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发布: 11:15am 02/09/2024

朋友

遍视利

朋友

遍视利

遍视利朋友2024 体现真正大马精神

Pensonic朋友2024
Pensonic朋友2024,每位皆是家喻户晓。

(槟城2日讯)Pensonic()一直以来都是马来西亚人的,因为它是一家在本地诞生、成长的公司。

Pensonic所做的一切基本原则都源自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关怀、享受、可信赖、创新和领导力,以及对祖国的强烈爱国主义。

ADVERTISEMENT

2024年的8位Pensonic ,每位都带来了独特的风采和专长,以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的创新性、独特性和激情,将马来西亚的影响力推向了前沿。从T型台到厨房、生活方式到娱乐,这个多样化的阵容代表了马来西亚人才的精华,以他们的真诚和热情打动观众。

以下是2024年Pensonic朋友的介绍。

谢丽萍(Amber Chia)走向国际时尚

Amber Chia,自 2005年起成为Pensonic 朋友,是模特兼演员,她因赢得2004年世界超模马来西亚比赛而闻名。赢得这场比赛是她的重要突破,带来了许多国际模特机会,并与知名全球品牌合作。

她的优雅和多变的外貌吸引了本地和全球时尚界的注意,她曾出现在许多高调的时尚杂志中,并走上了国际时尚T台。

Amber 还成功涉足演艺事业,参与了多部本地和国际电影及电视节目。

2010年,Amber创办了Amber Chia Academy,马来西亚领先的模特和美容学校。据她的网站https://amberchia.academy/介绍,迄今为止,她已登上了200多本杂志封面,在六大洲的T台上走秀,参演了七部电影,出版了两本书,并被任命为超过30个品牌的代言人。

她继续在模特、时尚和演艺界发挥着重要作用。Amber 的决心、风格和灵活性使她成为理想的 Pensonic 朋友。

Dato Chef Hj Ismail分享大马风味

拿督哈芝依斯迈自2005年以来一直是 Pensonic 的朋友,是马来西亚的家喻户晓的名字。年少时,依斯迈受母亲和祖母的影响,接触到了正宗传统马来美食的美味世界,这激发了他追求与世界分享马来西亚风味的职业生涯。

他毕业于玛拉工艺大学的酒店管理与餐饮专业,凭借他从两位心爱的女性那里继承的丰富知识,加上他热情友好的天性,依斯迈以其作为职业厨师和电视主持人的成功职业生涯而闻名。

依斯迈作为马来西亚的烹饪大使,曾在世界各地的美食活动中代表马来西亚,展示他对传统马来菜肴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顾客可以在吉隆坡的 Rebung 餐厅和布城的 Rebung 2 餐厅享受正宗的马来美食。

他获得了无数奖项和荣誉,是马来西亚的烹饪偶像,对推动马来西亚美食在本地和国际上的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斯迈还支持与马来西亚食品和教育相关的慈善活动和事件。依斯迈的专业知识、可靠性、谦逊和友好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 Pensonic 朋友。

Woh Jia Le通知食物实现团结

Woh Jia Le,广为人知的 Jia Le Woh,来自柔佛州的一个小镇。他一直热爱烹饪,并决定在吉隆坡开始他的职业厨师生涯。

Pensonic朋友2024
Pensonic朋友2024,体现了马来西亚创意和卓越的真正精神。

这个年轻厨师拥有阳光般的笑容,证明了热情、适应性和毅力是任何领域成功的关键。当冠病疫情袭击全国时,他工作的餐厅不得不关闭。他一直在寻找继续烹饪热情的机会,直到有一天,一位马来朋友问他如何烹饪清真中国菜,就像乌云散去,阳光终于照耀了一样!

受到朋友对清真中国菜的好奇心启发,Woh 的兴奋和热情无以复加,他开始致力于将非清真、传统的中国食谱转变为适合所有人享用的清真美食。他将食谱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结果这些食谱迅速走红!

