,这个故事也是过去的事,是往事,是各种生活经验及传奇梦想累积的一种叙事的综合,所以来到槟城,即使短短一两天的探访,包括我这次重访的韩江家庙、潮州会馆、观音亭,每一个我所看的景点或地点,它都有一个历史的渊源。每一个接触的人物,他都有一个故事,并且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是槟城难能可贵的地方,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这么多的故事,都有这么多复杂的故事,甚至血泪交织的故事,能够一代又一代的分享,并且能够感动一个身为外来者的我。在这一点上,作为一个专业的文学研究者或读者来讲,这个是槟城对我有吸引力的一个起点。”

李有成:槟城陌生了 “找不到回家的路”

现任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台湾中山大学合聘教授的李有成教授直言,这次重回槟城,对他来说早已人事已非,甚至笑言“找不到回家的路”。

李有成从吉打搬到槟城居住,想家时多愁善感,就开始读很多华文书籍,并爱上了文学。

他分享早年是住在槟岛百大年路一带,而这次回来曾想要兜到老家一看,但却找不到“回家”的路,其实内心感到蛮难过的。

他也指对这一次举办讲座的场地并不陌生,因为以前每天上学都会坐巴士经过韩江中学,才能到钟灵中学。

想家的多愁善感爱上文学

他说,其文学故事是从吉打班茶渔村一所学校的小型图书馆开始,记得在五年级时被委派去管理图书馆,就在那时阅读了很多书籍,也开始了文学想象。之后来到槟城居住,想家时多愁善感,就开始读很多华文书籍,也因为这份多愁善感而爱上了文学。

出席者把握机会与偶像合影留念。

“槟城那时有很多书店,尤其在沓田仔及春满园一带。再加上钟灵中学有很多华文老师都是作家,有多名老师把家里的藏书借给我看,所以我有机会接触到、并吸收到文学养分。”

他也分享当时所写的评论、现代诗、读者投书等被刊登在报章,除了可领取稿费,也对其文笔有所磨练。

出席者把握难得的机会,近距离与李有成进行双向交流。

高嘉谦:南方文学自带岛屿气息

现任台湾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高嘉谦博士分享南方文学的海洋视野。

高嘉谦分享南方文学的海洋视野。

“从陆地往离岸的远海,在海洋之间寻找支点,连接另一片陆地,重新扎根再迁徙,走出一个文化与文明世界。这类似早期南岛文化的播迁,从岛屿出发,沿着海路移动,文化循线交融与生根,视野超越陆地疆界,跨海和跨境缔造知识的新视野。中心与边缘,重新被置换,散落在不同的岛屿、水岸、海峡、半岛之间。”

他也说,以文学渡引多重的南方世界,不仅是由岛至岛,也是岛与半岛的相连,既能为华文叙事带来岛屿气息的新鲜空气,亦是开展跨境的南方文学之路。

抵东南亚必经海上航线

他分享国际知名的东南亚史专家安东尼瑞德在《东南亚的贸易时代》书籍致力于探讨贸易时代东南亚地理、物质和社会的结构性概况。

“中国人一直把东南亚视为一个整体,称之为‘南洋’。印度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和马来人则把这个地区称为‘风下之地’,因为季风驱动贸易船队跨越印度洋,抵达东南亚。上述两种名称都强调海上航线是抵达东南亚的必经之路。”

张贵兴:异乡人心境摆脱母国牵扯

来自砂拉越的国际华文作家张贵兴说,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来自非洲坦桑尼亚,20岁时移民到英国,从此一直定居在英国。

张贵兴认为,岛屿的大小并不重要,心态的大小才是最重要。

身为避难移民作家,古尔纳写了约10本长篇小说,而每一本小说的背景都是其故乡坦桑尼亚。

“古尔纳曾经说过,对于一名作家来说,移居他乡是必须的,因为当你在异乡的时候,你会产生一种异乡人的心态及孤立的心境,而这会让你摆脱母国的那种牵扯及顾忌,让你的创作更有价值。”

5名主讲人忙着为“粉丝”在新书上签名留念。

因此,他认为,岛屿的大小并不重要,心态的大小才是最重要。

胡金伦:岛链启动跨域连接

现任台湾时报出版第一编辑部总编辑胡金伦说,以浮罗人文为书系命名,有岛链或岛线的涵义。

胡金伦指以浮罗人文为书系命名,有岛链或岛线的涵义。

他指在冷战期间的岛链(island chain)有其侵略意义,目的在于围堵或防卫,封锁社会主义政治和思潮的扩张。诸如属于第一岛链的台湾,就在冷战氛围里接受了美援文化。

“但从文化意义而言,岛链作为一种跨海域的岛屿连结,也启动地缘知识、区域研究、地方风土的知识体系的建构。”

民众翻阅各主讲人的书籍,并把合心意的书买回家细细品味。

他说,浮罗人文的积极意义,正是从岛屿走向地方,展开知识的连结与播迁。

探讨学者对地缘身分的想像

“花踪文学奖”系列讲座的巡回题目为“文学潮汐·南方风土”,南方风土是文学作家、研究学者对土地和身分最浪漫的想像。

这系列的文学讲座会由星洲日报花踪文学奖工委会、驻马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紫藤文化企业集团、云手文创基金会、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韩江中华研究院、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马大中文系、依大中文学程、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台湾时报出版、季风带书店、COEX、岛读书店联办。大马海星公益平台赞助部分经费;城视报统筹策划。

杜忠全是讲座会主持人,引导节目流向,成功带动气氛。

本场讲座的主持人是拉曼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兼金宝校区系主任杜忠全。出席的包括《城视报》出版总监庄家源和主编张丽珠。

29日开到星洲总社讲座

第2场讲座“写在南方之南”将于本月29日(周六)晚上7时30分在八打灵再也星洲日报礼堂举行。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