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发布: 5:17pm 29/10/2023

大礼堂

平民小学

大礼堂

平民小学

平民小学要建大礼堂 可容纳千人 料3年后完工

(大北马)平民小学需要建一个礼堂
平民小学需建设一个礼堂,让学生可以进行室内活动和聚会。(档案照)

(亚罗士打29日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尚欠一个礼堂让学生们进行室内活动或聚会,因此董家教理事和校友会一致决定,为学校兴建一座可容纳千人的

董事长张吉宝说,初步计划,这座礼堂的空间有5个羽球场可容纳1000人,预计可在2、3年后筹备和完工。

ADVERTISEMENT

他说,这座礼堂预计总耗资300万至400万令吉,且也获得董事部荣誉顾问拿督林孝仁博士答应以“一对一”捐款方式支持。

张吉宝也是平民校友会顾问,他昨晚出席在飞哲大礼堂举办的平民校友会庆祝第42周年联欢宴会上,致词时这么说。

边筹款边启动兴建工程

他说,有关礼堂的设计图仍在修改中,料近期内完成后,将呈交给教育局寻求批准。

“礼堂的蓝图获得批准后,我们才会正式对外展开筹款活动,预计明年可以开始边筹款边启动兴建工程。”

他说,该礼堂将建设在食堂旁边的空地上,一旦工程展开,现有的学前教育班课室将搬迁至目前用来充作礼堂的课室上课。

打造成“恐龙学校”吸引报读

另外,张吉宝也说,董事部将打造该校成为“恐龙学校”,创新标志吸引新生到该校就读。

他说,董事部将在校园前的草原上放置三只恐龙雕塑,即长颈龙妈妈和小孩及三角龙,吸引学生,让他们喜欢到校学习的乐趣。

“这三只恐龙雕塑仍在制作中,预料今年年尾可完成后,明年新学年,校园内将用新面貌欢迎学生。”

该校目前约有700多名学生。

沈康顺:吉校友联重新规划活动

吉打州华校校友会联合会会长沈康顺说,步入后疫情时代,该会重新规划活动并分成3个项目。

即(一)继续和各校友会交流,保持联络和建立良好的关系;(二)继续优化校友联主导的比赛项目,如吉打州华教常识比赛、吉打州校友联华文征文比赛,以提升吉州州学生对学习华文的兴趣,以及(三)正在探讨和辽宁师范大学合作的机会,希望让吉州的华文老师有机会到中国辽宁师范大学参加海外中文老师培训班,提升教学素质。

他说,该会希望通过以上3个项目,为州内华文教育做出小小贡献。

他也说,州内许多校友会面对会员老年化,领导班底青黄不接等问题。他呼吁还没加入校友会的校友们,尤其年轻一辈必须积极加入各自母校的校友会,让校友会壮大起来,积极协助推动母校的各项发展活动。

程宝华促校友申请入会

校友会主席程宝华说,该会已成立42年,目前会员人数有400多人,但该会与大多数社团一样,都面对会员青黄不接和会员老化现象。

因此,他促请校友们踊跃申请加入校友会,壮大校友会的阵容。

他也提醒说,明年是校友会的改选年,因此所有合格的会员们必须踊跃出席明年度的常年大会,用手中的一票选出平民校友会第22届的理事会。

黄思敏:良好教育助迈先进国

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政治秘书黄思敏说,一个国家要进步成为先进国或高收入的国家,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说,教育获得提升,人民出来社会之后,有高学问、技术和知识,才能让经济产业链提升。

“今天的我们不可以像从前一样,依赖着人工和劳工来推动经济成长,反而是创造力和知识才可以推动经济。”

