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下廚

2月前5.3千點閱
3月前338點閱
7月前3.5千點閱
11月前2.4萬點閱
11月前4.9千點閱
1年前9.2千點閱
1年前4.6萬點閱
1年前3.8萬點閱
2年前602點閱
2年前3.7千點閱
日劇裡的主角告訴我們,沒有所謂完美的工作,沒有堪稱完美的人生,甚至也沒有完美的飯菜和茶酒。但這些日常之所以迷人,恰恰在於其平庸又尋常的一面。正是這許許多多的庸常,讓美幸每一次的晚酌儀式更顯得神聖而不可侵犯,是她無論面對什麼挫折都可以從中汲取力量的重要儀式…… 友人知道我愛下廚,偶爾小酌幾杯,於是推薦我看日劇《晚酌的流派》。 又是這種題材?日本電視劇幾乎每一季都會有類似的主題,奮力工作卻不忘以美食犒賞自己的上班族。有的搭新幹線出差品嚐各地名產,有的見了客戶後翹班去泡溫泉喝啤酒,有的探訪各家咖啡館用甜點撫慰心靈。 不同的環境,不一樣的食物,相似之處是滿滿的儀式感,還有一人獨享的至高樂趣。 至於這一部目前已經來到第二季的《晚酌的流派》,女主角美幸堅持每天準時下班,保持運動消耗熱量,絕不妥協,只為了每天回家獨享一頓美味的晚餐,自在暢飲她最愛的啤酒。 看完全劇後,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讓人垂涎的食物,而是美幸始終保持的一種難能可貴的狀態——在工作的時候講求效率絲毫不怠慢,既享受放縱帶來的樂趣,又能獲得自律後帶來的自由。 日劇裡的主角告訴我們,沒有所謂完美的工作,沒有堪稱完美的人生,甚至也沒有完美的飯菜和茶酒。但這些日常之所以迷人,恰恰在於其平庸又尋常的一面。 [nonvip_content_start] 正是這許許多多的庸常,讓美幸每一次的晚酌儀式更顯得神聖而不可侵犯。這是美幸給自己堅守的樂園,是她無論面對什麼挫折都可以從中汲取力量的重要儀式。 另一部日劇《昨日的美食》裡,在律師樓上班的史朗也是堅持每天準時下班,然後趕到超市選購價格優惠的食材,回家為自己和男友做飯。史朗的主婦朋友佳代子說過,當她有什麼不順心的事時,只要做個飯,就能轉換心情。 此刻站在廚房裡的我,或許也想借著下廚讓忙碌的自己轉換到另一個模式吧。從備料開始,看著盤子裡色彩鮮豔的蔬菜,就像四周突然揚起《昨日的美食》那首輕快的主題曲,心情頓時變得輕盈許多。 每餐必不可少的蛋白質,今天就交給冷凍庫裡那隻在海產店買的冷凍阿根廷魷魚。全只才12塊錢左右,價廉物美。(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我也變成史朗一樣精打細算買菜的大叔了) 用平底鍋把魷魚兩面都烤熟的同時,均勻抹上以韓式辣醬、料酒和辛香料調好的濃郁醬汁。 炙烤海鮮的焦香味最誘人了!先試吃一口,口感脆口鮮甜,醬汁也香辣惹味,而且一整隻料理視覺上就是格外誘人。簡單的做法,卻是餐館級的美味。既然主食如此重口味,那就搭配日式清炒雜菜和涼拌豆腐吧。再來一些漬物,清爽解膩。 今天工作辛苦了,開飯啦!