虽然起初他对使用马来语作为视频中的语言媒介有些不确定,但观众非常支持他的尝试并鼓励他。他的视频成为烹饪交流的桥梁,将正宗的中国菜介绍给大众。

Woh 旨在通过他的菜肴打破文化界限,并通过美食建立联系来丰富生活。Pensonic 分享这位年轻厨师对通过食物实现共同团结的热情,同时庆祝我们国家的文化多样性。

Qairina体现韧性与创造力

Bibi Nur Qhairina Abu Bakar,或更广为人知的艺名 Bibi Qairina,来自吉隆坡。她目前在著名制作人 DJ Fuzz 的指导下,签约于 Mixology Music,在音乐界掀起波澜。她的首支单曲《Sokmed》于2019年发布,使这位年轻的歌手一举成名。

Bibi Qairina 从她的母亲 Tylla Syakila 那里继承了音乐天赋,后者在年轻时是一位当都歌手。她的母亲启发她进入迷人的音乐世界。她接受了歌唱课程和指导。即使在年仅 10 岁的时候,Bibi Qairina 对唱歌、表演和诗歌的热爱在母亲的祝福和鼓励下蓬勃发展,她甚至通过观看 YouTube 视频自学了吉他。

尽管年纪轻轻,Bibi Qairina 已经有与她非常敬仰的资深歌手 Ernie Zakri 合作的宏大梦想。Bibi Qairina 凭借其非凡的才华、热情和毅力,注定将在音乐界大放异彩。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歌手的价值观与 Pensonic 的企业价值观——韧性、创造力和持续改进——不谋而合。

Syuhaida Abraz (Dottie)打破传统美学

Syuhaida Abraz,昵称 Dottie,是马来西亚娱乐圈的重要人物。她倾向于戏剧化,并以她充满激情的表演、磁性的存在感和对职业的热情吸引了观众。

Dottie 为她扮演的每个角色注入了生命,从滑稽的喜剧角色到戏剧性角色都游刃有余。她在表演中带来了真诚,不论是演绎一个普通女人的角色,还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女主角角色,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除了她的表演事业,Dottie 还超越传统界限,打破马来西亚作为大码模特的传统美学标准。她大胆倡导时尚界的身体积极性和包容性。

无论是登上杂志封面、参与慈善事业,还是通过社交媒体与粉丝互动,她始终是灵感和赋权的灯塔,激励着马来西亚及其他地区的粉丝们。就像 Pensonic 是一个值得信赖、深受喜爱的品牌,骄傲地拥抱我们的马来西亚根源,Dottie 也是一位勇敢的马来西亚艺术家,她在全国观众的心中占据着特殊地位。

Satthiya Kandi慰藉人心

Satthiya Kandi 是一位喜剧演员、女演员和社交媒体红人。她在 TikTok 上发布的《把你的头放在我肩上》的马来语版本迅速走红,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据《每日地铁》报道,Satthiya Kandi 说:“马来歌曲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些歌曲。”

谁能想到 Satthiya,常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马来音乐的视频,同时还精通普通话、泰米尔语和英语。去年开斋节期间,Satthiya 在 Twitter 上发布了《Selamat Hari Raya》这首歌。她补充道:“自 2015 年以来,我一直在 Facebook、Instagram 和 TikTok 上发布喜剧和歌曲视频。”

她多样化的内容发布范围以及与不同文化粉丝的联系能力巩固了她作为一名具有广泛吸引力的动态表演者的地位。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笑,让人们开心,让他们的心灵平静。

除了作为社交媒体影响者,她还出演了多部电视剧和电视节目,如《传奇公主Qaseh》。Satthiya Kandi 让人们开心的座右铭,与 Pensonic 的口号“Pensonic,您的享受”相呼应。

Sissy Imann持续创新

作为马来西亚音乐行业的著名歌手,Sissy Imann 对唱歌和创作歌曲充满热情,她的歌词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粉丝们的共鸣。Sissy 出生于砂拉越古晋,从小就开始了她的音乐旅程。Sissy Imann 参加了 Akademi Fantasia 的歌唱比赛,从而迈上了成名之路。她令人着迷的表演和不可否认的才华将她推向了聚光灯下,巩固了她在马来西亚音乐界的明星地位。

在赢得 Akademi Fantasia 的比赛后,Sissy Imann 发布了一系列热门单曲和专辑,展示了她作为艺术家的多样性。她那充满力量、富有灵魂的嗓音,轻松驾驭抒情诗和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赢得了音乐界的赞誉和认可。

她的专辑《Sissy》中的《Ku Harus Pergi》成为榜单冠军,使她在听众心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成为马来西亚音乐界的知名艺术家。Sissy Imann 还利用她的平台提高对重要社会问题的认识,并回馈她的社区,使她的粉丝更加喜爱她。这位艺术家对其艺术和社区福祉的坚定承诺与 Pensonic 对创新、持续改进和可持续性的承诺不谋而合。

