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脚4日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对蛇感到害怕,只因为人们观看太多与蛇相关的电影,对蛇产生了误会,《大北马》社区报趁着蛇年的到来告诉大家蛇的习性,厘清大家对蛇的迷思。
ADVERTISEMENT
有“吉打消防蛇王”称号的高级消防官诺里尊善意提醒,电影里的女主角被毒蛇咬伤后,男主角立即用口吸出毒液的画面存有很大误区,在现实生活中千万不要模仿,最严重的后果可能是两个人都丢失性命。
消防官3次被毒蛇咬伤
诺里尊从童年时期就跟随父亲外出抓蛇和玩蛇,他毫不隐瞒自己成为消防员的职业生涯中,曾经3次被毒蛇包括剧毒无比的“过江龙”咬伤,也很幸运地在鬼门关前走了三遭,所以,他不会随便让对蛇类没有基本常识的人玩蛇和抓蛇。
他在槟城山导协会主办的应对蛇类基本课程上,与学员分享逾30年的捕蛇经验,让经常爬山的学员学会如何面对蛇类,同时教授蛇类的品种和习性。
家有鼠 蛇进屋
“截至今天,马来西亚已知的蛇类共115种,它们是游牧型的独居动物,喜欢盘踞在阴凉的地方,有食物供应的地方如鸡舍附近,通常会有它们的栖身处,至于住家会出现蛇类,最大的原因是家中有老鼠。”
他说,保持住家环境卫生可以预防成为蛇类的栖所,譬如定期清理杂草、设法驱鼠等都是防蛇的方法。
“以前,人们会利用硫磺洒在四周防蛇,但是,现在偶尔会听到露营者洒了硫磺,仍发生蛇钻入帐篷的事件,原因是今天的硫磺已经掺杂其他成分,纯正的硫磺只能在售卖化学物品的商店找得到。”
他也提供一些小提示,譬如在住家种植香茅,露营时带上自制的木炭或杀虫剂,因为带有刺激性味道,能够产生近似硫磺的防蛇作用。
毒蛇牙印留2细孔
一个人被蛇咬伤后,辨别有毒与否的最简单方法是观察蛇留下的牙印。
诺里尊说,若是伤口布满牙印,说明相关蛇几乎百分百无毒,若是两个细小的牙印,肯定是毒蛇无疑。
“无毒的蛇,比如蟒蛇上下两排的牙齿是倒勾式,作用是紧咬猎物不放,至于毒蛇只有2根獠牙,毒液存在上颚两旁的毒腺,獠牙间有细缝排出毒液,它们先咬伤并放倒猎物后才慢慢吞进肚里。”
我国淡水蛇无毒
他也解说马来西亚的水蛇当中,淡水蛇全部无毒,海蛇均有毒,而且,一个人被海蛇咬中时不会感到痛楚,其毒液有很长的潜伏期,没有过敏者可能数小时或数天后才死亡。
遇蛇咬 快拍照交给医生
在人手一机的今天,诺里尊特别交代被蛇咬了之后,若是不知道蛇的种类,必须立刻掏出手机拍下蛇的照片,然后交给医生采用正确的血清,诺里尊说,换成是以前,医院会要求伤者把蛇抓起来。
“蛇毒分为神经毒素(Neurotoksin),通常是眼镜蛇、珊瑚蛇(Coral snake)、环蛇(Krait snake),血液循环毒素(Hemotoksin),常见于蝰蛇,以及只出现在海蛇的细胞毒素(Sitotoksin)。”
仅政府医院有血清
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的蛇种注射血清,而且,蛇清的售价昂贵,一小瓶至少2000令吉以上,马来西亚只有政府医院才储存血清,所以,被蛇咬伤后只能到政府医院治疗。
诺里尊说,被蛇咬伤以后心情必须保持平和,把各种动作包括步行放援,心浮气躁只会加速毒液循环,如果能把被蛇咬伤的登山者揹负下山,是提高存活率的最佳方法。
诺里尊年轻时曾经喝过蛇的毒液,证明蛇毒不会直接伤人,但年纪越大以后就不敢尝试,因为蛇毒会通过口腔的伤口,或是体内有出血的器官部位进入血液。
感应温度 定位捕猎
诺里尊说,由于不了解蛇的习性,一般人对蛇存有很多误解,例如蛇没有视觉和听觉,它们的双眼负责感应动态,舌头负责嗅觉,身体内的每一根肋骨则感应地面的震动。