2年前58點閱
媽媽的年事已高,舉手投足被摁了慢行鍵,遲緩而吃力。有幸嚐到她老人家的溫暖牌美食,幾乎是微乎極微的機會。雖然她拿手的佳餚依舊讓我深深的眷戀,傳統的味道在腦海裡盤旋,卻總是難以啟齒讓她再準露兩手。前些日子回家,一桌子的飯菜讓我淚溼了雙眸。 年輕時的媽媽十項全能,是山地裡的孩子。外公一家十六口人,蝸居在大山下的木屋裡。兄弟姐妹剛好湊足一打,而媽是老大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長姐若母,外公外婆滿山遍野的拜樹頭,媽則留守家中應付底下一群嗷嗷待哺的弟妹。燒柴煮飯,洗刷打掃,她的10根手指頭從來沒有扳直的一天。等到弟妹們稍大,媽的擔子未曾鬆懈,卻開始了更加艱鉅的任務。 榴槤季節時,她每天起早摸黑地到果園拾榴槤。衣衫單薄的小妞跟著大人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園丘找尋生計,那時剛適逢入學的年齡。底下的弟妹漸漸長大,給媽當副手,免去了繁瑣的家務,媽則從此深入山野,開啟了野外求生的技能訓練。渴了就到小溪取水,餓了撥開果殼爆裂的榴槤,就地便是一餐。夜裡,打著煤油燈,守在悽清冷寂的大山,端坐寮子,守護著果王果後的誕生。有時候,媽也帶著幾個弟妹一起,手把手地訓練後起之秀,以免日後接班人青黃不接。曾經數次,山大王繞著寮子低吼,那種意識到獵物近在眼前,於是壓低著聲量蓄勢待發的吼叫聲,低沉卻篤定,寮子裡蜷縮成一團的孩子們終於知道黑夜為何如此靜謐,連蟬也不叫了,只是不解為何白晝來得那麼慢。一次、兩次、三次……無數次的徘徊,孩子們開始懂得在寮子四周點起篝火,雖然被燻得呼吸困難,但至少驅逐了蚊蟲,也讓山大王死了它的痴心夢想。 淡季時,媽的任務從果園轉移到橡膠園。弟妹們開始上學了,媽也去,斷斷續續地讀完小六課程,然而上學的日子,恐怕湊不足365天。媽的睡眠永遠少於6小時,當大家好夢正酣,就是她出門割膠的時刻。那時候,她與年輕的外曾祖母一人一輛腳車,戴著頭燈,與鄰家的婦女們浩浩蕩蕩地出發。媽和外曾祖母一個團隊,她們負責的芭場最遠,也最大份。那是好不容易爭取得來的好康,所以必須趁早出門,才能在天亮前完成任務。 有那麼一次,工作完畢的婆孫倆實在累得不行,就把腳車泊在一旁,坐在樹桐上歇息。林子裡簇叢蔓生,汗水沁溼了單薄的衣裳,蚊蚋盤旋轟炸,但是無礙她們的美夢。一陣打盹後,迷濛的山嵐開始消散,精氣神也在此時逐漸恢復。映著月光,吸著曦日,在蟲鳴鳥轉聲中,甦醒的兩人伸了個懶腰便要回家去。枝椏間縷縷陽光穿透著,把光亮帶進了黑暗。大樹桐徐徐搔首擺尾地扭動身子,往竹林深處去了。婆孫倆揉了揉眼睛,雞皮疙瘩落了一地,連腳車也不要,拔腿就逃了。 時光荏苒,草木流雲間,年華正茂的媽出閣了。噙著淚,她必須遵從父命,遠嫁一個只有一面之緣的男人,而這個家比她的原生家庭還要龐大,更加貧窮困頓,說服她的只是丈夫的人品保證。告別了青蔥翠綠的山巒,她來到了碧海藍天的魚米之鄉,開啟了比前半生更苦更長久的生涯。每一步,都是負重前行。家中上有高堂4位長輩,下有兄弟姐妹10人,巧妙的是剛好16人。曾祖父母年事已高,但仍營營役役地磨豆腐度日,祖父和爸討海為生,一群弟妹留待祖母與媽照料。祖母患有頑疾,許多家務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媽的擔子少說也有千斤石。 媽把長輩妥善地照料到他們頤養天年,福壽全歸,任務卻未有卸下。叔叔姑姑排著隊伍嫁娶,這當中的禮儀瑣碎全由她獨自操持,與此同時,爸轉換跑道,在商界鉚足了勁,媽的精力還要分配一些在爸那裡,兼應付我們一群急著長大的孩子……她年輕到老的歲月,攤開來頁頁都是溯血的記憶。