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央9日訊)首相安華領導的團結政府,通過財政部推出“社區@昌明大學”賦能計劃(KOMUNITI@UniMADANI),希望公立大學與社區合作,利用大學的專業知識和資源,為社區提供教育、技能掌握及資源整合,改善社區的生活質量,特別是為低收入及弱勢群體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這是財政部與公立大學合作的首創項目,玻璃市馬來西亞大學(UniMAP)成為這項計劃的其中一所參與大學,於今年6月獲得50萬令吉補助金,供推動4項“社區@昌明大學”計劃,每個項目為期6個月。
ADVERTISEMENT
4項“社區@昌明大學”計劃分別是:通過物聯網(IoT)監控人工銀蜂巢系統、有機堆肥製作(以上各獲15萬令吉)、蘑菇菌包製作、玻璃市香甜芒濃縮果汁製作(以上各獲10萬令吉)。
玻馬大(研究與革新)副校長裡扎拉凡德博士說,這項計劃符合玻馬大標語——“玻馬大為社會”(UniMAP For Society),這也是玻馬大校長拿督扎裡曼構思的大學方向概念,旨在拉近大學與社區的關係,通過技術轉移與知識共享促進社區發展,特別是經濟發展。
他說,一所大學對社區發展有莫大幫助,舉個例子,玻馬大有近1000名學術研究員,只要將知識分享給社區,進行技術轉移,就能協助居民改善生活素質。
450人參與成效滿意
他說,玻馬大在玻州推動的4項“社區@昌明大學”賦能計劃(KOMUNITI@UniMADANI),共有450人參與,包括B40低收入家庭及特殊孩子的弱勢群體,經過數個月後的操作後,財政部實地考察、評估及審查,得到不錯的反饋,對成效感到滿意。
“上述計劃成功提高了20%社區經濟,也提供至少5%就業機會給參與者,讓他們不再感受被排擠,或者經濟發展落後於他人。”
由於上述項目帶來高成效,因此玻馬大有意明年繼續向財政部申請上述補助金,讓更多郊區群體受惠。
物聯網監控人工銀蜂巢
裡扎拉凡德坦言,時下年輕人對農業缺乏興趣,如果能通過科技改變傳統的務農方式,如物聯網技術,就能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農業。
他說,項目研究主管玻馬大副教授莫哈末凱魯博士率領團隊,在玻州各地合適的地點包括加央、峇都柏當古(Batu Bertangkup),設置100個銀蜂巢,再通過玻馬大團隊所開發App手機應用程式,來監督銀蜂巢的收成,一來可確保銀蜂蜜的質量,二來也能遠程操控,事半功倍。
“以前,養蜂人必須採用人工採收銀蜂蜜,但是現在人手一機,只要點開手機應用程式,就能一目瞭然。”
有機堆肥加速製成
裡扎拉凡德說,一般上有機堆肥需要至少兩三個月時間來製作及收成,但是經過項目研究主管玻馬大副教授伊兒妮絲博士的研究,縮短廢料分解時間,前後只需1個月即可收成。
他補充,玻馬大團隊選擇100戶來自朱賓墾殖區的居民參與,手把手教導居民堆肥製作過程,也協助他們包裝堆肥,再推銷到市場。
“目前,已有一批有機堆肥收成,不過居民先試用於自家的農作物,再由玻馬大協助參與者推銷有機堆肥到市面上去銷售。”
特殊孩子制玻香甜芒濃縮果汁
裡扎拉凡德認為,這是最具意義的項目,因為玻馬大副教授諾莎織麗雅娜博士特別選擇與玻璃市特殊青少年中心(PeSTeC)合作,讓特殊青少年直接參與製作玻璃市特產——玻香甜芒濃縮果汁,一來可啟發特殊孩子的潛能與技能,二來也能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為他們提供未來的就業機會。
他說,150名特殊孩子將分配不同的工作崗位,包括切果肉、攪成果肉、製作濃縮果汁、包裝等過程,同時在製作過程中,也間接教育他們對食品安全、環境整潔的概念。
“日前我去參觀中心時,發現這些特殊孩子都已學有所成,我看到他們的成長,真的很感動。”
除了大量收購較低品質的玻香甜芒之外,玻馬大也動用5萬令吉補助金,在上述中心建設冷凍庫,用作冷藏果肉及濃縮果汁,成品將交由該中心銷售,所得收入將是中心的發展經費。
設廠制蘑菇菌包減成本
裡扎拉凡德說,巴當西丁(Padang Siding)已有現成的蘑菇種植者,可惜玻州很難找到蘑菇菌包,他們必須從外州買入,而加重了成本,所以通過這項計劃,玻馬大與社區一起製作及出產蘑菇菌包。
他說,玻馬大副教授哈穠決定在當地設立蘑菇菌包廠,讓種植者親手製作菌包,不僅能自供自給,也能在大量生產後,銷售到其他地方去,一舉兩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