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6日讯)公巴6名渔民驳斥硅谷岛填海工程导致当地海岸线积满淤泥而影响渔获的说法,指渔民这些日子以来在公巴海域捕获的虾量大唱丰收,甚至多到渔获收购商也大喊“投降”,不愿收购这些虾获。

其中一名渔民莫哈末隆今日在公巴渔村召开新闻发布会时说,当地渔民对于一些人指责填海工程造成严重淤泥囤堆,导致渔获减少的说法不表认同。
ADVERTISEMENT
指海边淤泥正常
已当了数十年渔夫的他指出,海边出现一些淤泥是正常的,这些淤泥就算是未填海前也都会形成,但这并不影响到渔船出海。

“淤泥也是薄薄而已,而且是季节性出现的,这10多年来也都是有的。”
他也指出,渔民近期在公巴海域捕获很多大虾,以前必须去到5海里才捕到的A级大虾,如今甚至在1海里就能捕获。A级大虾的量大约是1公斤有30只。

他透露,每个渔民每出海一趟能捕获约15公斤大虾,这已算很不错的收获了。
虾多到跌价
据其了解,虾量大增不仅限于公巴海域,直落巴巷海域及霹雳一带的虾量也大唱丰收,虾产过多甚至导致虾价下跌。
“一个月前,鱼商的收购价是大虾每公斤50令吉,现在跌到每公斤45至46令吉,据说接下来还会再跌价。”

他强调,这是渔民卖给鱼商的批发价,并非市场价。
他也说,每个渔民都有特定的收购商,而之前其收购商家有急事告假2天,当时他拿着虾获想转卖给其他收购商时,对方摇头拒绝了,指“市场需求吸纳不了这么多虾获”。
登记SIMP获州政府约10万补助
另一名渔民萨罗尼哈山(74岁)说,槟岛南部约有800名渔民在社会影响管理计划(SIMP)下进行登记,而仅仅是公巴渔民则占140人或船只数量为140艘。

他指渔民很感谢槟州政府这期间给予渔民在渔船设备上的援助,并指每名渔民获得州政府提供约10万令吉的辅助。
“州政府本来要给受影响渔民60艘船,我们提出要115艘船,他们经过讨论后先给我们90艘船。之后我们提出要舢板、收网机器、回声测深仪、每个约1000令吉的渔网等,也都一样发给我们。”
成立渔民合作社受惠
此外,另一些渔民说,州政府成立了渔民合作社,让他们受惠不浅。他们的孩子获得免费补习、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获佳绩者获得奖励金、一些要转型的渔夫或他们的孩子也获推荐新工作机会。
出席的包括槟城环境永续组织副主席纳沙鲁丁、渔民依里斯(70岁)、阿兹米(59岁)、哈里斯(64岁)、依斯迈(70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槟城26日讯)维护卡巴星大道行动委员会(Protect Karpal)促请槟州首席部长曹观友,拒绝在日落洞垃圾场修复计划中填海70英亩,因该提案缺乏科学依据且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该会也呼吁曹观友成立独立审查团队,全面审查当前的提案,倡导真正可持续的创新方法。
该会发文告指出,理解州政府迫切需要解决日落洞垃圾场的问题,但发展商的提案是建议大规模填海,并把大量回收机械安置在海岸线上,将卡巴星道海岸变成回收工厂数年,这一激进的做法违背了已确立的科学原则及国际成功案例。
破坏重要海洋栖息地
文告说,拟议的填海工程也将侵占并破坏珍贵海洋生态系统——中途滩(Middle Bank)。此项目将破坏重要海洋栖息地、改变自然沉积物流向,引发长期生态失衡及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在填海地上进行密集废料回收作业,将导致这一带的社区暴露于有毒气体、粉尘、噪音污染及重型工业交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文告也说,发展商的环境评估报告确认,第一阶段(WP1)的回收工作可在现有的90英亩垃圾场范围内实施,这说明额外填海70英亩是不必要的。
“若将时间延长至5至10年,就可分阶段修复填埋场,无需额外填海。其实,全球公认的最佳实例如垃圾填埋场开采、模块化回收技术及原地修复,提供了我们有效的替代方案,并可大量减少或完全消除大规模填海的需求。”
吁设独立审查团队重新评估项目
文告指出,过度填海是不合理的,因多个国际垃圾场修复的项目,都在填埋场周边或最小扩展范围内完成,如特拉维夫Hiriya垃圾场(60公尺高垃圾山)被改造为城市公园及回收研究中心,就展示了就地创新解决方案的潜力。
文告也说,有替代方案和技术,如土工格栅加固工作平台,可在填埋场建立稳定表面,无需填海土地安置机械进行回收。结合模块化及垂直回收系统的分阶段挖掘(如香港及欧洲城市的成功案例),就可在90英亩原址高效处理废料。
该会呼吁设立独立审查团队,成员必须包括独立地质专家、垃圾场修复工程师、环境科学家及受影响社区代表。
该会也促请首长办公室和当局展开开放、透明、数据驱动的对话,以重新评估该项目。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