他说,一些蛇类如蟒蛇和蝰蛇的唇部上方及鼻子部分是用来感应体温,可以远达2公尺的距离,主要是它们属于捕猎型,需要探测并掌握猎物的正确位置。
他强调蝰蛇通常不会主动捕猎(或攻击)体型比它们大很多倍的人类,若是遇到蟒蛇就要提高警惕。蟒蛇能够吞食比它们体积大3倍的猎物,它们盘绕猎物至死亡后慢慢吞下,马来西亚的蟒蛇咬死人事件,主因是受害者不幸遇上极度饥饿的蟒蛇。
槟山导协会推广野外求生
槟城山导协会主席辛汶声受访时说,该协会未来将继续推广野外求生技能的课程,公开给山导和公众参与,尤其槟城的登山爱好者越来越多,更有必要让大家学会如何应对不同的蛇类。
他说,其他计划中的活动尚有模拟溺水求生,另外会主办爱护环境活动,包括清理山区的垃圾。
诺里尊也在课程上解答不少人对蛇类的迷思,让不少学员茅塞顿开。
蛇类的常见迷思和正解
迷思一:眼镜蛇竖起身子就是准备朝猎物喷射毒液?
答:只有射毒眼镜蛇(Spitting cobra)具备喷射毒液的能力,简单的辨别方法是颈部后方没有环状图纹,倘若被毒液射中眼睛,不要擦拭,马上冲水,感到疼痛就敷毛巾,再前往医院求医,毒液射中伤口可能有害。
迷思二:从被蛇咬中的伤口吸出毒液可以救命。
答:千万不要模仿电影里的情节,最终的结果是被咬伤的人获救,自己却丢了性命,甚至双双都没命。
迷思三:地面的小深洞是蛇的栖所。
答:蛇不会打洞,它们藏匿在地洞是因为钻进去吃了老鼠或其他小猎物,然后把阴凉的地洞当作栖身处,若有周围仍有猎物就会长住。
迷思四:用布条或绳子紧束蛇咬中的伤口周围阻止毒液扩散。
答:可以用布条稍加压力绑在伤口上,千万不可勒紧,因为松绑时会导致血液快速在体内循环,进而降低存活时间。
迷思五:割伤口放血能够排出蛇毒。
答:割伤口不能让已进入体内循环的蛇毒排出,最终结果是自己失血过多而死。
迷思六:刚出世的小毒蛇还没有毒液。
答:任何毒蛇一出世就有毒液,毒液的多寡与体积无关,而是毒腺的储存量,一条毒蛇的獠牙可能只有短短的1公分,但毒液的数量足以杀死一头牛。
迷思七:把蛇毒倒进食物里毒死仇人。
答:另一个出现在电影或宫斗剧的情节,在近乎百分百的现实情景下,这是一个无效的杀人手段。
迷思八:喝咖啡可以产生镇静作用,让血液循环更缓慢。
答:被蛇咬伤后禁止喝水,尤其含咖啡因的饮料会加速血液循环。
迷思九:蛇会主动攻击人类,甚至不停追逐人类。
答:蛇会判断本身与猎物的体积比例来狩猎,通常是饥饿的蟒蛇攻击人类。至于大多数蛇的爬行速度比人类疾跑还慢,譬如遇上眼镜蛇只需放轻脚步,避免发出任何声响下缓缓后退。
蛇咬伤后的应急治疗法:
(注:多种结合会增加效果,依然需要去医院治疗)
白姜(Curcuma rubric bracteate):有抗毒作用
花叶假杜鹃(Barleria lupulina Pokok bisa ular):咀嚼叶子后敷在伤口周围,防止痉挛
马鞭草(Stachytarpheta,国语:jolok cacing):吃枝干或根部提供提高抗体
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有止血作用
竹笋(Bambusodeae):提高免疫力
白子菜(Gynura segetum):防止痉挛、消肿
忧遁草(Belalai Gajah):适用于对抗蝰蛇的血液循环毒素
蜂蜜、红葱、酸柑、姜、麒麟叶(Ekor naga)、箭叶海芋(Keladi ular):均有消肿、解毒作用
白泥(Tanah Liat Putih):泡成水,2小时喝一次,纾缓蛇毒引起的不适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