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发布: 12:12pm 22/06/2024

日本

医生

防疫

“食人菌”

日本

医生

防疫

“食人菌”

日本爆上千宗“食人菌”病例 專科醫生授招旅遊防疫

(檳城22日訊)近年來日圓疲軟,讓國內民眾對趨之若鶩,許多人都想趁便宜好好把東瀛玩翻天。然而,日本近期卻爆出上千宗的病例,同時還有6種傳染疾病正處於流行的階段,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大北马)日本多事之秋,医生授招旅游防疫
戴口罩、勤洗手和消毒是旅遊時的重要防疫措施,做好這些步驟,染疫的風險就會降低。(圖取自網絡)

有關6種疾病在日本全國多個都道府縣達到“流行”水準,包括A型鏈球菌咽喉炎(又稱溶連菌感染症)、流行性腮腺炎、咽結膜熱、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及感染性腸胃炎,凡此種種,都令即將出遊日本的民眾,特別是帶小孩出門的父母感到恐慌不已。

ADVERTISEMENT

針對此事,本報記者特別訪問了李政達醫生,以尋求專業的應對方式,授招讓大家可以安心出門,快樂遊玩。

目前在臺灣行醫的大馬籍專科醫生李政達指出,這些病菌主要靠飛沫及接觸傳染,所以出遊日本的民眾要做好措施,包括戴好口罩、多洗手、勤消毒等,相信經歷過疫情的朋友都非常熟悉這些步驟。

“大家也不要過度恐慌,食人菌即所謂的A型鏈球菌,有關病菌存在已久,不是最近才出現的東西。”

他解釋,並不是每個人感染後都會出現重症。輕症患者一般會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如咽喉炎,扁桃腺發炎、小孩甚至有猩紅熱。若傷口或皮膚軟組織感染,會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嚴重情況則會快速進展成壞死性筋膜炎。

他說,若進入重症併發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STSS,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這層級,就會有高達約三成的死亡率。

他叮嚀,在人潮眾多的地方和公交上一定要戴口罩,有事沒事常常去洗手就對了。同時,手腳有傷口也要保護好避免被感染!

“大家去日本通常都會想泡溫泉,即便現在已經開始進入夏天,還是會有不少人要去嘗試泡湯的滋味。但請謹記溫泉無法殺菌,有傷口者切勿泡湯。在大眾池泡湯時,務必和他人保持一定社交距離;個人湯方面,也切勿把頭部浸泡,避免經由鼻黏膜感染疾病。”

日本吃生食要小心為上

另一方面,他也指出,日本是生食大國,去到那邊難免會想嘗試新鮮可口的各種刺身,似乎不吃這些美味的生食,就好像沒有來過日本。他可以理解遊客的心態,不過他勸請大家一定要慎選餐廳,畢竟生食保存不易,容易出現細菌滋生的情況,大家還是要小心為上。

他強調,出遊期間若出現發燒或者任何不尋常的症狀,請毫不猶豫地趕去醫院或診所就醫,千萬不要為了省錢而自行盲目投藥,一定要接受專業醫護人員的評估和建議,避免病情延誤惡化。

“希望大家出遊時都做好防疫措施,把感染的風險降到最低。祝大家開心出門,平安回家。”

最後他提醒即將出遊日本的國人,出門前務必把旅遊平安保險保一保,降低染病破財的風險,畢竟在國外看病也不是一筆便宜的費用。

(大北马)日本多事之秋,医生授招旅游防疫
李政達授招讓大家可以安心出門,快樂遊玩。(受訪者提供)
李政達醫師授招防疫

1.人潮眾多的地方戴口罩。

2.有事沒事常洗手。

3.勤消毒。

4.有傷口別泡溫泉。

5.吃生食請慎選餐廳。

6.購買旅遊平安保險。

(大北马)日本多事之秋,医生授招旅游防疫
日本是生食大國,好吃的刺身比比皆是。不過,在疫情期間旅客受促慎選餐廳,畢竟生食保存不易,小心吃到有問題的。(圖取自網絡)
(大北马)日本多事之秋,医生授招旅游防疫
去日本少不了要泡湯,醫生提醒需保持社交距離,同時頭部切勿浸泡在水裡,更重要的是一旦發現身上有傷口,就不要進入溫泉池內。(圖取自網絡)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pm 10/04/2025
当风筝线割断,医生的重生/黄轩(大马旅台医生)

