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14日讯)七十年老店“益和茶楼”今日熄灯,不少人惋惜再也吃不到这家手工点心,但也有人跟老板李俊强接洽,有意接手茶楼,民众未来或有机会再品尝这家点心的老味道。
ADVERTISEMENT
今天是该茶楼营业的最后一天,店内座无虚席,老顾客报到,也有第一次到访的客人,大家皆耐心等候,只为了吃点这家独特的古早味。
李俊强今早受访时透露,自从上个月有关茶楼将熄灯的报道一出,除了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客人,还吸引洽谈接手茶楼生意者,以及拜师学艺的人上门。
他说,有意跟他学手艺者有年轻人,也有年长者,没有十个也有八个。不过,他因为已不想再做了,所以暂时没有答应。至于未来关于洽谈或接手的事情,就交由孩子打理。
此外,由于茶楼位于乔治市古迹区闹市的卖菜街,也有一些商家接洽他们,欲租下店面。
益和茶楼早在1952年开业,位于卖菜街2间打通的老店屋内,共售卖40余种点心和包点,以及云吞面、沙河粉和炒饭等煮炒类。
李俊强是第二代传人,其父亲李桐溪是槟城古早大名鼎鼎的太白楼大酒家的厨师,于2000年过世。
李俊强说,他和妻子在茶楼结束营业后,首先会休息和到处走走,也安排了年底到土耳其旅游,其他的则还未打算。
老顾客谱写友谊之歌
益和茶楼即将走入历史的这件事,其实还谱写了一段友谊之歌。
从5年前就开始天天报到的老顾客詹子丰(64岁),以及这两周每天都到益和的王书强(59岁)就在这里结下友谊,坐在同一张桌上喝茶、聊天。
王书强是得知茶楼将熄灯,想起了一名经常在此出没的老朋友。他不仅在这里重遇那老友,还跟聊得来的詹子丰和另一位常客一起吃早餐。
“这里的口味不错,最重要是有聊得来的朋友。我也拍了很多照片留念,真希望能继续在这里跟朋友喝茶。”
家住亚依淡的詹子丰五年前开始听说这家茶楼,特地前来,自此除了周一、周二店休之外,每周五天都光顾。
他每天9点多来到,会逗留1小时多,跟聊得来的三五好友一起享受早茶。
益和熄灯后,他只好再另觅地点叹早茶了。

黄汉伟:支持到最后一天
光大区州议员郑来兴之前不时也光顾益和,今早参加槟城跑活动结束后,原本约了几个朋友到益和茶楼吃早餐,但因为人太多,他决定把机会让给其他没吃过这家点心的客人。
同样参加槟城跑的升旗山国会议员黄汉伟也是益和的常客,他则有机会坐下来叹茶和吃点心,支持益和到最后一天。
骆宁:来尝尝古早味点心
中五生骆宁第一次来这里,希望能尝尝古早味点心。尽管需要排队,但她愿意等候,也对这家茶楼深感兴趣。
她跟同行的父亲骆志强和母亲也曾讨论,为何那么好的东西会没有办法传承?
她希望茶楼能有继承人,民众能继续品古早味。
骆志强夫妇之前曾光顾,今天也趁著益和营业最后一天上门,他最爱的是有酒香的肉卷。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槟城11日讯)乔治市卖菜街益和茶楼进入结业倒计时之际,天天热卖,必须增加人手才能应付剧增的顾客。
益和茶楼老板李俊强的妻子李太太说,为了让顾客在他们最后一周营业留下更美好的回忆,他们在原来的4名人手,再增加3名工作人员。

顾客们都劝他们夫妇俩继续营业下去,只是他们认为一大把老纪了,是时候停歇下来休息,安度晚年。
益和茶楼两代人经营逾70年
这家两代人经营了逾70年的老店,上月初突然传出本月15日关闭之后,生意一直火热到今天,以致必须在临别秋波之际紧急增加人手。

老板娘说,她开玩笑的告诉顾客决定延后1年关闭,信以为真的顾客大表欢迎,可惜这只是玩笑之言。
这显示老顾客都不舍得益和茶楼消失在槟城的美食历史长河,更不愿意和他们的美味包点断舍离,但益和茶楼和许多城中的老行业一样,面对青黄不接的问题,以致必须告别老顾客。

王世安:虽感可惜 理解长期工作负担
一名过去30多年每个星期至少一天到益和茶楼享受早茶的顾客王世安说,益和茶楼的第二代老板夫妻俩每天早上4时许就要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7时,这对年长人士来说是很重的工作负担。

老板夫妇每天须亲手制作约46种点心,而益和茶楼的运作是现做现卖,不同的包点在营业时间之际新鲜出笼,这种营业方式确保顾客吃到热腾腾的美食,但对十年如一日的经营者来说是艰苦的工作。
益和茶楼开门做生意,每隔一小段时间便有不同的新鲜包点出笼,这时顾客们会一涌而上抢购美食,特别是在它的招牌虾饺,或肉卷开笼的时候,抢购的气氛更为热烈。

他们的虾饺包着的虾,并非市面上常见的完整虾肉,而是切碎的虾肉,至于肉卷的馅则散发酒味,这些都是老顾客多年以来一直追捧并且回味无穷的古早味。
王世安说,人们于上月得知益和茶楼将关闭的消息之后,益和的顾客突然之间大增,茶楼座无虚席,人们几乎挤不进去。

他觉得益和的关闭十分可惜,这里的有“益和茶楼”字样的老旧椅子,甚至是老旧的筷子,将来都会令老顾客无限的怀念。
老顾客建议年轻一辈接管并转型
老顾客郭先生希望益和的老板取消关闭茶楼的决定,或暂缓停业,想方设法让它继续营业。

他说,益和本身拥有两个打通的老店单位产业,这家老茶楼能够于过去70年延续槟城的古早味包点传承十分的不简单,应该要有新一代的人继续传承下去。
他建议年轻的一辈接管益和并转型,要不然这样的槟城老店关一间就少一间。
最好是让年轻人以新时代的经营方式传承下去,以焕然一新的形象吸引年轻人成为拥趸,给老店一条真正的生路。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