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
发布: 10:13pm 02/11/2023

华小

五条路

细述

丽泽三校

华小

五条路

细述

丽泽三校

細述‧華小 | 同一屋簷下 獨立但共存 麗澤三校 守望相助

报道、摄影/刘振仪
部分照片/丽泽三校百年庆纪念特刊

來到喬治市五條路社區,可看麗澤三校(A校、B校和分校)校舍在同一屋簷下的情景。基於採用相同的圖測,三校建築外形相同,有如三胞胎,站穩在各自的位置上。

ADVERTISEMENT

麗澤三校的成立始於同一段歷史淵源,若說三校如三胞胎,那它們的“父親”就是一手創立學校的麗澤社。

麗澤三校校舍外形相同,有如“三胞胎”。

麗澤學校今年晉身為百年學府。這百年來,三校有如命運共同體,共同面對覓地遷校的命運、克服建設校舍的障礙、校舍落成後迎來的輝煌,也一起陷入人口流失後導致學生人數滑落的擔憂,並攜手展望未來。

三校的關係屬於“行政獨立但共存”,就這樣走過一世紀的光景。

陳亞才翻開麗澤三校百年慶紀念特刊,講述麗澤三校的故事。

且通過麗澤學校100週年紀念特刊的記載,以及董事會總務兼校友會主席陳亞才的口述,來述說這所百年學府的故事。

以麗澤為主不分彼此

麗澤三校行政獨立,擁有各自的校長和教職員,在學術與課外活動方面自由發展,寫下各自精彩的篇章。

近年來,麗澤三校校園已進行各種美化計劃,並設立“我愛麗澤”的角落讓人打卡拍照。

但同時,三校擁有同一個董事會和校友會,促成緊密聯繫,一直以“麗澤為主,不分彼此”的精神建立手足之情。

公平分配資源給三校

多年來,學校三機構和三校的師生一起歡慶各種慶典活動,比如兒童節、畢業禮、運動會、教師節和各種宴會。這些活動都由三校輪流承辦,可提高效率和節省資源,併成為三校師生交流的平臺。

陳亞才補充,董事會和校友會一直平等照顧這“3個孩子”,公平分配資源給三校。就是說,董事會或校友會給予A校的東西,B校和分校也一定有,不會“大小眼”。

“舉例說,當分配校服給三校學生時,必然是三校各50套,並由校方鑑定有需要的學生。”

麗澤校友會於2023年頒發書包、校服和作業簿津貼給一年級新生,三校學生平均受惠。

三校表現平均 各自精彩

A校就是最優秀?那就錯了。

陳亞才說,麗澤三校取名為A校、B校和分校,因名字的關係,確讓一些人持有一種錯誤的觀念,以為“A校”最優秀,B校和分校則是其次。

他說,實際上,三校的學術表現平均,課外活動則各有千秋,沒有“誰最優秀”或“誰最特別”之分。

“目前來說,A校的銅樂隊和武術表現傑出、B校的舞蹈和歌唱團表現好,分校的強項在於空手道和文藝項目,所以是各有長短處。”

麗澤三校於2022年舉行常年運動會的情況。

他說,家長也可根據各自的偏好,為孩子選擇入讀A校、B校或分校。

麗澤學校之父:麗澤社

要了解麗澤學校,首先要知道麗澤社這社團。

麗澤社是於1921年9月4日由來自中國的先賢所成立,社所設在港仔墘門牌51號。

“麗澤”這詞是出自易經兌卦裡的“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該社的取名是本著“以友相輔,以時講習”之義。

麗澤社的成立,旨在讓會員們在閒暇的時候從事健康活動才設立的社團。隨著成員增加,社所搬遷到畓田仔門牌152號建築。

社友們後來認為檳島教育未見普及,於是產生辦校的念頭並出錢出力實現理想。終於,麗澤社成立約兩年後,即1923年3月4日,麗澤學校也誕生了。

二戰前開至5校 戰後剩3校

今日的麗澤以三校聞名,但在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麗澤學校在短短10多年內連續開設至5所學校。

