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发布: 8:20pm 20/10/2024

升级

未来

智能零配件

汽车产业

无限可能

升级

未来

智能零配件

汽车产业

无限可能

黃繩福:轉型升級智能零配件 汽車產業未來無限可能

(大北马)威省机械及车辆零件商会的51周年联欢宴会
黃繩福(左二)在署理主席秦添壽(左一)、張凱名(中),以及王榮豐(右一)的陪同下,贈送紀念品給林冠英(右二)。(劉必強攝)

(大山腳20日訊)威省機械及車輛零件商會會長拿督黃繩福說,該行業在過去一年見證零配件行業的快速發展和技術進步,從傳統零部件到智能汽車零配件的轉型升級,汽車產業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因此,他說,該會的角色必須順應時代的變遷快速把最新信息帶給會員,以加強行業合作。

ADVERTISEMENT

黃繩福昨晚在該會51週年聯歡宴會上致詞時,這麼說。他也是大會主席。

電動汽車改變格局

黃繩福說,該行業未來面臨更加複雜和多變的市場環境,汽車產業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正改變行業格局。所以,該會須居安思危及未雨綢繆,要更積極地適應這些變化,加強與各方的協作,推動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和創新發展。

他也說,電動汽車近年來已從一種前沿技術,轉變為全球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球對環保、能源效率,以及智能交通系統的關注日益增加,電動汽車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電動汽車在未來將不僅改變汽車產業的格局,還將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的能源結構、交通模式乃至環境治理。”

王榮豐:掌握新技術迎AI時代

大馬機械及車輛零件商會聯合會總會長拿督斯里王榮豐指出,威省機械及車輛零件商會會員需合作,以面對人工智能(AI)的新挑戰;他相信同業已開始學習及掌握該新技術,以面對未來挑戰。

他說,根據調研數據顯示,我國在2022年和2023年期間的純電電動汽車(BEV)的新註冊量,已從2021年的274輛分別激增到3400輛及1萬159輛,但國民仍保持觀望態度,傳統燃油汽車仍然是首選。

王榮豐說,該行業也面對國家領導的政策是否能惠及全民的挑戰。他認為,國民須高度關注且不時針對時事提出建議,以此提醒國家領袖公平對待國民,不分種族才能達到健康的競爭。

林冠英:有信心經濟會好轉 

峇眼國會議員林冠英致詞時說,只要繼續給首相拿督斯里安華及聯邦政府提供建議,政府的一些計劃若明年沒能落實,就留待後年落實。

他舉檳城輕快鐵及在北海設城市轉型中心(UTC)為例,首相宣佈在檳城建輕快鐵不只是在檳島,也到威省北海,讓人民過海多一項選擇。至於UTC設在北海,在他不斷建議下終獲批,帶給北海及鄰近一帶的人方便。

林冠英也說,從首相公佈的2025年財政預算案中,看到政府定下的經濟策略,並有信心我國經濟會好轉。

提到政府宣佈的最底薪金從1500提高至1700令吉,他說,這符合要增加員工的收入政策。

張凱名:提升服務克服挑戰 

工委會主席拿督張凱名說,我國2023年的機動車零件及配件的銷售總值約為428.7億令吉,並且銷售額每年都在穩步增長。雖然市場規模龐大,但業者必須面對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日益激烈的競爭,從業者都展現堅持不懈的精神。

他說,同業通過不斷創新和提升服務質量,克服一個又一個的挑戰與難關,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儀式上,該會撥出款項捐給北海鍾靈中學、啟智學校、中華公學總校、中華公學一、二校,各獲1萬令吉;中華三校獲1萬5000令吉。

(大北马)威省机械及车辆零件商会的51周年联欢宴会
黃繩福(左十一)在張凱名(左九起)、署理主席秦添壽、王榮豐(右十起),以及林冠英的陪同下,移交模擬支票給受惠學校代表。(劉必強攝)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30pm 25/03/2025
【蒙面暂记】终将失业的喃呒佬/周若涛

琼瑶离世,身边不少亲友深受触动,却因避讳而不愿多谈。巧的是,两部探讨生死的电影同年上映,先有港片《破.地狱》,后有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的《隔壁的房间》。于是,借助虚构作品,不能谈的话题也能绕个圈谈。就像“隔壁房间”的隐喻,有些事情无法直视,那就换个角度,换个空间。

两部片都向死而生。大限在前,人才能为自己的人生下定义,理清纠葛的人际关系。《隔壁的房间》的主角玛莎,为维护生命最后的尊严而选择安乐死,更增添了一层道德叩问——人是否拥有决定自己生死的权利。 虚构的玛莎与现实的琼瑶,天差地远的两个人物,在死亡面前又何其相似。

未曾料到,大数据演算法似乎窥知了我近日所思,唯恐我心情过于肃穆哀伤,而频频推送一部纪录片。片名直白而粗暴:DON’T DIE(《长生不死》)

主角Bryan Johnson,矽谷科技新贵,年少创业有成,公司卖出后坐拥巨额财富。如此人生胜利组,夫复何求?换作是我,早已躺平不干。但超级富豪的眼界就是不一样。他立志追求长生不老、青春永驻之法,并且逐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科技养生术,从最基础的饮食、运动,到闻所未闻的营养补给,再到匪夷所思的血浆注射、基因治疗,都包含其中。创业烧钱烧习惯了,养生也要烧。这套方法,每年得耗资两百万美元。

我不禁想到,人类为求永生曾做过多少蠢事:吞丹砂、修秘术、寻访神泉仙岛。有钱了不只任性,还怕死。自古以来,人们总爱把当时的尖端技术生搬硬套在长生术上,但往往没有好下场。古时,许多帝王因水银中毒而疯癫,近代,则有冷冻身体以待复苏的人——他们万没想到,冷冻公司竟会破产。冷冻柜断电了,那些收拾残局的清洁工,每位都经历了一场精神浩劫。

人类将于2030年实现永生

这种嘲笑自是后见之明:他们确实失败了。可是,如果,万一,成功了呢?

现今科技与过往不可同日而语。作为科技人,Bryan的养生法严守科学原则,且有专业医疗团队作支援。他每日进行一堆生理检测,各项指数钜细靡遗,几乎掌控每一个细胞的状态。如果试药换药,更得密切追踪指数变化。所有数据像开源码那样公诸于众,任人检视、复制。结果证明,这套方法确有逆龄之效:他的生理年龄比实际年轻二十余岁。

这算不算逆天而行?跟玛莎一样,Bryan也遭受不少道德质疑。 玛莎因选择“死”而被质疑,他因追求“生”而被非议。吊诡的是,批评者大概属于同一群人。

而矽谷的逆天者不只他一人。著名科学家兼未来学家、谷歌顾问Ray Kurzweil也是“科技养生”的奉行者。他甚至乐观预言,人类将于2030年实现永生。这也许并不疯狂:如今我们对宏观与微观世界的掌控能力是前所未见的, AI也势将加速基因学和分子医学的突破。这预言,搞不好能实现。

但实现了又如何?此等技术大概只有富豪负担得起。即使普及,地球承载得了只增不减的人口吗?这时马斯克怕会跳出来说:来,一起移民火星吧。

届时,人们会不会对玛莎说:“只要再多等几年,你就不用死了”。整部意蕴深远的电影,其美学与内涵,轻易被抹消。而许冠文饰演的喃呒佬,无地狱可破,终将失业。大限无限远,人们紧抱着彼此的恩怨情仇,再无机会放低。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