因此,他说,除了政府推出的正规教育,各校的校友会和其他团体也可以扮演角色,在各自岗位,推动课外活动或各种比赛,发掘更多的人才。

他也说,目前在亚罗士打也设有一个社区学习中心,推动更多人文思维上的提升,让成年人学习更多技术上的知识,以便可以在社会上竞争,从而增加收入。

平民校友会捐1.4万回馈母校

平民校友会在昨晚的宴会上也捐出1万4000令吉给母校,其中1万1000令吉是提升学校图书馆经费,余款3000令吉则是捐做恐龙雕塑费用。

当晚,现场也竞标2幅画作,成功筹获8288令吉。这2幅画作是资深画家兼校友陈永森的作品。

林观频、陈文荣、郭镇江,以及拿督威拉陈盛炎也一同主持鸣锣仪式,由工委会主席陈俊林和程宝华陪同。

(大北马)平民小学需要建一个礼堂
程宝华(右起)和陈俊林一同移交总值1万4000令吉的模拟支票给张吉宝。(大会提供)
(大北马)平民小学需要建一个礼堂
30名嘉宾一同进行剪彩仪式。(黄惠玲摄)

(大北马)平民小学需要建一个礼堂
校友会理事和主桌嘉宾一同进行切蛋糕仪式,庆祝校友会成立庆祝42周年。(黄惠玲摄)
(大北马)平民小学需要建一个礼堂
4名嘉宾进行鸣锣仪式后接领感谢状,左起是陈俊林、陈文荣、林观频、程宝华、陈盛炎及郭镇江。(黄惠玲摄)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8:05pm 03/10/2024
细述·华小 | 知甘峇都平民小学 进出校长室不用怕 我的学校 我的家

有家长直言:“从前在学校中打架斗殴根本是家常便饭,但却没有人敢挑战校长的威严,同学要是被召进校长室,那肯定是出了什么大事。”

现在的学生心态已完全逆转,已无出大事才见校长这回事,尤其一些微型华小的学生,会有这样的心态:我的学校,就是我的“家”!

围着校长说趣事翻绘本

走入平民小学,可以感受学生在校如在家的心情,入眼的场景是学生安逸自由,从容不迫地学习。

平民小学外观。

放学后,学生主动敲门、开门,笑着走进校长室,他们进去做什么呢?

孩子们围着校长,用他们稚嫩的声音,絮絮叨叨地和校长叙述学生之间发生的趣事。说累了,就熟练地拿起绘本,坐到沙发上阅读,一些学生还会向校长借纸笔画画。

也有学生临场充当小小翻译员,为同样前去校长室,却表现得非常羞涩,又不谙华语的巫裔生,向校长解释和说明他们来意。

面对羞涩,又不谙华语的巫裔新生,其他华裔生会热心帮助,甚至充当翻译员。

这场景,会让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那一代的学生看得十分“傻眼”。

当然,这等人情味,似乎只能在微型小学才能感受到。林清和,也是一位和蔼如父的校长。

林清和专注地听孩子们说话,给他们充分的表达机会。
租用亚答店舖办学

知甘峇都位于双溪大年与甲抛峇底之间,是吉打州内一个“弹丸小镇”。

1928年,当地热心教育人士王叶生与邱维钧等,为使当地儿童有个受教育的场所,租了高打路一间亚答店铺,创办私立平民学校。一开始由2人担任教师,学生只有20余人。

这些孩子几乎每天放学后都会到校长室报到,等待家长来接。

1930年,该校改为公立平民学校。

商铺月捐维系校务

1934年,原有校舍已不敷应用,洪允余带领的董事部发起兴建一座洋楼式平房。在李荣申及当地人士鼎力赞助,加上王胜园园主王荣德将路旁一块园地,以半赠半卖的价格售于学校,建校工程始完成。当年,学校经费全靠商铺月捐维系。

旧校舍。

1938年,学生增至60人,原有校舍再度不敷应用,唯有扩充教室。

1941年底,日军南侵,该校停办。1945年10月1日复办学校,当时学生人数有80余人。

黄忠顺。

1950年,学生人数增至百余,该校董事部努力奔走募捐,后在原有校舍旁,再建一座校舍。

奔走购现址扩建

1964年,董事部向教育局申请津贴扩充教室,但当时的条件是非购置校地不可,于是,董事们努力奔走之下,终于在1965年完成购置目前的校址。1976年,建学校篱笆及篮球场。

