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霹靂以北的州屬,要吃一頓擂茶飯真不容易。雪隆、霹靂,或是東馬的古晉,擂茶是在小販中心或茶室就能吃到的尋常美食,十分普遍。在北馬,要一解擂茶的饞,大多隻能往蔬食或素食館去找,要不然就只能自己動手做了。
ADVERTISEMENT
來自高淵的李木裕(32歲)和母親黃永香(53歲),最初也是為了解饞而在家制作擂茶,沒想到後來卻因此誤打誤撞,開始賣起了擂茶,為自己也為他人一解味蕾上的鄉愁。
“我們的客人只有20%是檳城人,其餘的都是尋找家鄉味的人,當中來自古晉的也不少。他們大多是通過網絡搜索擂茶找到我們。”
李木裕出生於高淵,父親是潮州人,母親是來自古晉的河婆客家人。他自小每年都會跟隨母親到古晉探望外婆,那是他吃擂茶最早的記憶,而這個記憶還夾帶著“苦”。
東馬擂茶偏苦
擂茶在國內各地發展出不同的特色,東馬、西馬自然也有所差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差別大概就是“苦”了。東馬的擂茶偏苦,有些檔口還會標示“小苦”、“中苦”、“大苦”任君選擇。
不過,李木裕經營的“東馬萍媽客家擂茶”在母親的手藝“西渡”以後,就把“苦”一點一點去掉了。
“古晉是我國河婆人的聚集點之一,擂茶很普遍,但跟西馬不太一樣,湯的顏色偏黑,味道偏苦,草藥味也比較濃。我剛開始賣的時候,照母親和外婆的做法,放了苦粒心和艾草,這兩樣草藥是苦味的來源。”
後來,因為客人不太習慣這些苦味,他才改良成符合本地人的口味,拿掉這兩樣原料。
形容擂茶類似榴槤 有點極端
說起吃“苦”的記憶,最初來自李木裕的童年。當然,那也不全然是苦味,而是由各種草藥搭配之下奇妙的滋味。他並不是一開始就喜歡擂茶,因為這組合入口著難以形容的味道,不屬於一入口就能討好味蕾的食物。
據說,早期南來客家人因在太陽底下曝曬勞作,為了補充鹽分而口味偏鹹,而加入的苦粒心(苦刺)、守宮木(俗稱馬尼菜)等則是為了解熱消暑。那些由苦粒心、艾草、九層塔等帶給舌尖的苦澀,也被提煉為客家人吃“苦”耐勞的精神象徵。
雖然沒有被長輩逼著吃,但吃著吃著就習慣了。他形容擂茶是類似榴槤那樣的食物,有點極端,味蕾不太適應的時會有所排斥,一旦跨越了某個界點,就會對它欲罷不能,愛極了。到了那時候,咀嚼的每一口都能品味出香氣來。
他個人無論是苦或不苦的版本都喜愛,沒有特別偏愛哪個。
品嚐各州擂茶味道不斷改良
他開始賣擂茶,也是搭上了行動管制令時期興起的網賣潮流。
“2020年,政府實施行動管制令,那年不能回外婆家,母親想念家鄉,煮了外婆教會她的擂茶。因為分量太多,我們分送給鄰居,大家都贊好,我們很開心。”
因為鄰居“可以開攤賣了!”的讚許,他和母親萌起了不如試試看的念頭。一開始,他只是母親的助手,製作過程中引起了他的興趣。他從旁學習慢慢上手,後來決定辭去物流業的工作,全職投入。
“我的鄰居也是那時候跟祖輩學習爪哇面秘方,現在每天到檳島的小販中心賣爪哇面。”
由於他的母親近期需要經常到古晉照顧外婆,今年5月起,他開始一手包辦採購、煮食、接單和外送。除了母親傳授,他也上網找資料參考,有機會就品嚐各州屬擂茶的味道,不斷改良。
擂茶工序繁雜 最大挑戰是耐心
擂茶工序繁雜,最大的挑戰是耐心。李木裕一週7天不是在採購、備料,就是在煮食送餐,擂茶已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
擂茶需要的食材可不少,主要分為醬料和菜飯兩個部分。製作醬料的食材是九層塔、芹菜、薄荷、白芝麻和花生,而配飯的料需要守宮木、包菜、花生、菜脯、長豆、菜心、蒜仔炒豆乾。
“九層塔和守宮木最難找了,偏偏這兩樣又是不可替代!我嘗試自己種,但來不及長出來就用完了。”
守宮木不容易找
在檳城一些地區,守宮木不容易找,除了擂茶,一些板面也以杏菜之類的菜葉類代替。但李木裕堅持不能用其他菜葉取代,除非真的沒辦法。
他的買菜路線以威南住家附近為起點,跑遍威中、威北和檳島,有時候還需到霹靂一趟。送貨路線則是從威南及威省一帶,並依據訂單量不定期到檳島。
對他來說,守宮木跟古晉外婆家的記憶相連,在那裡無論是餐廳或小販中心都有守宮木,幾乎成了必要元素。
食材炒過放到攪拌機打成醬
採購完畢,他開始選菜,以免菜葉影響醬料顏色,一做就是整天的工夫。接著處理醬料所需食材,大部分需個別炒過才放到攪拌機打成醬。
傳統的做法是把食材逐一倒入陶缽,用番石榴棍把食材磨成醬,這就是所謂的“擂”。但這這麼做費時又耗力,所以大部分以工具代勞。一般認為,用機器做成的醬可磨得比較細,也比較順滑。
一次過製作大量的醬料後,可先冷凍收藏分批使用。第二部分是配菜,這是在接到訂單準備送餐時才開始準備。
首先,要把菜切得很細且均勻,才能有好的口感。切好後就逐一下鍋炒。之後,再配上一罐擂茶醬,就可以送貨了。
一般要有7樣配菜
他說,配菜一般要有7樣,他使用守宮木、包菜、花生、菜脯、長豆、菜心、蒜仔炒豆乾。市面上也可見搭配不同的配菜。
他說,把熱水泡開醬料變成湯,再倒入配菜和飯泡著吃,是最普遍的吃法。不喜歡泡飯的,可以菜飯和湯分開,等於是吃飯喝湯。
“也有人一口飯菜,加上一匙濃濃的擂茶醬,類似於Sambal配飯。這是比較重口味的吃法。”
他個人認為湯泡飯吃最佳,而配上糙米飯口感更好。
客人讚許是最大滿足
他一腳踢很忙,有時只能眼睜睜看訂單飄走,但卻享受忙碌中的樂趣,而最大的滿足莫過於得到客人的反回饋和讚許。有些客人會鼓勵他“繼續賣下去”,希望能繼續在檳城吃到擂茶,他覺得很有動力。
他的擂茶生意取名“東馬萍媽”,“阿萍”是母親的小名,而東馬則標記了她的來處。
每當提及傳承籍貫文化時,偶見有人動輒冠以“使命”之名,但在李木裕身上看不見這種沉重的包袱。只是基於自然的情感和個人的家族記憶,讓他投入到傳承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還能成為謀生的工具。
擂茶是他傳承自母親的飲食文化,而這也是人類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他希望把擂茶這道美味不限籍貫地分享給更多人,也錄製影片教大家推成出新的吃飯,例如擂茶醬沾吐司、炒飯等。
他也搭上養生和茹素的潮流,每月農曆初一和十五特別推出素食版,以芹菜取代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