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起大學課室裡,那個空掉的座位。
大學時期上課大家總是來去自如,有的來了沒幾堂課就不再看到人影,有的只會在第一堂課和期末考出現。尤其是大冷天七早八早的課,很多人抵抗不住頑強的睡意,課室總是很多空座位。
ADVERTISEMENT
要不是代課老師走進來,我大概不會察覺,那位同學的座位已經空掉了,而且再也不會回來上課。這位代課老師平時的口頭禪是“且聽下回分解”,講話嘴角總是帶著笑意。那天他走進課室,收起笑意,告訴大家,班導師需要處理那件事的後續,被迫缺課。
那位同學的名字和樣貌在我的記憶中模糊莫辨,我卻記得課室裡那個空掉的座位。對於年紀更小一點的青少年或孩童來說,課室裡空掉的座位不知會不會像深水炸彈那樣,被埋在他們的記憶中,需要很長的時間消化?
留下的空位,給世人留下了疑惑。我們總得找到一種說法,來幫助自己理解眼前發生的事。留下來的人急於尋找答案,往往以有限的資訊,零星拼湊的印象做出解釋:“課業壓力”、“感情問題”、“遭遇霸凌”、“家庭不睦”、“抑鬱”……也許這些說法都不全錯,但也不會是全對,畢竟事情總是有很多的面向,而我們的認知往往受限於特定的面向。
嘗試去解釋無可厚非,真正令人遺憾的是人們往往擱下“現在的年輕人真是脆弱”的評論輕易帶過。這種說法只不過是把事情極度簡化,如果是在不知道對方究竟發生了什麼、經歷了什麼的情況下這麼說,更是顯得粗暴。
與其一味武斷或以偏概全說出“現在的年輕人真是脆弱”這種結論,倒不如嘗試去探討所謂的“脆弱”是到底如何養成,家庭和社會環境是如何給個人帶來影響等問題。
空出來的座位,是留下來的人思考的空間。希望大家不要只是一味地感嘆而已,也停下來想想。
年初在我國上映的香港電影《年少日記》,就觸及了少兒成長方面的課題。劇情講述在中學任職的一位老師在校園意外發現一封沒署名的遺書。他為了阻止憾事發生,需要找出寫遺書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他憶起了充滿暴力和遺憾的童年往事。
可惜這部引人深思的電影,在我國影院上映的時,影廳內空著的座位不少,很快就下映了。而同期上映的賀歲喜劇卻在隔壁影廳引起笑聲連連,持續播映好幾個月。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