根據特刊的記載,1923年麗澤創校之初,第一所麗澤學校設在鹹魚埕門牌44至48號,1925年遷移至畓田仔門牌152號(現在的麗澤社社所)。

麗澤社位於畓田仔的社所建築,目前已出租經營天恩安老院。

後來,畓田仔校舍的學生人數激增,鹹魚埕的校舍於1930年恢復使用。這時,麗澤已有兩所學校。

再後來,因時代的需求,其他3所麗澤學校陸續開辦,分別是1932年日落洞霹靂冷彩生染坊洋樓一樓(第3分校),1934年再開設第4分校(位於亞依淡栳拷街)以及第5分校(位於蓮花河8號大廈)。

麗澤三校校舍外形相同,有如“三胞胎”。

陳亞才解釋,麗澤學校因1941年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停辦3年,至戰爭結束時的1945年,麗澤社已不如戰前的輝煌,不少社友已離世或逃亡,麗澤學校也受到影響。

所以在戰後和平時期,麗澤學校復辦時僅剩下3所學校,即位於港仔墘門牌74號的麗澤正校(分為上下午班,也稱為A校和B校),以及畓田仔的分校。麗澤三校就這樣在戰後成型並維持至今。

1985年新校舍落成啟用

1974年,港仔墘正校因光大區的城市發展計劃受影響,州政府徵用校地以發展光大並賠償165萬令吉予麗澤社,開啟麗澤學校一波三折的遷校計劃。

麗澤A校牆上這幅壁畫是港仔墘舊址的樣貌,記錄著在舊址的那一段歷史。

起初在1977年,麗澤社先相中蘇格蘭路與州元首府路交界處的住宅區地段,但引來當地居民反對。

經過兩年的申請和努力,這塊住宅地段終獲批准轉換為教育用途。但批准有附帶條件,也限制建築物的規模與學生人數,直接影響重建麗澤三校的理想。麗澤社當時決定暫停遷校計劃並另覓方案。

麗澤分校的牆上,繪上麗澤社位於畓田仔的社所建築外觀,以紀念該校的前身。

至1980年6月,檳州發展機構撥出位於五條路約2.5英畝的土地,以99年租賃地契,每方尺5令吉的價格(54萬令吉)出售予麗澤社。但當時,這一塊沼澤地且凹凸不平,填土鋪平的工作尚未完成,所幸獲得檳州發展機構協助展開建校計劃。

麗澤社選擇出售早前購下的蘇格蘭路處地段,以賣地所得購買五條路土地並把餘額花費在興建新校舍工程。這也是陳亞才所形容的“以地換地”的形式,讓麗澤社當時無需對外籌募一分錢來建校。

麗澤社與麗澤學校關係密切,麗澤三校禮堂也以麗澤社命名。

1982年4月15日,五條路新校舍的建設計劃終於展開動工儀式。直到1985年,五條路新校舍落成並啟用,麗澤三校終於有了固定的“家”,結束漫長的遷校過程。

擴建校舍計劃派不上用場

與喬治市內其他學校一樣,麗澤三校同樣因為市區人口流失,而出現學生人數逐年下降的情況。

陳亞才說,1985年遷入五條路校舍時,三校的學生人數分別是A校約600人、B校400人和分校200人。董事會當時做好準備,以順應需求擴建校舍。

“所以,麗澤三校的地基打樁深至160尺,屋頂也是平的。因為我們大膽認為,未來校舍不夠用的時可隨時擴建。”

但好景不常,喬治市人口流失,五條路社區也邁入人口老化,三校學生人數逐漸減少。如今A校約200人、B校160人和分校100人,擴建校舍計劃至今派不上用場。

麗澤三校的有蓋籃球場尚在興建中,預計在今年杪建竣,屆時再為學校增添新設施。

但他說,董事會方面沒因此產生再次遷校的念頭,因為即便遷校至檳島西南區,西南區越來越多學校的競爭,加上多年後也會出現人口老化的現象,屆時該區的學生依然會減少。

陳亞才說:“與其搬走,不如留守在五條路,努力搞好麗澤。”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