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灶火燒柴烤餅而家戶喻曉的新邦安拔合和餅家,百年來堅守原味原貌,其手工製作的四方餅、手指餅(Roti條)、花餅、芝麻餅承傳了三代,依然火紅熱賣。
21世紀,很多古早味食品不論在味道上還是外形上,都已翻天覆地改革創新,而那些百年不變且一直受歡迎的餅乾,肯定找到自己的定位,獨據一方擁躉。
ADVERTISEMENT
合和餅家靠古老工藝打響名氣
威南新邦安拔合和餅家創於1914年,那個年代餅乾製作都靠古老工藝,從搓麵粉到印餅過程靠的都是手工製作,在烤餅過程用的都是烤灶和燒柴起火。
由於用傳統技術烤出來的餅乾數量有限,合和餅家使用了超過百年“大橋牌”商印的四方餅、手指餅等在當年就只供預定,上門的顧客一包難求。
2013年新邦安拔髮生一場嚴重的大水災,合和餅家的烤灶被淹壞,當時又逢店屋逼遷,2017年才搬到目前獨立店面的新餅鋪,由於找不到做灶的師傅,烤灶只能改成烤爐,但手工餅乾製作依然延續到現在。
口耳相傳撐起百年老字號
四方餅、手指餅、花餅、芝麻餅在阿公阿嬤兒時就吃過的味道,香脆好吃又不粘牙,這也是讓這傳統餅乾百年來堅守原味的原因。
上述4種手工餅乾是合和餅家的招牌餅。當中,花餅略為甜口,四方餅和Roti條鹹香鹹香的配黑咖啡吃,承載著無數人記憶中的樸實古早好滋味。
因為忠於原味真材實料,合和餅家積攢從小就來買餅的老主顧。在社交媒體不盛行的年代,商品最主要的宣傳工具是口耳相傳,合和餅家正是靠口碑和顧客口味上的傳承,撐起百年老字號。
做了30年餅乾的合和餅家第3代掌舵人雷麗芳形容,有很多老主顧當年帶孩子來買餅,現在是孩子帶孫子來,口味一代傳一代。
嘗試新口味 沒推出市場
“我曾經做出口味革新的嘗試,即在四方餅加了香草葉口味,嘗試過後感覺不怎麼好,還是原味口感最佳,因此新口味沒有推出市場。”
雷麗芳說,並不是每一種餅都適合加入新口味創新,尤其四方餅、Roti條和花餅,就是要吃鹹香的味道,而芝麻餅則有芝麻香。
“像淡汶餅和豆沙餅的餡料,可以加入咖啡、香草和蝦米創新口味,而四方餅和手指餅我有試過但效果不是很好,古早味沒必要隨波逐流,做回傳統反而更有利傳承。”
每種餅一天生產百多包
雷麗芳說,她家的手工餅乾是靠機器攪拌原料,再一片一片手工印製出來排列在盤上烘焙,層層把關,所以產量有限,每種一天只能生產一百多包,這也保證了餅乾的品質和新鮮。
“以前是炭爐烘焙到現在改用電爐,隨著時代變遷,很多工序必須做出調整和妥協,但手工製作的部分還是不會用機器代替。”
她說,每一種餅乾有不同做法之外,還有不同烘焙時間,尤其是Roti條,等它發酵之後要拿到烤爐烘20分鐘,拿出來之後,一條一條分開。然後,再一次進烤爐烘1小時,製作過程比其他餅乾複雜。
近幾年她家又新增一款手工麻花,自家生產的有7種餅乾,也捎帶手售賣幾款其他餅乾,迎合不同年齡層的需求。
在機器的工業時代仍然堅守手工生產,是雷麗芳守護品牌和古早味的信念,如果可以,她希望這個祖業能夠傳承至第5、第6代,仍然保留著第一代的古早好味道。
搬來新店後生意量翻倍
毫不誇張的說,在老店時期,合和餅家的手工餅乾還沒出爐就被定完,直接上門是買不到的,那段時期是新邦安拔老市區最熱鬧,也是合和餅家最輝煌的年代。
雷麗芳說,在舊址時產量有限,只能做給預定者,根本無法供應予門市,直到搬過來新店後,生意額翻倍增長。
很多外州人是忠實擁戴者
她說,除了本地熟客,有很多外州人是忠實顧客,他們每次經過檳州都會特地轉來這裡買一些手工餅乾回家當手信。為了不讓外州顧客撲空,他們唯有每天營業,但星期日休息一天不做餅。
店面營運、餅乾製作工序到市場行銷,都是雷麗芳監督包辦。手工餅乾銷量一天百多包,因都是家人自己當員工,一天只能做兩三樣餅乾,視銷售量而定。
合和餅家的餅乾是採用植物油和菜油,有一些熟客是馬來人。雷麗芳說,馬來顧客最喜歡火餅(Roti Kapai)和Roti條,甚至把火餅加到咖哩裡,華人則用來煮板面,各有吃法。
今天,合和餅家在地方上打出了自己名堂,除了批發之外,大部分的顧客都是親臨購買。由於家庭代製作“大橋牌”餅乾只要不開封,存放一兩個月都不會受潮。
有意訂購者,可瀏覽合和餅家的臉書專頁,或致電04-587 3949或雷麗芳(016 456 9424)。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