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发布: 2:57pm 22/12/2024

中华文化

舞蹈

吉华H校

海的女儿

中华文化

舞蹈

吉华H校

海的女儿

首届吉玻华小中华舞蹈赛 吉华H校《海的女儿》夺冠 

(大北马)首届吉玻华小中华舞蹈比赛登场,吉华H校《海的女儿》夺冠
吉华H校《海的女儿》夺得全场冠军,黄吉和(左二)颁发奖杯予该校校长罗章鸿(左三),由张文忠(左一)陪同。(黄腾辉摄)

(亚罗士打22日讯)首届吉玻华小中华校际观摩赛登场,7支来自州内的华小队伍以高水准的华族舞蹈一争高下,最终由以澎湃的《》夺得全场冠军。

启智小学以《稻香吉打》夺下亚军,居林中正小学则以《墨焰袖》带出女儿身加入战场的意境,夺得季军。

ADVERTISEMENT

其他4支队伍即浮罗交怡中华小学《青花瓷》、新国民小学《太阳的故乡》、明德小学《芊纤扇遥》以及吉华H校《上春山》皆夺得金奖。

这场观摩赛获得教育部、文化及艺术部、中国驻槟总领事馆、吉打州华人大会堂、马来西亚舞蹈联合会及马来西亚文艺联合会等单位支持,日前在吉华国民型华文中学的文化中心大礼堂举行。

(大北马)首届吉玻华小中华舞蹈比赛登场,吉华H校《海的女儿》夺冠
吉华H校带来《海的女儿》,夺得全场冠军。(黄腾辉摄)
黄吉和:邀国淡小友情演出

大会主席兼马来西亚吉玻舞蹈艺术协会主席黄吉和说,虽然这赛事因选上年末假期,以致报名参与的学校不多,但仍有来自吉打各地区的6所华小参赛,涵盖吉打州的吉南居林,到吉中的双溪大年与美农,一直到吉北的亚罗士打和浮罗交怡,共有7支参赛队伍,110名学生参与。

“大会也特别邀请乌达花园国小及峇拉迪淡小的友族学生为大会友情演出,让观摩赛增添多元文化色彩,也彰显了的独特魅力,和展现了吉玻多元种族和谐共处的精神。”

他说,这场观摩赛是第一届,是个崭新起点。未来,举办单位计划通过举办舞蹈工作坊和更多文化活动,为吉打各校师生提供交流与成长平台,进一步提升中华舞蹈的教学与表演水平。

“希望这份文化的种子能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让中华艺术之美代代相传。”

(大北马)首届吉玻华小中华舞蹈比赛登场,吉华H校《海的女儿》夺冠
乌达花园国小的友族学生带来马来传统宫廷舞蹈。(黄腾辉摄)
张文忠:深入理解中华文化 

工委会主席张文忠说,本次舞蹈校际观摩赛,不仅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示与交流,更是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学校之间友谊与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

“通过舞蹈这一形式,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中华文化,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情,同时也鼓励学校重视文化艺术教育,推动多元化教育的发展。”

“感谢所有为本次活动付出努力的单位、个人和学生。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大家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友谊和灵感。”

(大北马)首届吉玻华小中华舞蹈比赛登场,吉华H校《海的女儿》夺冠
启智小学以《稻香吉打》夺下亚军。(黄腾辉摄)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8:00am 27/03/2025
陈钊伦.没有融入,谈何尊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岂会因一次手抓饭或戴头巾的体验,就遭遇“同化”危机?

行动党蒲种国会议员杨美盈携子出席开斋活动,教导孩子体验手抓饭的马来传统习俗,却引来部分华裔的批评。

有人高喊“尊重不代表融入”,甚至打着“捍卫中华文化”的旗号,声称绝不允许文化出现缺口。这类言论看似义正辞严,实则不难察觉,许多批评背后隐藏着政治目的。

我国向来以多元种族、多元文化为傲,并以种族和谐、相互包容为荣,甚至将其作为推动旅游业的重要卖点。然而,在即将迎来独立68周年之际,我们不得不反思:相比祖辈、父辈,我们这一代乃至下一代,与友族的关系究竟是更加紧密,还是渐行渐远?

当华社为越来越多友族报读华小、学习中华文化而感到骄傲时,我们是否也应扪心自问,自身对友族文化的包容度又有多高?我们是否愿意走出文化舒适圈,去体验、理解,甚至融入友族的文化?

体验与融入友族文化,绝不意味着背弃自身的文化认同与传承。我们不会因一次手抓饭的尝试,就忘记如何使用碗筷;也不会因了解马来传统,就放弃学习中文。相反,这正是在尊重的基础上,寻找马来西亚文化的共通之处,从而实现真正的相互尊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一项文化发展传承座谈会上说过:“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

他认为,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因此,随着时代的转变,我国华社也应开始放下为捍卫中华文化,而故步自封的包袱。

再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岂会因一次手抓饭或戴头巾的体验,就遭遇“同化”危机?反之,真正值得警惕的,绝不是文化交融,而是拒绝交流、筑起壁垒,让各族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用手抓饭吃马来餐,与用刀叉吃西餐无异,并不会影响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化的开放与交流,不仅不会削弱自身,反而能展现中华民族的大度与自信。

我看不到杨美盈教导孩子用手抓饭是“自我矮化”,我只看到中华文化的包容与气度。

再借用习主席一句话:“自信才能自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兼收并蓄,才是中华文化永续发展的力量。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