我常在想,媽的性格一如其名。像梅花般堅韌不摧,也正因為堅韌不摧,才能在紅塵萬丈中篤定伸展。爸的家庭人數多,家族旁支也不少,要在大家庭中成為中流砥柱也並非易事,何況人窮親離,然而媽的長袖善舞卻讓爸可以與人一爭高低,並且毫不遜色。 多麼想重溫媽媽的手藝 家境後來逐漸改善,爸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建立了家族生意版圖。大家朝著美好的生活邁進,但媽的腿腳卻報銷了。她動了手術,保住了腿,但是從此以後卻無法平行走路,無法根治的痼疾纏繞她一生。許多家務力有不逮,讓風風火火了大半輩子的媽覺得痛不欲生。漸漸地,我們陸續成家,離巢後的孃家只能是第二選擇。於是,媽頓覺自己的重要性逐年驟減,即使未到負極,她的心門已然緊閉。一場戰打下來,將軍尚意猶未盡,大王卻鳴金收兵,大夥兒被逼偃旗息鼓地嗒然下臺,我知道媽的心裡有多不甘。 她慢慢地不再喜歡烹飪,不再準備各種美食款待離鄉背井的我們。甚至電話也奉欠,就算我們多番找她,她也選擇閉目塞耳,避而不談。科技的發達入侵她年老的生活,啟用新式手機後,她在虛擬的世界裡尋找昔日的快樂,從潮州大戲到各種叫賣,甚至偶爾連路人甲乙丙丁的喪葬儀式,她也點擊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許刷新了她的認知,畢竟埋首苦幹了至少一甲子,她的圈子就只有子女和親人。當脫節了再接軌,天地已經天翻地覆地改變。我想,對於精明一世的媽媽而言,無法掌握在手裡的爆炸資訊讓她十分彷徨。久而久之,媽逐漸放棄了生活,放棄了自己。她鬱悶、不快樂、不下廚、不愛說話……全都是負極的“不”。 我總是追憶著媽媽的拿手好菜:麻油蛋餃、芥藍炒蝦仁、咖哩花蟹等,雖然只是家常小菜,卻豐富了我上半生的味蕾。出生在漁村,我的童年雖然物質貧瘠,但是營養極其豐富。餐桌上總有爸留給我們進補的海鮮,這些蛋白質叫我們的體格比同齡人來得健壯。媽隨手拈來都是佐料配菜十足的佳餚美食,不只是我們喜愛,連親朋戚友對媽的手藝都是讚不絕口。成家後,為了勤儉持家,我再也做不到“海鮮自由”的日子,買一斤蝦子得貨比三家,蝦姑、花蟹等更是高門檻的級別,不在我的主婦手記裡。於是,我對未嫁前那種放肆的開懷大吃魂夢牽縈。無奈媽的健康狀況,讓我實在難以開口。再多麼想重溫她的手藝,我都不會開口加重她的心理負擔。因此,掀開食物罩,一桌屬於媽媽的愛端擺眼前,那股感動酸了鼻翼,狠狠敲擊我心坎,雙目一流盼,兩行熱淚止不住行腳的滾滾流淌。 轉過身,我拿著最大的飯碗去挖了幾勺飯,此時多麼希望肚腩可以撐得比布袋和尚大,容下一桌的佳餚,容下媽輕易不露,深藏的愛。
2年前3.5千點閱
2年前
(馬六甲10日訊)5月是溫馨的,5月是甜蜜的,5月是幸福的,因為有媽媽在就有愛… … 媽媽為了家人總是可以犧牲時間和精力,只要看到家人一臉的歡笑就是最美好的回報;於是,媽媽努力和用心地每天構思和改進家裡的餐單,希望每一餐除了餵飽腸胃,更能溫暖家中每一個成員的心! 這期《帶你去找愛》的主角是一位每天在天未破曉的清晨5時,便開始在廚房亮起燈燃起炊煙,微笑著將每一份食材製作成每一個美味便當的媽媽,這些年的柴米油鹽,點點滴滴都是她對丈夫和兒女的愛。 常拍照記錄每日便當 主角黃月雙(44歲)雖然身為一名職業女性,但為了讓孩子們吃得健康及開心,作為媽媽的她非常樂意每天摸黑起床,為孩子準備好帶去學校的便當,媽媽的愛心化成每一天的便當,一口一個溫暖,滿口滿滿的幸福感! “看孩子們吃得美味,還稱讚媽媽‘很厲害’,我的心中充滿推動力和暖意,同時更享受下廚的過程和結果,也會把親手弄好的便當拍照起來當作記錄,每一張照片都是樂趣和回憶,並分享在社媒和群組,讓媽媽們能夠一起為愛動起來。” 