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成语的故事主角是伯夷和叔齐,这两兄弟为了避开商朝末期纣王暴政而躲起来。直到听说贤能的周文王平定天下,才决定结束避世的日子。无奈出来后发现周文王死了,儿子周武王还没埋葬父亲,就忙于征讨纣王。
他们感叹周武王不孝,还以武力征讨,不过是换成周朝版本的纣王而已。伯夷、叔齐斥责周武王以暴制暴,让百姓受苦受难,不愿踩在被暴君玷污的土地,结伴上首阳山去。
ADVERTISEMENT
他们罢吃周朝天下所及之地的粮食(不食周粟),从此以山中野菜果腹。为了贯彻道德理念,连进食需求也可以妥协,称得上是圣贤了吧?
但事情还没结束,这顶多能登上儒家圣贤排行榜20强。是后来的事情,正式把他们送上排行榜一号宝座。
某天,伯夷、叔齐如常采摘野菜,一位妇人告知那里已是周武王的天下!两人这才恍然大悟,发现无处不是周王朝的领地,连野菜也罢吃,最终饿死于首阳山。以身殉道,让他们正式荣登儒家神台。这让“不食周粟”成了褒义词。
在今天,没人能像伯夷、叔齐躲进大汉山采野果,也挤不进圣贤排行榜20强。但这算是值得庆幸的事。
守节殉道已经过时,在现在的消费社会,人们可以透过多种手段表达不满,例如以罢买、抵制对目标施压。不过,在全球化时代,各国贸易千丝万缕,“抵制”这回事,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恐怕连陪跑也算不上。它只对握有权力者,尤其是贸易和军事强国来说,才有意义。
平民百姓会参与抵制行动,相信是道德要求使然。至于为何热衷此道至演变成过激行动,甚至打压不同立场者?大概是因为抵制行动往往会演变成集体行动。参与抵制运动更迷人之处,在于个人认为能从中获得力量。
在集体的行动中,自己不再是无势力的个体,而是庞大力量当中的一部分。小老百姓不再是消费者,只因罢买的小小举动,就能给高高在上的企业一点“教训”,不痛快吗?瞬间化身为有力量的行动者。
于是乎,背负道德使命的抵制运动,成了人们无聊又苦闷的日常中闪现的一道光,让人短暂感受到握有权力的幻觉。
(作者为本报记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