学校礼堂建于1988年。

学校经历超过半世纪的风吹雨打后,已腐朽不堪。董事部1985年决定重建学校,工程1986年动工,1987年6月竣工。后经过董事部不懈努力下,学校设备日趋完善,如今,该校拥有2座教室、多用途礼堂、储藏室、食堂、篮球场、电脑和科学室、守卫亭,每间课室也都已装上智能一体机。

黄忠顺:鼎盛期130学生减至36人

然而,当地毕竟是一个小镇,自也避不开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年轻人多数往外发展,或搬迁到其他城市,或最近的双溪大年、甲抛峇底定居,造成人口外流及老化。如今超过80%是巫裔居民。

黄忠顺亲自下手参与学校大扫除活动。

董事长黄忠顺说,平民学校学生人数从最高峰的130人(2010年),逐年减至今年的36人,即14名华裔生、19名巫裔生、2名印裔生,以及1名来自沙巴的学生。

“华裔人口不断往外迁,导致学校逐年面对学生来源短缺问题,也只能靠友族生支撑。”

学生人数少能更专注学习,老师也可以因材施教。
本地巫裔一家4孩子读华小

但是,当地友族不仅与华裔和睦相处,还热爱学习华文。

黄忠顺与林清和曾挨家走访,沿户招生。

“华裔人口外流,留下的长者也爱莫能助,友族家长虽不谙中文,却热情友善。”

去年是巫裔女生被评选为校内模范生。

“去年一名巫裔女生还被评选为校内模范生。其各科表现优异,还能说得一口流利的华语。她的父母都不谙华语,却将4个孩子都送来华小就读。”

他说,即使友族家长居多,但他们也不遗余力地为学校付出,一点也不逊于华裔家长。

友族家长也不遗余力为华校付出。

“比如学校运动会、大扫除,家长群几乎全员出动为学校出钱出力,难能可贵。”

他说,华裔人口不断下降,几乎全国华校都面对华裔学生人数每况愈下的问题,今后希望友族学生能够学习并掌握好华语,有朝一日,华语或成为全国通用或各族间交谈的普通话。

华裔人口外迁,平民小学目前只能靠友族生支撑。
开放校园邀幼儿园家长参观

平民学校每年至少一次向社会公众开放,并邀请周遭的幼儿园师长,让大家进入校园参观。

“我们今年5月开放校园时,附近有4所幼儿园,以及近百名家长到来参加。”

策划学前班 增加学生来源

黄忠顺说,前董事长已故黄敏贵5年前已对学生人数每年下跌给出开办学前教育班的计划,想以此解决学生来源窘迫的问题,但之后受疫情影响,使得整个计划被迫暂停。

学校操场。

“知甘峇都也没有华裔幼儿园,故此有筹办学前教育班的必要,如此才能惠及当地居民之余,也保障平民小学的学生来源,希望未来能有超过60名学生人数。”

他说,建学前班课室及硬体设备预计需要25万令吉左右,该校去年5月开始筹款,至今筹获近10万令吉。

每间课室都装了智能一体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设备齐全

他说,这地方虽小,人情味却很浓。丹斯里拿督林源德长期赞助学校,支持华文教育义不容辞。该校软硬体设备齐全,教师素质良好有爱心,希望华裔或友族家长放心把孩子送到该校就读。

因为学生人数不多,校方仍找不到食堂经营者,学生只能每天带便当上学,食堂也暂时废置。

此外,发展商暨吉中江夏堂黄氏宗祠理事会主席黄胤喜也是该校名誉顾问,后者承诺将协助该校筹款,实现办学前教育班计划。

该校将于明年2月22日,在新民独中大礼堂举办筹款晚宴,届时也希望热心公益及教育人士,踊跃捐献,让华教能够继续传承,也守护好这些孩子们的“家”。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