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陣子,我幾乎每晚都會追看某部臺灣閩南鄉土劇,不知不覺變成了習慣。這部長壽劇的情節拖沓,就算錯過幾集,也能很快追上劇情發展。
它並沒有特別精彩,大部分演員的演技也顯得過火,角色善惡二元對立,編劇不符合邏輯,而且荒唐至極。不止如此,同一個橋段還可以“再循環”使用。
ADVERTISEMENT
例如有場戲是一班人到“壞人”的婚禮鬧場,準備“行使正義”。他們各出奇招,讓“壞人”新郎新娘當眾出醜,就連被“壞人”陷害死去的“鬼魂”也現身婚禮,把“壞人”嚇個半死。
婚禮鬧場的橋段過了一陣子,又搬到另一個“壞人”的婚禮上,而“行使正義”的人也換了一批。不過,還是同樣撒狗血。
看這種戲,真的會忍不住吐槽。但是,我竟然花了不少時間看這部荒唐劇,究竟是為什麼呢?我想大概是這些橋段帶來“出戏”效果,才會讓我繼續看下去。可能吐槽可以紓解壓力。
但是,政治講座就不同了。一般人應該不會去某個場,“出戏”地吐槽,反而是為了去看別人吐槽,聽演講者幫自己罵出埋在心中的鬱悶和不滿。
不少人會衝著有魅力的政治領袖去,通常受歡迎的演講者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厲害罵。罵敵對陣營種種不是,他們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威脅,所以不止要聽我罵而已,還要出來投票“行使正”、“救國救民”。
如果敵對陣營出現了小丑式的人物就更好發揮了,現場觀眾能得到更大的娛樂。
有人說,政治講座似乎在本次州選有點退潮,可能多少反映了人們對政治冷感。但我不太認同,因為人潮不能反映人們對政治的態度。也許,政治講座的部分功能,已經轉向其他媒介。
在咖啡店、診所、車站或是其他公共場所,總是可以聽到旁邊的人專心地用手機觀看視頻,傳出來的都是政客發表的政治演說。可見,不必大老遠跑到政治講座現場,就能得到足夠的娛樂和慰藉了。
無可否認的是,手機視頻不能跟現場演講的氣氛相比。雖然網絡媒介日趨普遍,但政治講座不會退流行,就像歌臺底下永遠不缺觀眾。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