Ucop Hashim流行文化重要人物

Mohd Yusof bin Hashim,更广为人知的昵称是 Ucop,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演员、歌手、舞者和社交媒体名人,他通过创作视频而声名鹊起。他在社交媒体上制作的极具娱乐性的内容,加上他迷人的外表,以及他在线上和线下与观众互动的能力,使他成为马来西亚流行文化中的重要人物。

Ucop 在 2015 年的“亚洲影响奖”上被授予“最佳生活方式影响者”和“年度突破影响者”,强调了他在在线平台上的影响力。他还入围了2016年最佳在线社交媒体名人类别的决赛。

除了他的在线存在外,他还通过在 Astro Ria 上的电视剧《Dua》中的双重角色证明了自己的演员能力。Ucop 在提供粉丝期待的优质内容方面的创造力类似于 Pensonic 专注于通过我们的家电提供解决方案的承诺。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pm 12/04/2025
还活著的人/杨焌恒(怡保)

2024年年杪李亚遨先生离世,接到噩耗当下感慨万分。从第一日入院,他就在脸书固定记录住院小日记,后来中断了,还以为已经出院回家休养。回看我们的WhatsApp记录,他发的最后一封私人信息是在我离职以后,询问马大附近是否有student house。没想到那会是我们最后的来往联系。

当初我应征馆员一职时,他是三位面试官之一。面试以前对华文教育历史和林连玉纪念馆完全没有概念,也没事前做功课,被提问得一脸尴尬。印象中他话不多,反复检查我的履历表,眼神怪异地看我,但除了介绍馆史和工作范围,他对于我在马来亚大学念硕士特感兴趣,聊比较多,还问我是否华文学会的会员。原本以为面试结果糟透,求职无望,将近一个月后他亲自发WhatsApp信息,问能否在一周后入职。

同事尊称他为李生,他职务甚多,在纪念馆是管委会主任,与我是上司与下属的关系,对接的工作内容大多是文字编辑,以及特殊嘉宾参访纪念馆的行程。每月的纪念馆内部会议和行政部会议,他都拄着拐杖搭公交来纪念馆参与,早到的话会上六楼客房小睡,偶尔抱恙居家线上会议,从未缺席。

工作一段时间了,对他的了解也比较多。得知以前他是华文学会理事,所以对马大毕业生都格外留意。也惊讶他原来装了一颗义眼,解开了面试时的一个小误会,同时佩服他做编辑工作的那只单眼比其他人还要锐利,总能从文章中找出错字。除了纪念馆事务,他在林连玉基金还有更多的身分和职务,但凡所有大小活动、董事会议、团体来访、座谈会、交流会等,他都尽力出席,战战兢兢尽责职务。

林连玉纪念馆建成以后,最让他牵挂的是第五展示区一事,这个项目因疫情影响而耽搁了几年,但总算在2022年3月竣工,使得纪念馆展区能展现更全面的华文教育历史。另一件事是《林连玉全集》编撰项目,由于整理林连玉生前著作和相关研究需要花费投入大量人力资源,这个项目一直迟迟未能正式展开,仅有徐威雄馆长注解的《注本华文教育呼吁录》一册出版。现在只能寄望他日这套全集能够问世,完成这件未竟之事。

周六与前同事一起到李生的灵堂前吊唁。葬礼简约低调,符合老人家生前一贯的生活模式。现场摆放其一生编纂和撰写的著作,配合照片播放来回顾人生轨迹。与仍在职的同事聊起昔日往事,当然也提及李生的一些故事,原来李生在某个场合说过他此生已无悔了,要完成的事都已经做到了。周一火化仪式后,家属带骨灰到纪念馆巡礼,为其奉献华教的一生划下完美句点。

