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美食

13小时前
1天前
1星期前
学校假期跟舒颖姐回她的家乡峇株巴辖,回程时顺道绕到麻坡拜访久未见面的画家翁文豪大哥。在普罗大众的眼中,豪哥是那个擅长透过彩绘和艺术角度,独特地将一石一花呈现在其画作里,坚持了将近40年,永不厌倦的艺术家;而这位艺术家其实还有另外一面,他很会做阿杂(Acar)。 那个炎热的下午,我们打包了一些糕点,在画家的画廊聊天,三个人围坐一起,谈笑风生。喝过下午茶,我自动自发收拾,把用过的杯子放回他的厨房。厨房里,目睹那切得长短大小均匀的红萝卜和小黄瓜,犹如一揽子的艺术品摆放在煮食的地方,心里不禁发出声声的惊叹。 我没有艺术天赋,美学对我而言始终是很疑惑的学问。接触画家,让我领悟艺术就是对生命的一种执念和坚持。画家的阿杂,看似一门简单的厨艺,但精湛之处就在选食材和刀工。从什么品种的小黄瓜用来做阿杂最合适,到那些红萝卜和小黄瓜等究竟要切多长多厚才能传达最佳的口感,他都一一细微研究,失败了不放弃,检讨改善,继续研发改进,因此他现在做出来的阿杂才与众不同,也受到身边许多朋友的喜爱。 望着那些切好的红萝卜和小黄瓜,我可以想像画家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黄昏时刻,阳光从天边洒落,洒在他身上,仿佛给他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辉。岁月是无情的,画家使劲用着那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熟练地挥着刚磨锋利的刀,按部就班把那小黄瓜、胡萝卜和洋葱等等切成自己的理想尺寸,忘了时间的存在,就像他平时拿起画笔,废寝忘食地画着,也不懂时间悄悄流逝,拼命打造一个有情的世界。 画家的每一刀都是那么的精准,仿佛在切割的不只是蔬菜,还有岁月的点滴。那些新鲜的蔬菜在他的刀下逐渐变得整齐无比,整齐得就像他的一生,简朴而有序。他用他的画作,用他的阿杂,告诉了我们:“简单,也是一种精彩!” 不用煮不用炒的酸辣开胃菜 我好奇地问画家:“怎会选择做阿杂,而不是其他的美食呢?麻坡美食那么多。”画家告诉我,他是一次出席马来婚宴,吃到美味的阿杂,爱上了,便四处打听做法和配方,然后自己研究如何把这特别的腌菜做好。在马来西亚,阿杂通常与马来餐和娘惹餐一起食用。它常作为开胃菜或配菜。它的存在增加了餐桌上的风味和口感。工作环境,我也经常会吃到马来风味的阿杂,那是最精简的做法,把小黄瓜、洋葱、黄梨和辣椒腌制,不用煮不用炒,接近西方国家的沙拉,但它酸辣开胃,吃了油腻的食物,再吃这道开胃菜,感觉非常搭配。 缘分未到,我至今还没品尝过画家的阿杂,但从他在脸书挂上的图片,大概可推断他做的阿杂其实是依据马来传统与娘惹饮食文化的混合,用姜黄、辣椒、花生、虾酱、糖、醋等调料腌制的阿杂。阿杂和画家的画作一样,成为了他生命的艺术品,用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观念和世界观的一种形式。 阿杂的起源可追溯至久远的贸易时代。那个古时候,前来做生意的商人从印度、阿拉伯、中国和欧洲等地带来了各种香料和食材,这也给我国的饮食文化带来许多影响。腌制食品是当时保存食物的一种常见方式,阿杂的制作方法也许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这道美食所反映的正是这里多元文化的融合。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饮食习惯也就有不同的阿杂做法。 简单地说,阿杂不仅仅是美食,它还蕴含了文化和历史。腌制,是从前冰厨还没有那么普及时,保存食物的方式,传承了数代人的智慧和辛劳。有一次到马六甲旅行,我吃到了传统娘惹风味的阿杂,总会想起阿杂背后的传承故事。 画家强调说,他的阿杂源自于马来风味,但经过时间的磨炼和他努力的成果,阿杂已成为画家独特的阿杂。