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山犹如华人民间的“露天博物馆”,既是探索华人开发地方发展及兴衰的史料,也是有意义的教学场所。
义山有许多“宝藏”,特别是年代久远的古墓,经常是了解历史的重要线索和依据。然而,物质性的存在有时难抵时光的磨蚀,年久失修的百年古墓也会逐渐失去光彩,是否该重建成了人们心中的一大疑问。
ADVERTISEMENT
白伟权:透过美化衬托珍贵
文史学者白伟权说,许多时候,古墓看起来破旧不堪,或是受周边杂乱无章的观感影响,可透过清理及美化,衬托其珍贵。坟墓也是逝者的家(阴宅),他以年久失修老房子为比喻,只要整治干净、粉刷、种草再加点灯光就很好了。
他也以庙宇里的小小金身为例,要让人留意到它的伟大,可透过漂亮的神龛或大殿设计以来突显它。
位于槟榔屿广东暨汀州会馆白云山第一公冢(广汀第一公冢)的番禺总坟是一个范例。这个环抱形的坟墓是典型的广东墓特色,它基本上保留原始面貌,没怎么重修过。但在坟墓范围内,整治干净,披上草皮,就像是庭院。
不鼓励打掉重建墓碑
白伟权不鼓励打掉重建墓碑,但若不得不这么做,他建议保留古墓或将之置于新墓旁,最好不要丢弃,甚至在旁设纪念碑解说。此外,也把旧的墓碑置于新的墓碑后方。
曾有会馆组织起骨重新安葬,做了大总坟,保留原本的小墓碑,置于龟背上方。
“如果会馆总坟在重建后不保存原墓碑,因为不能保证是否会在抄写过程中有错漏,从而误导后面的历史考究。就算写上年份,也因为是新建的关系可能引来质疑,争论不休。”
他认为,重修与否视乎站在什么立场,如果是还有后人的坟墓,该以他们的看法为优先。
白伟权是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主任,长期研究华人义山文化。他日前在“马来西亚半岛华人义山文化及北马华人地域社会”讲座,回答槟榔屿广汀会馆主席拿督刘志荣询及年久失修的古墓该重建或修复的看法时这么说。
闻人古墓可视为公众资产
白伟权说,名人古墓没人祭拜可能是因为后代在国外,或后人不知道在哪。如果墓主是闻人或地方开埠者,除非家属反对,不然可视为公众资产,地方社团为它修复或美化,也算是对墓主贡献的肯定。
他举例,中国一些将军的墓已成为国家级古迹,从槟城到泰国发展的矿业家许泗章的坟墓,也经常有公众献上鲜花。此外,双溪毛糯513墓园也成了记载历史及教育的场所。
他当日也带领学员前往广汀第一公冢导览,讲解义山的历史、探寻具有历史意义的坟墓,其中包括名字响亮的闻人之墓。
活动由城视报与槟城和谐机构联办的“看民俗读神明”,也是2024年槟城华人民俗宗教课程与导览系列活动的首炮。
集资购地供移民安葬 视为义举
战前历史研究因缺乏资料而困难重重,墓碑的年代为华社人口结构的变迁提供资料,还原地方的历史面貌。
开埠之初,人们基于道义为客死异乡者埋葬。血缘、地缘、业缘或公司等社团集资购地,供移民安葬,这被视为义举,坟山也因此有“义”山之称。
当时因经济条件有限,有的连棺材也买不起就埋葬。根据义山碑文形容,形容其时埋葬情况“鱼鳞堆叠”般密集,土地还因为被牛羊踩踏而露出尸骨。社团组织因不忍见此景而把散落各处的尸骨拾起,建一总坟重新安葬。
酒楼同业公会姑苏总坟
酒楼同业公会姑苏总坟建于光绪28年(1902年),证明当时槟城的酒楼业组织已相当成熟。公会为只身南来的同业安葬,起骨后建总坟。白伟权点出其特别之处,即总坟旁保留了个人的原墓碑,供后人追查。
“姑苏”之称源自中国某朝代皇帝为了网罗各地厨子,兴建姑苏台,后因朝代灭亡逃至广东传承厨艺。
姑苏行在全马各州的堂口不一,但主要是“慎”之辈,雪隆是“慎忠行”、怡保是“慎全堂”,而槟城则是不同,称“广存堂”。
皇清八和堂之墓
皇清八和堂之墓则是立于清朝的粤剧同业公会总坟,总坟的设立或反应此行业曾极盛一时。在粤剧已日渐式微的今天,八和堂总坟已荒草萋萋,只露出了墓碑。
槟城广汀义山有许多历史上百年的血缘、地缘或业缘性的总坟,有其时代需求,彰显当时互助及慎终追远的精神。对后人而言,除了领会其中美德,更是用以重建地方早期社会面貌的遗产。例如业缘组织总坟的年代,多少反映各行业的兴衰,让后人知道它曾经存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