黃月雙在廚房置放個小黑板,寫上今日的餐單內容,用心拍下照片,就像對每一餐便當的心意,而且非常有儀式感;所以,每一張照片不僅是供欣賞,還存在著永遠不忘的美好回憶。 親自制作便當 兼顧孩子營養 黃月雙告訴《找愛》記者,2021年孩子上一年級時,疫情致使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居家上網課,本身亦被迫停工在家下廚準備三餐給孩子吃,同年11月學校恢復上課後,她就開始做便當給孩子帶去學校,轉眼已超過兩年。 她說,考慮到孩子的營養和需要,一直都堅持親自下廚,即便後來疫情暫緩各領域開放,還是繼續給孩子做愛的便當,因為這份滿足感是金錢所買不到。 “下廚能讓自己開心,食物可以讓家人滿足,尤其孩子吃完便當給予讚美及肯定,很驕傲有這樣的媽媽,對我而言是最大的滿足感。” 帶動身邊友人加入做便當 她說,身邊大部分朋友都覺得自己天天早起做飯有點不可思議,而一部分朋友會參考她的食譜,也加入為家人做便當的行列。 黃月雙表示,每天都儘量準備不同食物的便當,讓孩子從中攝取不同的營養,同時給孩子帶上牛奶、水果等飲料。每餐製作時間介於20至60分鐘左右,必須在早上6時30分前準備好裝入便當盒。 “看似簡單但複雜的如壽司、三明治和漢堡,需要早上5點開始準備,其他簡單的5時30分開鍋,至於食材,必須前一晚準備好。” 花心思準備不同餐點 她表示,除了準備2份給兒女,也會給自己“順便”帶一份去上班。當然,不忘在丈夫生日時特地製作一個大漢堡,讓丈夫吃得飽飽。 她說,若在休息日會費心思做些比較複雜和較費時的食物,在佳節、生日及特別日子時,更特別花心思去準備豐盛的一餐。 “最近嘗試製作香蕉葉包椰漿飯,家人很喜歡,而我分享到群組的照片,也獲得近千個贊,這是一種很療愈的樂趣。” 黃月雙準備過的食物計有雞飯、椰漿飯、壽司、三文治、漢堡、意大利麵、肉骨茶、芋頭飯、雞腿麵、日式雞肉飯、炒飯、滷肉飯、魚肉飯、雞肉沙拉、披薩、薄餅、仁當雞、鰻魚燒……大部分皆由自己構思和製作,有時也會到網上參考其他人的點子。 無論簡單或複雜,每一份便當都是她的愛心與用心,這份心意絕對是千金難買,令旁人也感到暖心!  
2年前4.1千點閱
3年前6.4千點閱
留學生即使此前從未下過廚,出國後也幾乎餐餐煮。那一年是我人生中下廚做飯頻密度最高的一段時光。 有一部多年前的日劇片名為《不能結婚的男人》,阿部寬飾演的主角桑野信介是位很有個性的建築師。他獨居,而且堅拒他人上門拜訪,連媽媽上門都想盡辦法拒人於門外。身為名建築師的他為自己設計打造了完全符合自己個性和要求的生活空間。因為沒有打算招待訪客,家裡沒有客廳。確切地說,是沒有我們一般認知的客廳,只有一張可以讓他翹起二郎腿,舒舒服服地在古典音樂陶醉徜徉的躺椅。 桑野設計的房子裡,廚房往往是重點。這一點倒合我意。雖然我不擅長料理、不是特別愛做菜、對吃也不講究。即便是奉行簡單為廚房圭臬如我,也覺得廚房是一間房子裡極之重要的所在。有間光線明亮、空間充裕、動線順暢的廚房,做出來的飯菜可能未必會比較美味,但至少會讓負責做飯的人有動力一些吧? 偏偏印象中國內大城市裡的新建房子似乎對廚房越來越“求其”(粵語),感覺像是為了在最小的面積內塞進最多數量的房間而勉為其難地留個小角落給廚房。或許那些發展商和建築師都是十指不沾陽春水,抑或不食人間煙火之人,對他們來說,房子裡有個可以煮煮熱水、下個泡麵、煎個雞蛋、洗洗碗筷的小角落已足矣。
3年前1.4千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