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
发布: 8:10pm 28/08/2024

金庸

武侠

金庸

武侠

半世紀修修補補 武俠世界 展現 金庸觀

报道、摄影/黄惠玲

武俠過時,保值!

在金庸的武林世界中,誰才是他真正的角色扮演?

ADVERTISEMENT

金庸小說從1955年在《新晚報》開始連載,其後出版多冊的作品集。1972年的第一版(舊版)之後,他用了10年完成修訂,並於1998年出版新修版,在這超過半個世紀的作品中,經過多次修修補補,同樣的武俠世界,展現不同的金庸觀。

許建豐(左起)和邱健恩與書會友。

專注於研究金庸小說文本和文創現象的邱健恩博士,將深入探討和研究金庸多次修改到最後定稿,8年過程中行進的思維和觀點變化。

金庸小說第一篇文章到今天已有69個年頭,當年出生的嬰孩今也已是六旬老頭。小說故事的內容,可能有銜接問題或出現矛盾,也許金庸對於小說主角的觀點也有所改變,從而對著作進行了各種修改。

邱健恩出書揭金庸小說新修版面紗

邱健恩形容,金庸是熱愛寫作的作家,且從不停滯,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把本身的想法和時代的變化,重新融入小說人物中,讓整個小說變化為更迎合現代,更能引起當代人共鳴的層次。

邱健恩預計明年年底將出版《百鍊成金:金庸小說新修版的前世今生》揭開金庸不為人知的神秘面紗。

現在的金庸小說的新修版為最後修改版本,進行研究的邱健恩也有機會與出版社合作,預計明年年底出版《百鍊成金:金庸小說新修版的前世今生》,與專家視角讀者分享金庸小說之路,揭開金庸新修版改正過程中的神秘面紗,讓讀者知道更多不為人知的金庸另一面。

他說,金庸用了8年時間超過六七次的修改後,讀者看到的新修版小說是終極版,但很少人知道從1999年至2006年這8年期間,金庸對小說修改了無數次,出版社都保留了所有修改的手稿。

40箱手稿窺修改全程

他說,這40箱的手稿,是他與出版社合作,從手稿中窺探出金庸從第一次修改到六七次的最後情況,根據修改過程中金庸的想法和改變,做出這方面的研究,揭開金庸不為人知的面紗。

邱健恩專程來大馬尋寶,尋找香港流傳到海外的小說和漫畫。

“我希望可以從手稿中看到金庸的變化、掙扎和矛盾。其中一個12張的手稿中,為了一個武林秘籍找作者,他修改了幾次,但後來發現新創作的故事與原來故事有衝突,出現了矛盾點,最後新改的部分沒有取用。”

降龍十八掌 少了2招!

不同年份的金庸小說,也會有不一樣的內容。

邱健恩分享說,他發現在1985年前和後修訂版本的同一頁,降龍十八掌在之後的版本中少了2招。

《風雲》是比較近代的武俠漫畫。

有一天,他好奇降龍十八掌究竟是哪十八掌,於是乎就與臺灣朋友逐頁數一數,結果發現兩人看著同一本《射鵰英雄傳》,但結果不一樣。

“我們一頁一頁看,一掌一掌數,結果就在1109頁時發現,他少了2招,我的多了2招,這就是金庸沒有告訴讀者的‘秘密’。”

這也引起他對新修版成品過程,金庸到底歷經了什麼大感興趣。很多人看到的是最後的成品,而邱博士就是想要研究,到底在這個成品是如何形成的。

具有收藏價值的漫畫集。

新修版出版年份是2003年至2006年,而出版社收到手稿是1999年,金庸修改內容的年份可能更早一些,也許是1998年改的。

獲金庸借出珍藏

邱健恩自認不是金庸迷,他是於2000年修讀博士時,為了博士論文才開始研究金庸。

但,真正深入瞭解金庸是9年後的事,同時也得到金庸本尊的認同,曾獲得與對方共餐的機會,也得到金庸借出珍藏。

他曾在“金庸小說版本展”中展出逾300件舊版金庸小說文獻,併為籌建“金庸館”而借出逾1800件藏品。

許建豐展示他的收藏品《如來神掌》和《龍虎門》。

他說,當時,在流行文學中可以被學界接受的作家,大概也只有金庸,就順理成章成了論文的對象,也開啟了研究金庸的路。

“我是漫畫迷,而第一次接觸金庸,也是從金庸小說漫畫開始,之後才慢慢接觸金庸小說。”