佩服他们为华教奉献的精神

随着李生的离世,林连玉纪念馆在短短两年间失去了三位重要华教前辈。

我任职馆员的最后那年,离会员大会还有一个月左右,打算连任蝉联主席的吴建成校长,因为中风晕厥将车子撞到邻居的家门,送入医院抢救不到一星期,又因心脏衰竭而离世,当天正是5月13日。噩耗发到公务手机讯息,我是办公室里第一个读到的人。那时候,办公室处于周六的宁静,同事各有各忙的,空气里只有键盘敲打声、空调出风口呼吐冷气,楼下车辆不多,没有访客参观纪念馆。在这么日常的时刻,很难相信一个很熟悉的人就这样死了,因为就在不久前,吴校长还在纪念馆里商讨全国公演《初心》舞台剧一事。当天下午的国际博物馆日开幕礼,李生致开场词,谈起吴校长时哽咽万分。林连玉基金董事会临时建立治丧委员会来承办校长的丧礼,为了张罗会员大会一事而忙得晕头转向的同事,一下子又增添了新的工作。不到几天,办公室里堆满来自半岛各地盖天铺地的悼言、帛金、花圈。

在沉闷无趣的工作日里,校长是同事经常调侃的对象之一,尽管因行政事务缘故而对他偶有微言,谁人在心底其实都非常佩服他为华教奉献一生的精神。513以后,马来半岛进入某种实质意义上的白色恐怖,还年轻的吴校长担任春雷文艺大汇演筹备主席,被政府以内安法令扣留长达8年,没有获得公开审讯的机会,仅以“被怀疑是共产党员”的理由塞责。在他获得有条件性释放之后长期投入华教工作,作为继续向政府抗争的行动。“宁可倒在华教征途上”,恰恰是校长在去世两个月前接受报章访谈时说的。

整理资料时,我们想起一些关于他的趣事而不禁开起小玩笑,笑声消退后众人陷入沉默,避开彼此的眼睛。同事J曾在过去一年内陪同吴校长北上南下,跋涉几千公里巡访各地区联委会。在那几天长达数小时在公务车度过的时光里,J不止一次聆听吴校长谈华教复兴计划,那种不容他人否决的坚持和顽固,让J的肚子里同时塞满了怨气和钦佩,酝酿出极度复杂的心情。或许我们谈起吴校长的那个时刻脱离现实场域,在我们的笑声里继续活着,而笑声消失的一瞬间,校长又离我们很远很远了,让人不忍想起,他真的不在了。

吴校长出殡当天,父亲载送深斋独中的师生前来致意。安全抵达殡仪馆,父亲的护航任务就完成了一半。在入口处登记后,我带父亲到一处空位,递上咖啡糕点补充精力。身边进进出出许多不认识,忙着交谈的人,都是年龄相仿,比父亲还要年长的老年人,空气里蔓延着一种香水味也掩盖不了的味道。

“是莫泰熙老师,”父亲指向吴校长生前的好朋友,也是被誉为华教园丁的老前辈,我在处理馆讯时曾与他有几面之缘。 莫老师正在向家属问候致哀,同事递过去的一次性口罩,他只是拿在手里。

“他经常到独中给学生讲华教故事,大家都很喜欢听,”父亲说的场景,我在纪念馆档案里存录的影片里看过,学生积极反应,与他有很多互动。父亲还说,《初心》舞台剧曾在深斋独中大礼堂公演,不过台下一半的学生在黑暗中睡去了。

吴校长的葬礼仪式在一阵喧哗之中结束,很多人像退潮后留在沙滩上的贝壳,聚拢在灵柩的不同位置,拿出手机微笑自拍。投影幕上依然播放着校长生前意气风发的个人照,笑吟吟看着自己的灵柩,以及那些还活着的人。李生和莫老师伫立在前方,凝望校长的照片良久,几个星期前他们才在办公室内谈笑风生,畅谈未来要推动的华教计划,如今征途的路上少了一人。

我在人群中找回枯木一样的父亲,一起走楼梯间回到地面。我走在他的背后,同一件我从小见他就穿的旧衬衫似乎比之前更大件了些,显得身子特别单薄。我跟车上的他道别,他转过头问:“你下次几时回家?”

一个月后,莫老师感染冠病后与世长辞,与校长相会去了。我在家庭WhatsApp群里发出这则消息,父亲已读不回。这次,我没告诉他李生的死讯,但我想他应该从学校或者报纸上知道这件事。

回想3位已逝者,他们的葬礼我都有出席,他们的遗容也瞻仰过,但无论怎么努力回忆,就是想不起当时的情景,反而他们还活着时的谈吐举止记忆犹新。也罢。有时候遗忘人们逝去的事实,以为他们其实还活得好好的,这样的自我欺骗对还活着的人而言或许不那么难受。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