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
发布: 9:14pm 08/03/2024

性犯罪

加害者

性侵犯

儿童性诱导

性犯罪

加害者

性侵犯

儿童性诱导

兒童性誘導 多數加害者是誰?

报道/刘雯诗
照片/WCC、脸书、截图

案件中,兒童是最大的受害群體。我國在2020至2022年,各形式的兒童佔總案件的56%至60%。

多數的是誰?如果你認為是陌生的“怪叔叔”可能就錯了,是兒童身邊出沒的熟人。要是一個成年人有企圖、有計劃地接近或跟兒童建立情感聯繫,以便最終從對方身上達到自己的性意圖(例如性侵犯),這就是兒童性誘導(sexual grooming)。

ADVERTISEMENT

長期投入維護兒童權益運動的檳州婦女醒覺中心(WCC),近期獲加拿大駐馬來西亞最高專員署贊助,推出短片——《派對》(有意觀看可瀏覽WCC Penang臉書專頁),以便喚醒大眾對此課題的關注。

影片中帶出企圖性誘導者一般會帶著目的接近目標,一步步博取對方信任的訊息。

短片主角法拉是中學生,她在某次逛夜市時偶遇學姐蘇菲。蘇菲當時為她付了飲料的錢,此後,不斷約她出去玩、請吃飯、送東西,法拉對蘇菲的好感和信任日益增加。

蘇菲經常在IG賬號展示光鮮亮麗的物質生活,讓法拉感到嚮往。逐漸熟絡以後,蘇菲邀請法拉參加一場私人派對,還以她是自己的好友而獲得特別待遇,免費參加之際還有幸運抽獎,其他人則需付費。

法拉在那場私人派對被下藥後,遭到輪姦。

影片中的主角法拉被“中間人”學姐設下圈套,帶到私人派對,最終遭性侵。

如果這只是虛構故事,看完視頻就大可鬆一口氣。但是,這是依據真實事件改編,或許這類事件在國內的某個角落正在上演,而它又僅僅是兒童性誘導案例的冰山一角。

鍾詠儀:性誘導有計劃佈局

WCC運營負責人鍾詠儀接受星洲日報《大北馬》訪問時說,該中心接到類似的個案中,受害者在回想之前所發生的事情時,往往都無法察覺自己其實正在被別有用心的人,有計劃地接近,佈局獲得受害者(有時還包括其家人)的信任,甚至是情感上的依賴。

鍾詠儀:性誘導最常見的兩大手段是透過心理或物質,控制受害者,最終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性目的。

她說,片中的蘇菲學姐其實是抽取佣金的中間人,任務就是幫派對主辦方捕捉“獵物”。這些派對一般會牽涉毒品,青少年最常接觸到電子煙很容易被下藥。

“派對只對加害者收費,這意味,當他們支付入門票的時候,是抱著與未成年者發生關係,或性侵對方的目的前來。”

換言之,這是有計劃在操縱的性誘導、性侵犯的犯罪行為。

受害者有年輕化趨向

“類似案例的受害者以中學生為主,但有年輕化的趨向,甚至有十二三歲的兒童受害。”

她說,性誘導有別於其他單一的性侵犯案件,會經歷有計劃的佈局過程,以便最終達到性侵犯的目的。舉例來說,若加害者是教師,可能給受害者特別待遇,讓對方覺得自己在加害者心中佔特殊地位。

誰最容易成為性犯罪的“獵物”?

“性犯罪通常會找比心思比較單純,容易相信別人,或是缺乏關注的孩子下手。”

性誘導最常見的兩大手段是利用心理和物質控制受害者。

她解釋,一般來說,性誘導可能會以贈送禮物博取受害者好感開始,跟對方做朋友,再讓受害者覺得自己在加害者心中有特殊地位。

“在心理控制方面,加害者會試圖贏取對方信任,例如聽受害者講心事,若是對方跟家人、朋友關係不好,加害者會討好對方,甚至讓對方在人際關係中孤立起來,漸漸只能依賴加害者。”

性誘導形式很多種

接下來,加害者就會展開身體接觸,一開始可能會藉著“玩遊戲”親密互動,試探受害者是否會抗拒,然後再進一步地觸碰,再來就是性侵。

“很多受害者其實在事發後,仍難以相信自己信任的人怎麼會做出這種事,感到受傷。”