阿杂,酝酿了画家的日常故事,累积着属于他岁月的记忆。 我试着想像,有一天画家耐心地把他制作阿杂的心得和配方无私地传给后人,就像他的画功一样,传承给年轻的画家,我可以预期厨房里的欢笑声:“不是这样子切的,要切成这样……”无论画作或阿杂,在画家的手中,自然变成了一种神奇的魔法,赋予了属于各自的独特灵魂,吸引身旁的知音者。 以画家现在的情况,其实都无所谓了,无论是画画或做阿杂,自己开心最重要,当然如果你也懂得欣赏,最好不过,乃是一种额外的奖励。 出席马来朋友的婚宴,炙热的阳光下,餐桌上一大盘的阿杂,香味弥漫四周。每当闻到那股熟悉的酸辣香气,那一瞬间,时光仿佛倒流,带我回到了父亲带我来参加马来婚宴的记忆中。当那混合了酸、甜、辣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凑上前去,满心欢喜期待一口舌尖上的幸福味道。当我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阿杂,那酸辣的难忘味道,仿佛拉近了我和父亲的距离,感受亲情的温暖。 阿杂,承载的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岁月的记忆,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情感纽带。在那酸辣的滋味中,我品味到的又何尝只是食物的美味呢?阿杂,混杂了我思念父亲的味道。
1星期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作为本系列的最后一期,掌管霹雳州旅游事务的行政议员罗思义终于带团队到有海滩的地方玩了! 这次团队来到实兆远这个以福州籍华人居多,被誉为大马半岛的“小福州”的地方。这里有故事,集独特福州文化、美食与自然风光于一身,游客可从中探索福州移民的历史,体验地道的传统工艺,品尝道地福州美食,再到生态景点悠游。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小镇,开启一场融合历史、自然与美食的旅程。     上午:参观高企甘文阁辣椒厂—巡文化巷—中国酒楼早午餐   甘文阁辣椒酱远近驰名   如果提起“怡保旧街场”就会让人联想到“白咖啡”的话,那么“甘文阁”,就会与“辣椒酱”挂钩了。在实兆远当地,到整个曼绒县,再到霹雳州甚至是外州,甘文阁辣椒酱可说是远近驰名。   团队第一站来到了甘文阁的高企(Koki)辣椒酱厂,了解这里的蒜米辣椒酱制作过程,老板瞿述汉看到大伙来,先让众人看着电视机上重复播放的辣椒酱制作视频,然后率队进入工厂进行讲解。   这里生产的蒜米辣椒酱,以独特的浓郁蒜香和醇厚口感深受食客喜爱,近年已推出了不同大小的包装和超辣口味,并获得了食品处理卫生安全(MeSTI)认证与清真认证。工厂目前也有开放让游客来参观和购买伴手礼。   “榕树下挚友”看懂地名由来   团队接着到甘文阁旧巴刹文化中心,这里有一个“榕树下的挚友”打卡地标,两头象鼻环扣的大象雕塑,叙述着当地流传已久的感人故事。原来一头大象放弃了逃生的机会,极力拯救另一头溺水的伙伴,不离不弃,最后双双溺毙,而当地人就以“忠诚的朋友”(Setia Kawan)来命名这个地方,即是实兆远(Sitiawan)的地名由来;而榕树则代表了福州人,所以这个地标深具意义。   而就在文化中心旁,竖立了一座“实兆远垦民文化巷”牌楼,底下的巷子刚获曼绒县议会完成了旅游硬体设施,设置了多个3D装置打卡点,并将由当地社区与州议员打造成“咔遛街”市集,推广本土的文化与产品。   罗思义也和阿斯达卡州议员黄天荣巡视了一轮文化巷,过后从小巷走入一旁拥有89年历史的中国酒楼吃早午餐,享用各种古早味福州菜肴,例如红酒面线、炒煮面、蚝煎和酸辣鱼鳔汤等。   中午:逛垦场博物馆—曾家福州光饼—访养蜂场   垦场博物馆记录开垦史   用餐后,团队来到临近的实兆远垦场博物馆,这里详细记录了福州移民在实兆远的开垦历史,展示了他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发展出今日的繁荣景象。