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当局援引1976年国产税法令赋予的相关条例,规定吉打州内有售卖烈酒和啤酒的商店和餐饮店,2022年起需申请相关执照。
这项措施,预料将会冲击有销售烈酒的中药店,以及搭配销售啤酒的餐饮店,特别是夜间才开始营业,向来是三五好友聚餐畅饮的海鲜煮炒店。
ADVERTISEMENT
吉州有售卖烈酒的酒吧场所不多,以上的规定造成的最大冲击,应该就是那些夜间营业,但向来没有申请执照的餐饮店,业者必定措手不及。
事实上,除非有相熟酒客时常光顾的餐饮店,否则一般餐饮店出售啤酒饮料,只是要丰富自家菜单的选项而已。
为此,一般每月仅销售三五箱啤酒的餐饮店的业者,可能基于控制成本的原因,在未来会放弃售卖啤酒;何况疫情期间,那些会选择堂食并顺便喝酒的食客已锐减,所以业者不担心没有卖酒会有太大的影响。
只是,餐饮业者又要忧虑,疫情对生意的影响尚未完全复苏,可能又要多花一笔执照费了,而冒险偷偷卖又恐遭取缔罚款。
与此同时,我特别关注到,吉打中华总商会会长洪锡倡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醒申请执照有提及一句话:“这是许多年以前就有的法令,只是没有严厉执行……”。
我认为,这句普通的谈话内容,却需要大家给予重视和警惕,因为政府在“工具箱”里,可能还有跟大家息息相关的法令或条例被塞在箱底,终有一天会取出来执行。
意即,此非现在伊党主导的吉州政府时期才有的法令条文,大家绝不能怪责月亮高照吉州鱼米之乡后,才会有此繁文缛节。
不是的。这些某某法令、法案或条例,在千禧年以前的国阵政府仍处强势时期,其实早已通过和存在,只是没有被严格落实和执行。这是因为在政治领袖插手干预下,有关法令或条例被搁置了。
然而,在多元政党的体制下,负责行政的官员要根据法令或条例行事,负责立法的政治人物虽看到问题,却没有意愿去真正觅策解决问题。
这种情况下,那些已立法或已通过的法令、法案或条例,却成为凌驾在大家头上的一把无形的刀,在日渐民粹化的马来西亚或吉打州,执政者可能随时从“工具箱”里拿出来落实或执行。
这时候,我又再想起了“如果伊斯兰刑事法通过为马来西亚法令”,真的不影响非穆斯林吗?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跟着一群人挤上一辆双条车,踏上前往仰光的旅程。
双条车上挤满人,还有他们带上车的大包小包的行李,就连转身伸腿的空隙都没有,而车顶更是堆满了货物。
一路上会有人拦截双条车,为了乘搭这一程车,在没有多余的空隙下,他们只能一只脚踩在车沿,半个身体悬挂在外面。如果沿途上车的乘客身材瘦小,司机就会干脆直接让他们爬到车顶去。
路途颠簸,我紧紧抱着胸前的背包,半蹲半坐在狭窄的长板凳上,目光落在对面那一户祖孙三代的缅甸家庭。
一家人衣着朴素,沿途分着饼干充饥,老奶奶不时会递上零食,安抚着乘车不耐烦的小孙子,然后时而低头查看脚边那些大大小小的包裹。从他们一举一动不难看出,这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
几个小时后,我在目的地下车,那一家人再继续他们的路途。夜晚的仰光依旧热闹繁华,当下不禁感慨,我有机会以旅人的视角去体验这片土地上的日常,可对这一家人来说,可能一辈子就连出国的机会都没有。
9年过去,当时的情景与心情依然深埋在心底。
缅甸因神秘而美丽。无论是走在蒲甘、仰光、曼德勒等城市的街头,还是到乌本桥、茵莱湖等著名景点,这片土地总是带有黄褐尘土色调,充满著强烈的沧桑美和一股质朴气息,令人难忘。
一些当地人的物质或许不富裕,但他们大多都是友善待人,朴实真诚,对于陌生脸孔不会过度的热情,但也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然而,长年的社会动荡,让这个拥有丰富资源的缅甸,无法真正发展起来,带来更多的是贫困、冲突、资源流失,可以感受到的是大家只能各自为了生活求生,而近年来更因诈骗园区的猖狂,现在的缅甸已经令人闻之色变。
如今一场强震重创了缅甸,相信无数人可能已经被推向绝境。就像当年双条车上的那一家人,如果他们不幸遭遇了地震的苦难,那他们的命运是否还会有翻身的可能?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祈愿这个美丽的国度能够在废墟中重新站起来,早日重生。
(另:祝愿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泄露爆炸事故伤者早日康复,愿大家都能保持坚强,渡过难关。)
(作者为本报记者)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