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提醒人們尊重祖先、盡孝道。孝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被視為重要的美德,代代傳承。
在清明節,人們會前往祖先墓地祭掃,表達對祖先的敬仰和懷念之情。同時,孝順也不僅僅是在節日祭拜,更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表現。
ADVERTISEMENT
百善孝為先,曾有一位長輩說過,父母在世的時候,若身為孩子的不盡孝,在父母往生了,就算每一個祭日、生忌、死忌都記得,並張羅生前喜歡吃的食物進行祭拜,皆是徒勞。
這位長輩也說,看一個人的品行,得看他是不是孝順之人。一個人孝順,人品自不會太差。
孝順是平日、是在長輩生前就盡心盡力做好。盡孝不僅是父親節、母親節帶出門吃飯,是平日裡的陪伴,是一點一滴做得好、做得夠。對父母不大聲說話,不會嫌棄嘮叨、不頂撞,才是父母要的孝順。
友人媽媽常說,老人家最渴望的是孩子們的多陪伴。父母不是非要孩子買名牌、帶出國旅遊,只想每個週末能一起吃個早餐、一起逛巴剎買日常用品,有說有笑,就足矣。
父母在乎的不是物質享受,而是兒女在生活細節中體現出的對父母的在意。比起給予錢財物質享受,不如有空常回家看看。
樓上有一對老夫婦鄰居經常很自豪地說,大兒子在日本做工、小兒子在新加坡做工程師,但每每看到別人在家含飴弄孫,不免流露落寞神情。就算農曆新年這種大節日,都只有倆老一起渡過,雖然孩子們有定時匯錢,但並沒看到他們回家與父母團聚。
不是說他們不孝順,畢竟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都不容易,只是想說“子欲養而親不待”,不是什麼事都可以等,別讓自己後悔或留下遺憾。
真正的孝順就是,用我們的細心讓父母過得舒心。身邊就有一位朋友,媽媽每週三天需要洗腎,而她都不辭勞苦忙,載上載下帶媽媽去洗腎,在忙於自己的工作之時,也每天準時準備早午晚餐給媽媽。友人常說,在媽媽還在世時,能做就做,不然人若走了,就沒得忙了。
此言甚是,孝順是在人生前,不是死後孝,在一切都來得及的時候,多陪伴、善待家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