持續修改千錘百煉

中文系畢業的邱健恩形容,本身對於故事的要求在於文字的敏感,而金庸故事的精彩恰好也在於文字的千錘百煉。

“金庸駕馭文字的能力非常好,而金庸給予我最大的意義是,小說不是一次寫完就算,而是持續修改、不斷修改,讓小說更千錘百煉,足讓不同年代的人閱讀。”

他最欣賞金庸不放棄的精神,認為任何偉大的東西,都是經過不同的修改而成,創作也一樣。

邱健恩(左起)與檳島日落洞的木工“大劍師”鄧錦勝相見歡。

“我是比較注重文獻的人,尤其是漫畫或是通俗小說,不一定有實在或高雅的文化價值,但從我的角度,每個年代從事流行文化工作的人,必須被記錄下來。

“這些人必定幫助或帶領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做出貢獻,幫助我們度過苦悶的童年或成長的過程,這些從業員都付出過一份力,我一直都是從這個角度來做這事。”

每個年代不同閱讀經驗

每一個年代、每一個國度,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閱讀經驗。

50年代至70年代的金庸小說連載,必須每天期待著下一篇故事的進展。以前的人每天只能從報章上閱讀1000字,需要等到翌日待續;現在的人,只要從書店買成冊,就可直接翻閱所有內容,這就是不同時代的閱讀經驗。

再來,從香港到馬來西亞,看著同樣的港漫,但經歷和感受卻是不一樣的事。

五六十年代的漫畫,天馬行空的中西文化混合作品。

邱健恩在接觸各個不同地方的書友,他們回饋的感受和經驗都大不相同。這是因為在不同的國度、不同文化、不同歷史背景下,會產生不一樣的東西,也讓他有不一樣的收穫。

但,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他並不希望這些“古物”流失,他始終認為保留下來的資料,都值得後人去研究和發現不一樣的故事。

“我不是文學評論家,我更像是一個圖書館人員。”

認購200本香港七八十年代小說

首次到馬來西亞的邱健恩,這趟專程到來的5天4夜,主要任務是收藏和挖掘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漫畫和小說。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的小說。

他也到檳城聯繫了一名收藏家,一口氣認購了200本香港在七八十年代的小說。

“其實那年代的小說並不是特別有價值,但以前的小說都是在報紙上連載,之後再出版成冊。”

未來,他正打算重新研究當代香港流行文化、小說流傳的情況,畢竟當時候一般大眾的娛樂消遣方式,大概也只有港漫或小說。而除了香港,東南亞尤其是馬來西亞就是海外最大的市場。

“香港的收藏不多,也很零碎,反而大馬的漫畫或小說迷收藏品更多。”

大馬“床底下”永遠能挖到藏品

邱健恩形容:“大馬是永遠探索不了的寶庫”,床底下永遠都可以找到東西,挖出許多的寶藏。

他這次到來也不虛此行,獲得來自吉打,同是漫畫收藏家的許建豐接待,分享自己的收藏品。

兩人是因為熱愛漫畫,成為臉書上的好友。

邱健恩此次大馬行更希望將流傳到海外的“古物”,從大馬帶回香港,尤其是五六十年代的娛樂文化,確實在大馬保留得很好。

他說:“香港在保留古物情況不樂觀,因為地方小,很多東西都流到外邊,反而近20年來,這些古物才從大馬迴流到香港。”

邱健恩簡介:

畢業於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過後在香港浸會大修得哲學碩士學位、蘇州大學完成文學博士論文。

他曾於2009年舉辦“金庸小說版本展”,展出逾300件舊版金庸小說文獻,是華人地區首創。2010年,發表《自力在輪迴——尋找金庸小說經典化的原始光譜》,根據多年收藏的舊版小說,釐清金庸小說從連載到單行本的文獻系統與相關問題。

2013年至2023年間,他曾多次獲香港文化博物館委任為特約研究員,併為籌建“金庸館”借出逾1800件藏品。

他的著作有《漫筆金心——金庸小說漫畫大系》、《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流金歲月:金庸小說的原始光譜》、《尋金探本:流金歲月番外篇》(與鄺啟東合著)、《何以金庸2:人物情節快閃榜》。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