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眼中,我也許是位嚴格的母親,但在某些情況,比如當孩子和我說,她的朋友有了什麼,她也想要買類似的情況,我還是會六神無主,不知所措。
某天,孩子在吃午餐時,提起了讓我緊張兮兮的課題。
ADVERTISEMENT
“爸爸媽咪,我想要買一個機器人。”
“為什麼你想要呢?”我強裝鎮定。
“因為媽咪不給我養貓咪,我要機器人陪我玩。”
“你知道的,高樓住宅不能養寵物。弟弟和爸爸媽咪能陪你玩啊。”
“爸爸要做工,弟弟有時也要自己玩,媽咪要煮飯。沒人陪我玩,我很孤單。”
前一陣子,孩子從幼兒園放學回家,時而會和我說,她的朋友有一個很漂亮的水罐,或者她的好朋友哈扎,有個可以拍照兼玩電子遊戲的相機等。每次,她都說很想買。
事實上,要買也不是難事,但若輕易允許,接著就很容易開先例,孩子會接二連三地要求買,若直接拒絕,又怕傷到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得好好和孩子溝通。
我的立場和解釋是,以需不需要為前提,以及自己的物品,是否還能用。數次溝通後,我希望孩子能理解,其他人擁有的東西,我們不一定要擁有,反而先問自己,是否真的很需要?
“還是,你要試試看自己做一個機器人嗎?” 孩子的爸問。
“可是我做的機器人都不會動的。”大寶還是很堅持的語氣。
“爸爸可以教你用樂高積木做喔。你要嗎?”
“不要,樂高做的都是假的,我要真的!” 大寶情緒開始激昂了。
談判破裂。還是等情緒緩和些,再溝通好了。
這次,孩子提出機器人的要求,原來是很孤單。我本來想以往的金錢和需要的角度出發,但仔細想,這些道理孩子都聽過了,應該作用不大。
等孩子午覺醒來,我從書櫥拿了一本書,陪她一起看。那是吉竹伸介的《好無聊啊,好無聊》。書裡講述一個孩子從一開始感到很無聊,到面對無聊時的想法,最終發現在無聊時,想到很多可以做的事情,好有趣。
孩子看了覺得很好笑,接著問我是否有空盒子。我從廚櫃找到一個橙色的紙盒,她笑了笑說,“媽咪,你可以去煮飯了,別看我。”
等晚餐準備好以後,大寶拿了一個可愛的盒子給我看。
“這是我做的機器人,可愛嗎?這是她的眼睛,鼻子和嘴巴,還有手腳呢。我自己做的。她笑眯眯地說。
原來,大寶用橙色盒子做了一個專屬自己的機器人。
“很美啊!你自己做的嗎?可以告訴我怎麼做嗎?”
大寶娓娓地說出如何畫五官和手腳,並剪貼的故事。說後,她就帶著機器人去房間,和弟弟一起玩。
聽到房間傳來的笑聲,我鬆了一口氣。之前,我擔心如何和大寶討論這個話題,沒想到繪本發揮了魔法,事情就這麼順利解決了。現在我真正明白,大寶只想我們聽見她的心聲,儘管我們沒有答應她的要求,但她還是能慢慢消化情緒,並且創造了可愛的機器人,皆大歡喜。
做父母的,很自然會想給孩子最好的愛,但又怕拒絕的當兒傷害孩子的感受。換個角度,放下心中的恐懼,仔細聽孩子說,陪孩子一起面對的過程,遠比我們一廂情願的解釋,來得更有效。
看來,要和孩子一起多看繪本了,通過繪本可愛的圖畫和故事,啟發父母和孩子的思維,總比我們苦口婆心的金玉良言,來得更有意思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