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刚当记者,有一天上午我带堂弟大肥上报馆。大肥看我在20分钟之内黏黏贴贴的“做手工”,便解决了前一晚的社团宴会新闻,觉得我这记者做得太容易了。
他问我:“这样就交稿了?”
ADVERTISEMENT
如果不是要等摄影记者冲印照片,我的新闻会交得更快。
那时候数字摄影和电脑尚未问世,而新闻工作上需要的是黑白照片,没有彩色照,有时候广告版面只是套红而已,即加上红色的框框,或红色的标题。
由于只需要黑白照片,我们只是以黑白照片的菲林摄影,拍了照片须回报馆把菲林交给负责暗房的摄影记者,冲洗菲林和印照片。
我会冲印照片,那是读中学时参加学校摄影协会学的。只是,既然有人帮我冲印,我就不下手了。到90年代初我当通讯记者,新闻上使用的照片都是自拍和自印的。
80年代是华文地方报老式新闻呈现的晚期,所有宴会新闻都会呈现场面照,所有致词者都会以致词时的人头照形式在报上亮相。我们把对着麦克风致词的人头照戏称为“吃冰淇淋照”。
一般上我们会把“吃冰淇淋照”缩小成比邮票大一点,成排的贴在场面照的上下或左右,如果致词者太多,还可以贴在颁发牌匾照片的上下左右。我们把这神操作叫做“黏邮票”。
至于写新闻也是黏黏贴贴,先在稿纸上写好新闻头,然后就在致词者的讲稿抬头写某某某致词时说,分段的上面则再写“他说”、“他指出”、“他表示”之类。
至于写仪式,只是把仪式表改一改便行了。不过,图片说明须费一番功夫。
这些讲稿和仪式表,若是纸张太小,就黏在大张的讲稿纸张上,加上页数编号便可以交稿了。
我们连讲稿上没有营养的客套话都不必删掉,甚么“感谢诸位出席,令本会增光不少”之类的话都在报上出现。
这些感谢的话是宴会临结束时的总务致谢词。曾经有同事奇葩的删掉了一些累赘的话,被总务告到老总那里去,挨了一顿骂。
那个年代的报馆与社团之间讲究的是互相尊重,互惠互利。你要名我要利。我平时帮你宣传,若有与你相关的红白事,我向你征求广告,就请你大方一点多多惠顾,甚至出钱又出力的帮我召联合版广告,名单和广告费一起交来,我不会给你任何佣金。
(作者为本报特约记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