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大新聞筆

發佈: 8:00pm 02/04/2024

大新聞筆

孝順

清明節

黃雨雲

大新聞筆

孝順

清明節

黃雨雲

大新聞筆 | 黃雨雲 – 真正的孝順

文/黃雨雲(本報高級記者)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提醒人們尊重祖先、盡孝道。孝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被視為重要的美德,代代傳承。

在清明節,人們會前往祖先墓地祭掃,表達對祖先的敬仰和懷念之情。同時,孝順也不僅僅是在節日祭拜,更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表現。

ADVERTISEMENT

百善孝為先,曾有一位長輩說過,父母在世的時候,若身為孩子的不盡孝,在父母往生了,就算每一個祭日、生忌、死忌都記得,並張羅生前喜歡吃的食物進行祭拜,皆是徒勞。

這位長輩也說,看一個人的品行,得看他是不是孝順之人。一個人孝順,人品自不會太差。

孝順是平日、是在長輩生前就盡心盡力做好。盡孝不僅是父親節、母親節帶出門吃飯,是平日裡的陪伴,是一點一滴做得好、做得夠。對父母不大聲說話,不會嫌棄嘮叨、不頂撞,才是父母要的孝順。

友人媽媽常說,老人家最渴望的是孩子們的多陪伴。父母不是非要孩子買名牌、帶出國旅遊,只想每個週末能一起吃個早餐、一起逛巴剎買日常用品,有說有笑,就足矣。

父母在乎的不是物質享受,而是兒女在生活細節中體現出的對父母的在意。比起給予錢財物質享受,不如有空常回家看看。

樓上有一對老夫婦鄰居經常很自豪地說,大兒子在日本做工、小兒子在新加坡做工程師,但每每看到別人在家含飴弄孫,不免流露落寞神情。就算農曆新年這種大節日,都只有倆老一起渡過,雖然孩子們有定時匯錢,但並沒看到他們回家與父母團聚。

不是說他們不孝順,畢竟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都不容易,只是想說“子欲養而親不待”,不是什麼事都可以等,別讓自己後悔或留下遺憾。

真正的孝順就是,用我們的細心讓父母過得舒心。身邊就有一位朋友,媽媽每週三天需要洗腎,而她都不辭勞苦忙,載上載下帶媽媽去洗腎,在忙於自己的工作之時,也每天準時準備早午晚餐給媽媽。友人常說,在媽媽還在世時,能做就做,不然人若走了,就沒得忙了。

此言甚是,孝順是在人生前,不是死後孝,在一切都來得及的時候,多陪伴、善待家人。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發佈: 11:05pm 16/04/2025
大新聞筆 謝梅虹 《#Me Too》,起風了

寬柔古來分校中學生散播深偽不雅照的事件,讓我想到韓國一部很夯的連續劇–《黑暗榮耀》。劇情講述女主角宋慧喬在校園遭到重創的霸凌,成年之後向當年的欺凌者展開報復。

利用A1科技,用深度偽造技術(Deepfake)合成女同學的不雅照出售,一張2令吉,這是一名16歲學生的牟利手段,確實令人瞠目結舌,轟動社會。

校園霸凌一般是肢體、言語、孤立,而今加入A1偽照霸凌,科技真的帶給這個時代很大的威脅和災難。

“深偽不雅照”受害者達40人,目前有23人報案,年齡最小13歲。在6名受害者挺身而出之後,又有女校友和女教師舉爆男教師性騷擾,雪球似乎越滾越大,形成“#Me Too”運動。

霸凌是校園的陰暗面,確實存在,受害者因懦弱或是怕被事後報復,多是選擇忍氣吞聲,一些時候是某威權維護校譽而掩蓋追責,從而導致受害者“申冤無門”,霸凌風氣滋長不熄。

一位老友說,如若不雅照受害者是女兒,他會直接闖進學校,再不然就直接上門找該名男同學的父母討公道,再“秋菊打官司”似的從班級主任、訓導主任、校長、董事會一層層闖關討說法,只怕最後會不了了之。

該16歲男同學已被警方拘留延扣。他在作業簿上留下懺悔文字,聲稱自己做錯以後再也不敢了,家長也希望大眾給他一個機會,不要毀了這個孩子。

從網民留言的動態中,大部份民眾並不“買賬”,因為他的“認錯”是在被逮捕調查的基礎底下,若非受害者報警揭露,可能還在賣照片賺錢。

就像術語說的“家裡不能教,就讓學校教,學校不能教,就讓社會教”。在社會體制下,犯了罪就要接受該有的刑罰。

劇評《黑暗榮耀》的題材受歡迎,是普遍大眾對於所有不公義的事件憤憤不平,卻又無能為力平反。而此類“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復仇,很容易引起共鳴、大快人心,治療那些經歷被霸凌、被針對、被創傷的校園霸凌受害者。

不雅照的受害者或許也恐懼,但她選擇勇敢站出來面對,從而激發其他受害者的勇氣,於是我們看到一個個曾經沈默的聲音被喚醒:“她勇敢說出來,我沒理由懦弱”。

“抗拒上學”或把自己封閉起來,有可能是遭到霸凌的其中一項反射,所以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動向,任何異常的行為和情緒都有可能是一種求救訊號。

《黑暗榮耀》裡喬妹有一句金句我很認同,“別回頭,解決的方法不在你身後,總是在你眼面,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在看到不公事件時勇於發聲、在自己被傷害時敢於求助,我們就是在改變這個世界。”

#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