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时许,吃过午餐,家门外传来动听的音乐,本来在看卡通的孩子们,兴奋地从沙发跳起来,拉着我开门去买冰淇淋。
这个年代,大概只有在小镇,还能听到冰淇淋摩托车播放的动听音乐。这个熟悉的音乐,伴着我长大,每次听到都仿佛提醒我吃冰淇淋的幸福时光,是很甜蜜的回忆,如今能和孩子一起回味特别兴奋。
ADVERTISEMENT
我开了门,加快脚步去门口,向迎面而来的冰淇淋摩托招手。冰淇淋车在家门前停下来,持续播放的音乐更响了,小贩从冰格拿出招牌的冰淇淋,放在铁桶上,让孩子们挑选。孩子们开心地选了香草甜筒,小贩也开心地收钱,皆大欢喜。
暑热的天气,就是要吃冰淇淋,孩子们舔着冰冷的甜筒,笑得见牙不见眼。
其实要吃冰淇淋,去超市买很方便,买盒装的更划算,但播放着美妙音乐的冰淇淋摩托车,似乎更有魅力。也许冰淇淋车不是每天报到的关系,反而更让人向往吧。
看着孩子们慢慢享受的模样,我想起以前的流动小贩。
中学时期,炎热的下午,在家即便开了最大号的风扇,还是无聊地发慌,尤其吃了饭,有一种懒洋洋的空虚。那时流动小贩会边骑着笨重的三轮车,穿梭住宅区,边按压鸣声,似乎通知“快来买点吃的吧”。
若有人走出家门,小贩就会停下,边和客人寒暄,边问要买什么。烈日当空,小贩卖的冰凉茶特别吸引,有碧绿的崩大碗、养身的豆浆、冰凉的凉粉,小吃有炸香蕉、炸尖不叻、炸年糕、炸蕃薯,偶尔还有炒面,很难抗拒。
光骑着三轮车也不是办法,小贩通常会停在大树下乘凉,边摇铃当,等待客人上前。我通常都点黑白冰和炸年糕,小贩大叔总会为我调配,他先在袋子上放一个滤杯,舀豆浆后再舀凉粉,最后加入一勺糖水,再拿塑料绳绑紧。另外再把炸年糕剪成小块,方便吃。
那时,我看大人都喜欢买崩大碗,但那青草般的颜色特别深,加上担心味道苦涩,一直不敢尝试。一次,不懂是不是崩大碗不销,大叔鼓励我尝试崩大碗清热,没想到虽然有股浓郁的青草味,但因为加了适量的糖水和冰,味道还能接受。不懂为何,喝了冰凉的凉茶,吃了香脆的年糕,就能熬过百般难耐的暑气。
后来,我慢慢长大,小贩大叔的身影也渐渐消失。
现在想吃什么,可以轻易开车去超市买,但我依然怀念,在那个回不去的年代里头,有小贩辛勤骑着三轮车的身影,响着“毕毕毕”的鸣声,呼唤着“出来喝凉茶冰和吃糕点咯”。那个时光里头,大叔的寒暄问候,和踏出家门就能买到解暑的凉茶,是一去不返的小确幸。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把孩子们送去学校后,时间约七点半,我在想着要去咖啡厅看海景用餐,还是回家吃了,准备午餐,才出来采购?
虽然包包里早已装着早餐,但我想了想,还是往家的方向驶去。孩子们的学校离住家很近,开车只需十分钟。
回到家,我把包包里的白色便当盒取出,先去厨房泡一杯甜菜根麦片。加了甜菜根的粉红热饮,色泽迷人,好暖肚。我坐在餐桌上,开始吃早餐。
今天的早餐是大宝最爱的法式吐司,将前天做的麦片吐司,泡在加了牛奶的蛋液,在锅子煎一煎,就有诱人的香味了,连坚持只吃巧克力面包的小宝也买单。
法式吐司外脆内软,即使不沾蜂蜜,也很好吃。早餐吃完后,我坐在灰色的沙发上,看着窗外的蓝天,心头有一丝撇不去的纳闷感。
小宝今年五岁,本来就是调皮活泼的孩子,最近他总是把“干嘛”挂在嘴边,听了几天,我都快受不了。
“干嘛啦你?”
“干嘛要这样?干嘛干嘛!”
无论是善意提醒,还是严肃的对话,他都毫不客气地回应“干嘛”,事后还要吐舌头扮鬼脸。我曾和他认真说,干嘛这两个字很粗鲁,听者不爽,要么就以“为什么”来取代,要么就不说。
当然,我的话没有被他听进去。
几天前,他把纸张散落在桌上,地上,看到家里乱糟糟,我强忍心中的不爽,请他清理。他不屑地回复干嘛啦,继续沉醉在自己的世界,直到睡前还无动于衷。
我加重语气,指示他清理才能进房。他瞪着我说,说“干嘛啦你”。
“别再和我说干嘛!干嘛干嘛!难听到爆!再不收拾,就要罚站!”我几乎咆哮。
他这才乖乖地收拾,事情总算告一段落。
绕在心头的烦躁赶不走,还是动动手做菜,要是再听到那两个字,见机行事好了。
中午,接孩子们回家,一如往常,小宝因为一些小事而发脾气,“干嘛啦”再次登场。
“干嘛你?干嘛干嘛!不要讲话了!”
“你干嘛骂人?你干嘛?你到底要干嘛!”我忍无可忍,以牙还牙,反正好说也没用,以“干嘛”回应他,让他感觉一下,听到这话的感受。
我们就这样,“干嘛”对方数回合,气得脸热乎乎,彼此不让步。
大宝看情势不对劲,她过来轻轻拍我的后背,说:“妈妈,下次弟弟如果说干嘛,你试试看不要理他。让他自己说就好了。等他冷静下来,我写一封信给他,他一定会找你念信,这样你们就会好回了。”
大宝善解人意,总是在我情绪卡关时,说出温暖的话。我用力点点头,衷心感谢她的点子。
果然,当我不给任何反应,小宝的干嘛出场次数,逐渐减少了。平日,载送他们上学的途中,我也绞尽脑汁,以故事包装“干嘛”的道理,小宝也慢慢理解,干嘛很粗俗。当他要说那两个字,我立刻请他说“为什么”。
“干嘛啦干嘛”,也许还会持续多一些日子,但没关系,我有的是耐性和坚持。当他听我重复了数百次的“为什么”,会被母亲的用心良苦感化?我相信,这一天将会到来。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