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24日訊)臺灣民營薌劇團“唐美雲歌仔戲團”今日走入校園,除了運用薌劇戲曲調唱腔帶來家喻戶曉《白蛇傳》的“遊湖借傘”、“端午驚變”摺子精彩片段,也邀請觀眾和學生上臺學習基本身段如“旦行水袖”、基礎把子功“提槍花”等,藉由薌劇身段及唱唸的過程,體驗傳統戲曲的美。
陳達懷:檳華與薌劇淵源頗深
ADVERTISEMENT
檳華四校董事會副主席拿督陳達懷博士今日在檳華女中禮堂舉辦的“唐美雲歌仔戲團交流會”指出,唐美雲歌仔戲團曾經5度獲得臺灣傳藝金曲獎最佳團體年度演出獎,而說到戲曲戲劇,檳華和它的淵源還是蠻深。
他說,檳華的前身是福建女校,在戰前三四十年代,學生就為籌賑幫助中國災民活動演出。1947年的公演就籌得2萬元,在當時是很可觀的籌款款項。
“隨著學生人數不斷增加,福建女校校舍一換再換。戰前租借中路(也就是現在的孫中山紀念館)校舍時,就已經買了現在中學這塊地。但是10年後還是不夠錢興建。”
(錄像:黃雨雲)
他說,檳榔嶼平社多次為南洋大學,檳華和菩提等學校公演籌款。而1950年的第2次公演就是為福建女校籌募建校基金,才籌足興建遷校。功不可沒。也因此校董將檳華女中的禮堂命名為“平惠堂”,表示感激平社的恩惠。
他指出,平惠堂建成以後,1958年平社的第16次公演,是為參加檳華女中新校舍落成的遊藝大會。在檳城平社京劇的舞臺監督與導演等專業人士指導下,檳華老師和學生也有機會在大舞臺上表演京劇,這一段歷史已經記載入百年校史。
戲曲重現平惠堂 帶來創意性表演
“半個世紀後的今天,臺灣唐美雲歌仔戲能在檳華作摺子演出,讓檳華再次和戲曲掛鉤,可喜可賀!戲曲重現平惠堂,這緣分是何等奇妙啊!”
他希望通過此活動可激發學生對戲曲的興趣,在參與學習身段的演繹後有更深的體會,同時加強本身在舞蹈、戲劇或歌唱演繹的肢體表現,因為戲曲本來就是中華文化表達的渠道之一。
“我們很感謝喬治市世界遺產機構總經理,也是檳華校友的洪敏芝,穿針引線促成這樁美事。”
此外,他說,唐美雲歌仔戲團以“創作”為核心價值,除了在劇目上不斷探索與嘗試,也在音樂上持續創新突破、挑戰跨界合作。
他指出,“承傳統、創新局”是唐團的核心價值和精神,她們勇於挑戰交融東方薌劇曲調與西洋交響樂的創意,都值得檳華學生學習。
出席的包括喬治市世界遺產機構總經理洪敏芝博士、檳華四校董事會總務拿督駱南輝、檳華女中校長莊福柔、獨中校長廖靜儀、小學校長葉貽聰、幼兒園副園長曹浿語等。
中英字幕讓學生秒懂表演內容
《白蛇傳》是中國民間四大傳說之一,講述了蛇妖白娘子(原名白素貞)與丈夫許仙相愛,卻被和尚法海阻撓的愛情悲劇。
在今日的交流會,“唐美雲歌仔戲團”青年團主演了《白蛇傳》的其中2段情節,即白娘子遊西湖遇到許仙,適逢下雨而向許仙借傘的“遊湖借傘”,以及在端午節的這天,法海教唆許仙給白娘子喝下雄黃酒,讓白娘子現出原形的“端午驚變”,博得滿堂彩。
演員所唱的是閩南語(福建話),但考慮到一些學生可能聽不懂,還在舞臺上貼心準備了中英字幕大熒幕,讓觀眾都可以融匯貫通。
除了文戲,“唐美雲歌仔戲團”也帶來《水滸傳》的“三岔口”及“武松打虎”武打戲,演員在靈活的武打之中表演踢槍、打把子、翻跟頭等,讓觀眾拍案叫絕,無不報以熱烈掌聲及尖叫吶喊。
學生爭先恐後“拜師學藝”
今日交流會的其中一個高潮是邀請觀眾學生們上臺學習基本身段“旦行水袖”、基礎把子功“提槍花”、“耍刀”等,而現場850名師生的反應非常熱烈,在開放報名時搶著把手舉得最高,希望能吸引臺上“大師”的青睞,被點中上臺“拜師學藝”。
這些身經百戰的“大師”在臺上毫不吝嗇向“弟子”們授招,其中背對觀眾耍槍花,使槍經腋膀子從背後耍到身前等各種高難度武功動作,讓觀眾深刻領略到戲曲演員辛勤練功的過程,也把活動氣氛再推到高潮。
為了讓稚齡兒童也能參與其中,他們準備了在臺上“坐船”的戲碼,讓檳華幼兒園及檳華小學的學生也能體驗在臺上表演薌劇的樂趣。
唐美雲大展歌喉 風采神韻折服觀眾
唐美雲不僅演技了得,更不吝於大展歌喉,現場演唱唐代李白的《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讓戲曲愛好者大飽“耳”福,領略名門大師的風采神韻。
此外,唐美雲也教導孩子們唱一首歌詞有著“摘一朵胭脂花,送給阿孃抹嘴唇,嘴唇抹紅紅,阿孃水噹噹”的小段戲曲,希望孩子們學習後回家唱給母親聽,一定逗得母親笑開懷。
這一次來檳城,該團也將於8月26日(週六)及27日(週日)一連兩天,下午5時到7時15分在檳城大華戲院 (Majestic Theatre) 演出經典大戲《天鵝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