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发布: 10:21am 04/03/2025

欺凌

槟城研究院

校园环境

欺凌

槟城研究院

校园环境

研究员:让学生安心读书 杜绝校园欺凌靠大家

(大北马)防治校园欺凌,让大家都安心
学校是教书育人、保护学生、栽培栋梁的场所,政府、校方、家长、社会等必须携手守护校园的安全与和谐。(档案照)

陈云清/报道

(槟城3日讯)新学年伊始,学生们带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踏入校园,迎接新的求学生涯;对于小学升上中学的孩子来说,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ADVERTISEMENT

从熟悉的环境进入陌生的校园,他们不仅要适应新的课程、老师和同学,还要面对青春期的挑战与成长的考验。对许多学生而言,新的开始意味着机遇与探索,但也可能伴随着不安与焦虑。

在这样的过渡期,家长和学生最担心的,也许不一定是学业的压力,而是的安全问题。近年来,校园事件屡见不鲜,许多孩子因担心成为受害者而战战兢兢,家长们更是忧心忡忡。

根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24年10月,全国校园欺凌案件已达6208宗。这个数据虽较2023年的6528宗有所下降,但仍比2022年的3883宗高出许多。

学校本应是教书育人、保护学生、培养栋梁的摇篮,怎能任其逐渐演变成家长担心和学生害怕遭遇欺凌的高风险场所?

(大北马)防治校园欺凌,让大家都安心
新学年甫开课一周,便已传来家长申诉孩子才穿了一个星期的新校鞋竟被剪破的事,令家长震惊不已。(图取自threads)
家长教师须关注孩子举止 

远的不说,新学年甫开课一周,便已传来家长申诉孩子才穿了一个星期的新校鞋竟被剪破的事件,让家长深感震惊。

校园欺凌事件始终挥之不去,这不仅是教育体系的问题,更是社会整体氛围的缩影。

项目研究员拉希达艾妮博士近期在其一篇评论中提及,杜绝校园欺凌,不只是校方的责任,更是社会、家长和政府共同的使命。

她说,父母在预防校园霸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并敏锐察觉孩子行为上的任何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霸凌发生的早期迹象。

“父母可以在孩子放学回家后留意他们的动态,而教师则应在学校观察学生的举止,以便及早发现并纠正不当行为。”

她说,社会大众也可以通过向学校或相关执法部门举报所知的霸凌事件来协助防止霸凌发生。

(大北马)防治校园欺凌,让大家都安心
为遏制学生群体中的霸凌行为,教育部于2023年制定《教育部教育机构霸凌行为管理指南》,以营造安全且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教育部网站)
被霸凌者内心创伤难抚平

向来集中研究教育管理、教育政策以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拉希达,在评论中亦分享了一篇令她深感痛心的报道,内容讲述了一名曾遭受校园霸凌的受害者现身说法,揭露自己当年的经历。

该名受害者指本身当年刚踏入全寄宿制学校仅一周,就不幸成为高年级学长暴力欺凌的受害者。

这名新生被迫洗涤和熨烫非本身的衣物,而且数量竟高达十件之多,每天如此。之后,有一名学生的钱包不翼而飞,无人承认拿走。最终,这名新生成了“代罪羔羊”,遭到审问、拳打脚踢,甚至被扇耳光,直到嘴角溢血。

拉希达艾妮说,这些外在的伤痕或许能愈合,但内心的创伤却是无法抚平的。

“校园欺凌问题并非新鲜事,然而,它像挥之不去的阴影,持续笼罩着校园。这种暴力行为玷污了教育机构的声誉,更严重干扰教学与学习环境。”

社媒影响霸凌原因之一 

拉希达艾妮分析道,助长校园霸凌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社交媒体潮流的影响,使暴力文化被“正常化”,以及相关部门在监督和引导方面的松懈。

她也特别点出,寄宿学校中源自学长制的霸凌文化经常被认为是迎新周的惯例,原本应该“拉近”而不是“疏远”新生与学长之间关系的活动,反而让霸凌行为持续存在。

她指出,欺凌的后果远不止身体上的创伤,更多的是心理与情绪上的伤害,受害者往往会面临焦虑、抑郁与自信心丧失,严重者甚至会选择自残或自杀。

“而且,由于持续的情绪压力,受害者的学业表现也必然受到影响,导致注意力分散和学习动力下降。”

教部制定指南遏制霸凌

欺凌问题不能等,只有各方携手并进,才能真正铲除这颗深埋在校园里的毒瘤,让所有学生都能在一个安全、健康、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为遏制学生群体中的霸凌行为,教育部于2023年制定《教育部教育机构霸凌行为管理指南》,以营造安全且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

这套指南对于确保学生安全的相关责任人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并确保所采取的举措符合最新的法律规定。

教育部也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举报渠道、举办反欺凌宣传活动、为教师和宿舍管理员提供专门培训等,以增强应对欺凌行为的能力。

相关的举报渠道,包括有投诉管理系统(Awam Sispaa)、教育部官方电邮、电话热线、WhatsApp应用程序以及学校投诉信箱等,以便受害者能够更方便地举报霸凌事件。

叶锦贵:客观态度审视问题 

此外,家教协会亦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与校方及学生家长携手配合,从而更有效地处理相关的突发事件。

大山脚日新国民型中学兼日新小学A校家教协会主席叶锦贵受访时说,一旦发生霸凌事件,家教协会将保持中立立场,不偏袒校方或家长,并以客观独立的态度审视问题,致力于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他说,根据学校的正常程序,当有学生或教师投报霸凌事件时,学生事务副校长将作为第一负责人进行处理。一般而言,若事件仅涉及语言霸凌等较轻微的情况,学校会内部解决,不会进一步涉及家长或家教协会。

“但是,如果事件延伸到家长的交涉,那么家教协会将会被通知。首先,校方(通常由校长、学生事务副校长和纪律老师代表)、家长和家教协会代表将召开会议,共同讨论解决方案。”

“然后,一旦达成处理结果,校方将适度公开相关信息,以公正、公平和不包庇任何一方的态度,确保受害者获得心理支持,同时让加害者接受相应惩罚,从而对其他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他说,各造会加强对受害者的保护,防止其遭受报复,并持续跟进心理辅导。

他指出,学校方面也会举办多场讲座,提高学生醒觉意识,并制定明确的校规与惩罚制度来应对霸凌问题,同时相信教育部、学校及相关单位在预防方面已做足很多功夫。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