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槟城美食
北马新闻
“槟城美食GPS”启动 为100饮食业者免费拍视频宣传
“槟城美食GPS”正式启动,将为州内100名饮食业者免费拍摄视频并放到社交媒体上宣传,推高小商家的营业额
2年前
北马新闻
北马新闻
峇都丁宜建集装箱食肆 再里尔:海滩享槟城美食
槟州基设委员会主席再里尔证实,峇都丁宜海滩将置放56个集装箱,准备建设新的餐饮中心,主要让游客品尝到槟城的美食
2年前
北马新闻
会员文
林金城| 地缘食志:吉宁万山薄撑婆婆
我在槟城万山后面的早市人潮里发现这位薄撑婆婆。和她一同开档的还有一位佝偻年迈的老阿公。多年后,老阿公不在了。然后,薄撑婆婆也不见了…… 标题八字,“婆婆”当然无需解释,“吉宁”多少有点敏感,其余两词则需注解一番。 ”万山”是槟城人对巴刹菜市场的特有称谓,属地方性,是马来文Bangsal之音译,约定俗成从原意为囤积货物的小仓库或小棚延伸成菜市,该没槟城人不懂;“薄撑”则为一款广东家常小吃,许多人经已遗忘,甚至不懂名称,一旦看见却又牵起难忘的童年味觉记忆。 我尝试将这几个词给组合一起,八字排开,顿觉加倍的“槟城意象”。 [nonvip_content_start] 食家朋友看后却一脸茫然,说“吉宁万山”他曾去过多次,即槟榔律佐达市场后面,用这名称入题固然教人联想起槟城,然而后面加上广东意象浓厚的“薄撑”,却让他感到格格不入,若换成最能代表槟城小吃的福建(虾)面、炒粿条、亚参叻沙就不同,给人一个完整的“槟城印象”!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一位同事向我推介槟城的广式炒河粉,第一反应就是怀疑他的头壳有没坏掉,竟叫我老远从吉隆坡到槟岛寻访再熟悉不过的粤食!一般印象里,槟城饮食总以福建和潮州风味为主,信手拈来不是福建人的福建(虾)面、卤肉、薄饼、曼煎粿,便是潮州人的小吃如炒粿条、蚝煎、粿汁、粿条汤和炒粿角等,再不然就是接合了本土风味的咖哩面及亚参叻沙了。 当时我还是握着同事提供的觅食地图,挑个傍晚从牛干冬(Jalan Chulia)拐进日本横街(Lebuh Cintra),再漫步走到生活公市一带,沿途却被不绝于耳的广东乡音和眼前似曾相识的市招给撼动,倏然有种越境误闯另一方言世界的感觉;一番巡礼,竟发现沿街舖展许多粤式食肆,像富香酒楼、大东酒楼、桃园茶楼、南记饭店、梅忠记饭店、伍记饼家、梁池记老饼家、松鹤轩凉茶档,以及卖鱼生鸡粥、咸煎饼和白糖糕的小摊等,这才惊讶自己长久以来的“槟城印象”其实是那么单薄可笑,而槟城饮食文化又何止旅游导向的一味福建(虾)面、潮州炒粿条、娘惹亚参叻沙……? 记得当晚回到旅馆,便漏夜赶读带在身边的旅途读本:麦留芳所著的早期马新华人的分类法则“方言群认同”,从中圈出有关百年前乔治市的广东方言群分佈,才省悟广东人曾佔有20%以上的人口,愈读愈是兴奋;天未亮,便急着依循资料去走一趟百年前的“历史之路”,从漆木街、义兴公司街、广东街,越过观音亭前进入牛干冬的大门楼,再拐进日本横街、新街,最后来到热闹繁沓的吉宁万山。我便在万山后面的早市人潮里发现这位薄撑婆婆。 那时候简陋小摊上还有一位佝偻年迈的老阿公,婆婆负责用火水炉和小铁锅煎起一片片圆形面皮,而阿公则教人心酸地弯着将近呈直角的身躯,一手握椰一手以木柄利器缓慢地刮下雪白椰丝,然后掺入花生碎和砂糖成馅,再以面皮包成小枕头模样,而摊头上的小纸皮写着:Ketayap。 我好奇问阿公这不是叫“薄撑”吗?老人家笑说现在没几人懂这名称囉!反而马来文大家都晓得。我遂想起有多久没回味这童年的记忆,想起以前在茨厂街一带的后巷还有个卖咸薄撑的老人,加入虾米韭菜什么的,90年代之后就消失了。当然,也知道Kueh Ketayap(或Kueh Dadar)与薄撑是不同的,枕头模样虽一致,但面皮却染成很南洋的斑兰绿,内馅更使用椰糖将椰丝给炒香,倒怀疑是以前的娘惹从广东人的家常“薄撑”变化出来的。 此后,每次到槟城,总会专程造访薄撑婆婆;好像吃一块,心才安,彷彿抚慰了随时丢失传统的忧患。 这回到槟城开讲“吃什么最槟城”,特地提早两天抵达,隔天清早便到吉宁万山报到,却不见薄撑婆婆的踪影,不禁失落挂心;向摊旁卖炒经济面的阿嫂打听,说老人年初过世,婆婆现在一周只开档一两天,周六如果没下雨,会来。 离开槟城的那天刚好星期六。清早抵达吉宁万山,远远便看见婆婆身影,不禁如释重负般的喜悦。老人不在了,摊上却多一女子帮忙。刚好碰上某报记者在做採访,混在其中拍些照片,然后买两块薄撑便与妻边走边食。逛一圈回头,见记者已离开,上前补拍两张特写,婆婆突然抬起头友善地用广东话笑问:还没有拍够啊!你又是什么报纸馆的呀? 我一时语塞,不……我拍爽的啦! 2007年9月4日完稿 后记:去年连续几次到吉宁万山找薄撑婆婆,每回都不见踪影。后来向邻近摆摊的面档老板娘询问,她一脸笃定的说:不用找,以后都不用再找,阿婆在一年多前已退休了!
2年前
会员文
北马新闻
争取让《米其林》进驻 杨顺兴:联手推广槟城美食
槟州旅游与创意经济事务行政议员杨顺兴说,继希腊国际旅游组织与《米其林指南》签订合作协议后,他正在争取让《米其林》进驻槟城,联手推广槟城美食,大力推动槟城作为亚洲美食旅游目的地
3年前
北马新闻
北马新闻
曹观友:让消费者做评审 用App为槟小贩美食打分
槟首长曹观友说,州政府正计划推出一个小贩美食比赛,让消费者担任评审,通过手机应用程式为各类美食小贩打分。
3年前
北马新闻
更多槟城美食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