《派對》短片根據真實案例改編而成,目的是提高大眾對兒童性誘導的關注。

她說,性誘導的形式很多種,不只是一種模式,有的是單一事件,有的則是持續受害。《派對》短片則更加複雜,還牽涉了“中間人”的角色。

無論如何,性誘導基本上離不開:有計劃地討好,進而操控對方,最終是為了達成性目的這個模式。

性誘導或發生現實中 網絡上

性誘導可能發生在現實中,網絡上,或是從網絡延伸至現實。在沒有地理疆界限制的網絡世界,預防兒童性侵犯面對更大的挑戰。

除了面對面的侵犯,還有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性誘導,約見時強姦,向孩子展示色情內容,誘騙兒童裸照以進行性勒索,或騙取裸照製作兒童色情物等不一而足。

《馬來西亞騷擾傷害》調查中的一項複選題,年介12至17歲的兒童,最常用手機上網,高達97%。在網絡普及的世代,手機提供兒童便利,同時也讓他們曝露在性犯罪的風險中。

根據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在2022年發佈的《馬來西亞騷擾傷害》(Disrupting Harm in Malaysia),在大馬使用網絡的12至17歲孩童中,有4%表示他們曾在網上遭受過性剝削或性虐待。按人口比例計算,有10萬名兒童可能在1年內遭受過任何形式的這類傷害。

WCC接獲兒童性侵犯案例增

我國有《2017年兒童性侵罪行法令》保護兒童權益,而性誘導其中是一項罪行,觸犯該法令底下第12條文,罪成可判不超過5年監禁和鞭刑。

立法了,是否就等於兒童的權益受到了關注?

從2018年至2022年,投報的兒童性侵案共有5369宗,但是從2017年7月起至2022年,只有20宗案件提控上庭,佔總數0.37%,比例上非常低,實在令人感到不解。

依上述數據,最大受害群體介於13至15歲,有2026宗,6歲以下405宗。女童佔84%,男童佔16%。其中1151宗的加害者是兒童受害者的熟人。

鍾詠儀說,WCC接獲的兒童性侵犯案例也有增加的趨勢,在2019年有64宗,2022年倍增為114宗。各類兒童性侵犯案例逐年上升,受害者年齡則下降。

家長及教育工作者扮要角

在預防兒童受到性侵犯方面,家長及教育工作者扮演重要角色。在培養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自主權和自我保護的路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促成,需要長時間耐心投入。

灌輸兒童對自己身體的認識以及尊重別人,不是一朝一夕能達成,需長時間的培養。圖為WCC配合政府及非政府組織在校園辦講座。

她說,性教育內容是依據兒童的年齡層調整,針對幼童可從認識身體部位開始。例如WCC走入小學校園“OK Tak OK”,帶領學生認識身體和界限。

“最重要的是要孩子相信自己的內在感受,例如被觸碰感到不舒服,可以拒絕。”

她說,師長對身體認知的界限也要有所瞭解,只有透過長期的訓練,才能在孩子身上培養起來。

預防兒童性侵犯,可以從教育學生做起。

例如有些人喜歡隨意捏孩子的臉蛋,強行抱抱或親吻,即便在小孩拒絕或表現不情願的情況下也不停止。這時候,如果家長覺得對方是長輩,覺得孩子可愛才這麼做,其實無關痛癢,那其實會讓孩子感到混亂,也給予錯誤訊息。

應教育孩子對身體界限認知

“小孩會對於自己的身體界限在哪邊感到迷惑,即便是感到不舒服,但卻沒有人制止。家長應該教育給孩子的是對自己身體界限的認知,還有自主權。如果孩子不喜歡,就不該強行這麼做。”

WCC走入校園教育學生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培養青少年尊重他人的意識。

她也鼓勵家長跟孩子培養信任的關係,不要動輒以責罵來跟孩子溝通,因為這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在遇到問題時也不敢對家長說。

在一些兒童性侵犯的案例中,就曾經發生過受害者被網友性侵後,第一時間求助的對象不是家人,而是另一名網友。但聽她訴苦的對象卻佔她便宜,性侵了她。

“我們也對教育工作者進行培訓,讓他們瞭解網絡安全等課題,以便有能力辨識、察覺學生可能面對的各類型,包括髮生在網絡上的性侵犯事件。”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