展览区包括模拟早期垦殖区的橡胶林、古老课室、传统福州家庭的卧室与书房等,让游客了解早期实兆远人的生活。   这里拥有详尽与齐全的历史文献与文物,可以让游客深入了解实兆远这个地方与独特的风土人情,可说是游实兆远必到景点。   跟随排队人龙买光饼   而在开始下午的生态游之前,趁着新一轮光饼出炉,先到曾家福州光饼店一探“排队”风景,也购买闻名的福州光饼当小吃。当团队抵达时,远远就看到排队买饼的人龙排到几个店面之长,而且店里飘出诱人的烤饼香,就算刚吃了午餐也想来一口咸香脆口,外酥内软的炭烤光饼!   团队过后来到甘榜亚齐工业区的Mr Honey养蜂场参观,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学习安全地接近蜂巢,同时见证采蜜的过程,还可亲身试吃刚采集的新鲜蜂蜜。这座传承了两代的养蜂场,目前也有开放让游客参观与体验。     下午:参观红树林公园—保育中心看海龟—七湾海滩看海景—找新村好品—买古早海南面包   漫步红树林公园吊桥   而下一个景点就是当地人称“猴子园”的红土坎红树林公园。顾名思义,这里之前确实是猴群集中之地,恭候人们喂食,也曾发生过猴子追击访客的事件;后来公园进行提升,也宣导勿喂食的意识,如今猴群相对减少,里面的自然生态也维护得相当理想。   这里是全马唯一的城市红树林公园,也是唯一一座内建吊桥的红树林公园。访客可漫步于茂密的红树林中,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与清新,欣赏公园内多个红树品种和生物,例如退潮时显见的弹涂鱼、螃蟹、贝类和藤壶等。走上公园中央的吊桥时,也可将四周红树林景色尽收眼底。   当然,你仍能随处可见猴子,必须谨记勿喂食和随意招惹。这里的设施完善,是集旅游、生态保护、教育和休闲于一体的理想场所。     保育中心养育成年海龟   从公园出来,团队前往著名的昔加里五湾的海龟保育中心,这里致力于保护及收集海龟在产卵离开后的海龟蛋并进行孵化。访客除了可在里面了解海龟生态和保育海龟的资讯,也能观看里面养育着的成年海龟,这里的海龟品种多属绿海龟,也有少数的玳瑁海龟。   随团的班台州议员黄渼沄说,虽然目前正值海龟产卵期,这季上岸产卵的海龟数量并不理想,相信过后成功孵化出,以及野放回大海的小海龟也不多。而霹雳州也是国内第三多海龟上岸产卵的州属。   七湾海滩吹海风看海景   看完了海龟,团队驱车前往七湾海滩(Teluk Senangin),这里原是寂寂无闻的渔村海滩,自十几年前铺了泊油路及获政府推广后,如今已受到了关注。   七湾有约1公里长的连绵沙滩和清澈的海水,相比起较著名及游客纷至的直落峇迪海滩,这里的海滩还保存着淳朴的渔村面貌,也相对宁静。   漫步在沙滩上,任浪花冲刷双脚,边吹海风边欣赏海景,感觉是说不出的放松与悠闲,适合来这里放松心情,或享受家庭日。     干拌面窑烤面包古早味   完成了下午的行程,团队回到爱大华,寻找去年获房地部认证的新村好品——喜士多古早味干拌面。这个在冠病疫情行管令期间研发出来的速食面,面条口感顺滑,配上独有的蒜醋,紧贴福州人喜酸的口味。老板李世豪也亲自煮了份干拌面让团队品尝。   最后,团队参观了爱大华仅有的一家窑烤面包厂——金福面包厂,这里仍沿用着最古老的柴烧窑烤制面包,里面的柴烧窑从50年代就建起并使用到现在,是当地几乎每个人从小吃到大的味道。   半岛少见福州人聚集社区   罗思义指出,实兆远被人称为“小福州”,在马来西亚半岛是少见的福州籍贯华人聚集的社区,这里除了独特的福州文化外,也有许多能吸引游客的美食。   “来到这里,当然也少不了必须去海边游玩,这里的自然生态和海滩也维护得相当理想,所以实兆远和曼绒一带是霹雳州其中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2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