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台湾有种说不出口的眷恋,年末托航空公司新增航线的福气,成全了我们去高雄的旅游计划。也许年纪有了些,加上带着孩子一起玩,行程以大自然和在地文化为主。
在嘉义的第一天,我们惊喜地发现,酒店附近有个充满艺术气氛的中央公园,孩子们玩石灰滑梯和攀岩,玩得不想离开。逛了花砖博物馆后,我们在酒店转角处看到一个幸福红豆饼的木制摊子。老板和我们闲聊几句,也和孩子们讲解红豆饼也是车轮饼的来由。
ADVERTISEMENT
“你看,红豆饼的形状像车轮吗?所以呢,红豆饼也就是车轮饼。”老板笑着说。
“你们今天遇到我,很幸运。我不是每天开档的。你知道来嘉义,一定要吃什么吗?”老板看着我们说。
“火鸡饭?”我记得嘉义的必吃美食。
“当然是我的红豆饼啊!”老板果然幽默。
我不懂火鸡饭是否好吃,但老板的红豆饼真的很好吃,饼皮口感很好,满满的红豆馅料充满诚意,连孩子对巧克力馅也念念不忘!
旅途的重头戏是阿里山,由于没有提早网购火车票,因此只好坐巴士上山。能坐到园区小火车,也算圆梦。阿里山的景色美如画,高耸的神木充满神秘的意境,奈何快乐时光特别快,若不是赶巴士回民宿,还真想放慢步伐,享受森林的悠静。山上的酒店不是爆满,就是特贵,所以我们挑了半山的民宿,所幸民宿用心打理,让我们有个舒服的地方落脚,还能在蓝天和山景的相伴下,享用色彩缤纷和健康的早餐。下次若有机会重游,必定在山上酒店过夜,尽情享受森林时光。
若有去阿里山,奋起湖也是必停的一站,去老街走走,除了吃便当、野生爱玉和现烤甜甜圈,还能买到纪念品和高山茶。最开心的是,我们成功当场买到阿里山火车票,终于圆梦了!毕竟修复15年的火车,又是今年7月开通,坐老火车穿插隧道和树林,体验火车慢慢摇晃地行驶,思绪特别容易掉入回忆,是一趟难得可贵的经历。
旅途中最深刻的印象,是买晚餐时被训。那是旅程的第三天,我们逛文化夜市物色晚餐时,发现有一间店面特别长龙,就想尝试道地美食。由于人潮多,客人问点餐时,员工也忙着准备,迟迟不答复,语气极不耐烦。我点了一客鸡肉饭,才发现餐牌上有卤肉饭,就点加一份。
“刚刚又不早说?”阿姨拿一个纸盒舀饭,边瞪着我。我被她的眼神吓到。
饭盛好了,她问“要卤蛋吗?要卤蛋××元,不要卤蛋××元。”
我想了想,“不用卤蛋。请问多少钱?”
“刚刚不是跟你说过了吗?没有卤蛋115元。你没在听吗?” 她再次瞪我。
我难为情地道歉,表示自己没听清楚,付了钱就急促离开了。
虽然被训有点囧,不过鸡肉饭和卤肉饭真的很好吃,难怪人潮那么长,可能看在美食的当前,态度和脸色也不那么重要了。
六天五夜的旅途,尽管每天走上万步,但能看不同的景色,穿插书店和文创景点,和当地人交流,实在是满满的收获。孩子们始终最喜欢酒店的浴缸和卡通,便利店的薯片、香肠和冰淇淋,在我的再三追问下,勉强回答了“搭火车,看神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把孩子们送去学校后,时间约七点半,我在想着要去咖啡厅看海景用餐,还是回家吃了,准备午餐,才出来采购?
虽然包包里早已装着早餐,但我想了想,还是往家的方向驶去。孩子们的学校离住家很近,开车只需十分钟。
回到家,我把包包里的白色便当盒取出,先去厨房泡一杯甜菜根麦片。加了甜菜根的粉红热饮,色泽迷人,好暖肚。我坐在餐桌上,开始吃早餐。
今天的早餐是大宝最爱的法式吐司,将前天做的麦片吐司,泡在加了牛奶的蛋液,在锅子煎一煎,就有诱人的香味了,连坚持只吃巧克力面包的小宝也买单。
法式吐司外脆内软,即使不沾蜂蜜,也很好吃。早餐吃完后,我坐在灰色的沙发上,看着窗外的蓝天,心头有一丝撇不去的纳闷感。
小宝今年五岁,本来就是调皮活泼的孩子,最近他总是把“干嘛”挂在嘴边,听了几天,我都快受不了。
“干嘛啦你?”
“干嘛要这样?干嘛干嘛!”
无论是善意提醒,还是严肃的对话,他都毫不客气地回应“干嘛”,事后还要吐舌头扮鬼脸。我曾和他认真说,干嘛这两个字很粗鲁,听者不爽,要么就以“为什么”来取代,要么就不说。
当然,我的话没有被他听进去。
几天前,他把纸张散落在桌上,地上,看到家里乱糟糟,我强忍心中的不爽,请他清理。他不屑地回复干嘛啦,继续沉醉在自己的世界,直到睡前还无动于衷。
我加重语气,指示他清理才能进房。他瞪着我说,说“干嘛啦你”。
“别再和我说干嘛!干嘛干嘛!难听到爆!再不收拾,就要罚站!”我几乎咆哮。
他这才乖乖地收拾,事情总算告一段落。
绕在心头的烦躁赶不走,还是动动手做菜,要是再听到那两个字,见机行事好了。
中午,接孩子们回家,一如往常,小宝因为一些小事而发脾气,“干嘛啦”再次登场。
“干嘛你?干嘛干嘛!不要讲话了!”
“你干嘛骂人?你干嘛?你到底要干嘛!”我忍无可忍,以牙还牙,反正好说也没用,以“干嘛”回应他,让他感觉一下,听到这话的感受。
我们就这样,“干嘛”对方数回合,气得脸热乎乎,彼此不让步。
大宝看情势不对劲,她过来轻轻拍我的后背,说:“妈妈,下次弟弟如果说干嘛,你试试看不要理他。让他自己说就好了。等他冷静下来,我写一封信给他,他一定会找你念信,这样你们就会好回了。”
大宝善解人意,总是在我情绪卡关时,说出温暖的话。我用力点点头,衷心感谢她的点子。
果然,当我不给任何反应,小宝的干嘛出场次数,逐渐减少了。平日,载送他们上学的途中,我也绞尽脑汁,以故事包装“干嘛”的道理,小宝也慢慢理解,干嘛很粗俗。当他要说那两个字,我立刻请他说“为什么”。
“干嘛啦干嘛”,也许还会持续多一些日子,但没关系,我有的是耐性和坚持。当他听我重复了数百次的“为什么”,会被母亲的用心良苦感化?我相信,这一天将会到来。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