我新来的医生,是一个热爱自由的医生。

他常在手术室里精准地拿着手术刀,为病人解决病痛。在手术室外,他却热爱骑车,享受风吹拂脸庞的速度感,感受生命的律动。

年轻健康的身体,能使他更专注于医学,我的年轻医生,他也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直到那一天,一根细细的风筝线,改变了他的一切。

那是个普通的午后,他如往常般骑着脚踏车穿越乡间小路。道路两旁是摇曳的稻田,微风吹动叶片发出沙沙声,阳光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影子。他快乐地踩着踏板,沉浸在这片宁静中。

突然,一道几乎看不见的风筝线,毫无预警地出现在他眼前——锋利、细薄,如同一把无形的刀,直接横割他的脖子。

一瞬间,他颈部传来撕裂般的疼痛,剧烈的冲击让他失去平衡,重重摔倒在地。当他伸手去摸脖子,只觉得温热的液体不断涌出,视线模糊,四周的声音变得遥远。他当下试图动一动身体,却发现——四肢,竟然已经没有了知觉,也无法动弹。

年轻医生的身体,也是人类的身体,那一刻,他的恐惧如海啸般袭来。他固然知道,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外伤,这可能是颈椎脊髓损伤,一种可能让自己再也无法行走,甚至无法重新执刀的严重伤害。

医院的天花板白很刺眼,冰冷的病床将他束缚其中(担心他跌倒)。

他曾经是这手术室里的医生,如今却成了躺在床上,任医疗人员摆布的病人。他只能听见医生们轻声讨论他的病情——“颈椎第四、五节受损”、“瘫痪风险高”、“手术后能不能恢复还不确定”。这些话语,对医生而言,已经不再是冰冷的医学术语,而是实实在在的梦魇开始……

他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手术,疼痛已经成为的日常,恢复的过程比他想像的更漫长、更残酷。他努力尝试动一动手指,却一丝反应都没有;他一直忍着,咬牙进行复健,却发现自己的身体不再受自己控制了……

随之而来的是恐惧、忧郁、焦虑、失望……这些情绪像幽灵般紧紧缠绕着他,在无数的日子。他开始责问自己:“如果我无法再拿起手术刀,那我还算是医生吗?如果我只能坐在轮椅上,那我还能拥有什么?”

痛苦中的挣扎——我还能做些什么?

用生命,“完成使命”的人

我是在他做复健时遇上他的。他是我的病人,因为他容易卡痰、容易喘,只听见他说:“康复的过程,并不像医学教科书里描述的那么简单。我曾经以为,努力就会有回报,但现实却不容我选择。我无法再奔跑,无法再骑单车,无法再站在手术台前……我的世界,仿佛被无情地缩小,只剩下病房和轮椅。”

“我还能做什么?我还有什么价值?”

答案,似乎很残酷,但某天,我的一个病人,也是他的老病人,点醒了他。老病人坐在他的复健病房旁,看着他,眼神充满敬意:“医生,能再看到您,真的太好了。”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即使他不能再执刀,但他仍然可以“当医生”——在大家眼中,他仍然是专业医生!

他还能诊断病情、给予治疗建议、他仍可以陪伴病人,走过病残的恐惧与绝望。或许,他失去了之前行动的自由,他告诉我:“黄医生,我不会失去知识、经验和对病人的关怀,我一定会像黄医生一样,怜悯我们的病人……”

我看见他的眼神,那真是充满希望的眼神。我知道,我又救了一个人的生命,相信他能持续以他的专业,救未来更多病人的生命,我称之为:医者仁心传承使命!

几个月后,我看到他回到了医院,但不再是站立着迎接病人,而是坐在轮椅上,推着自己进入诊间。

病人看到他时,表情常常从惊讶转为敬佩。而他以自身的残障,鼓励病人学会接受生病之后不完整的自己。也许上天的安排和意外,夺走了他过去熟悉的生活,却也让他重新学会如何慢慢“活着”。对我来说,他不再只是那个能拿手术刀的医生,而是一个真正理解病人痛苦、学会与无常共处的医者。这个就是我常常说的“用生命,完成使命”的人,这个就是值得尊敬的人生!

真正的医生,不只是治愈病痛,而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别人病苦的生命。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