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
发布: 4:47pm 28/04/2023

新元素

编制

藤竹

新元素

编制

藤竹

编制达人坚守传统行业 为藤竹品注入新元素

报道、摄影/李明慧

(北海28日讯)随着时代的发展,已逐渐被淘汰,威北平安村却有一位藤竹编制达人,始终坚守这门传统行业,不但成功创作了许多藤竹制品,其多样化的产品更通过代理销售全马。

威北平安村藤业贸易东主吴两德(74岁)从事藤竹编制制作已近50年,在本地手工藤制业逐潮式微、传统工艺渐渐凋零之际,他却凭借灵活的头脑与精巧手艺,为藤竹品注入和新生命。

ADVERTISEMENT

吴两德(中)与吴素君(左)展示其工厂生产的各类藤竹编制品。

他相信每个行业的诞生与凋零都有其社会规律,只要藤竹编制工匠不放弃,这项传统工业即使已步入夕阳,在市场继续释放需求之下,就不会消失。

藤竹鸟笼有市场

吴两德相信,只要坚持不放弃,藤竹编制业在我国还是有发展潜能,尤其是藤竹鸟笼,至少还可在市场销售50年,毕竟还有不少人对经久耐用、透气环保的藤竹制品情有独钟。

各式各样的藤竹鸟笼。

吴两德接受《大北马》社区报记者访问时说,他自1986年开始制作藤竹鸟笼至今,还能感受到市场对藤竹鸟笼的需求依然旺盛,尤其是随著越来越多年轻人养殖宠物鸟,不但鸟迷对鸟笼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鸟笼的设计和造型要求也越来越高。

他说,目前其制作的鸟笼以马来客户占多数,因为本地制作的藤竹鸟笼不但品质不错,价格也较大众化,所以广受友族客户的欢迎。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客户采购鸟笼和捕鱼篓改装成灯饰。

亲自指点工友编制

为免本地的传统藤竹编制工艺失传,尽管随著年龄的增长,吴两德多年前已从编制前线退下,甚少再动手编制藤竹产品,但他每天依然会亲自指挥工友进行编制,继续通过工友的双手创作各式各样的藤竹编制品。

工友使用的一些编制器具,也是吴两德想出来的。

“或许是天生吃这行饭的,客户只要提供想要编制的物品照片或图片及尺吋,多数中小件物品,包括鸟笼、捕鸟器、簸箕、包点蒸笼、背箩、柅筐箩(垃圾箩),甚至椰丝米糕(Kutu Mayong)蒸盘等等,我都能指点工友编制出来。”

“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编制这些藤竹品,有时躺在懒椅上灵感来了,就会叫工友编制出来。为了方便工友进行编制,工厂内使用的很多工具,也是我构思出来的。”

藤竹编制品只能靠手工,机器代替不了复杂的工序。

竹片竹签多数从中国进口

吴两德说,马来西亚有逾百种藤,而其工厂采用的藤材料,包括红藤、水藤、Mantang及Manau,都产自我国,但每种藤的特性、粗细度和韧性都不一样。不过,由于专职采藤的原住民越来越少,冲击货源和价格,这也是藤制品最大的挑战。

鸟笼顶端的装饰品,

“竹子也一样,每个竹段的韧性度和功能都不同,工匠必须熟知它的特性才能物尽其用。”

他说,目前该厂编制竹制品的材料,包括竹片和竹签,多数从中国进口,被制成包括包点蒸笼、竹鱼笼及竹豆笞等用品。

吴两德设计的籐制品之一。

他说,虽然该厂也有引入机器,但只供处理材料用途,全部藤竹制品都是靠手工编制而成。

四女继承父亲衣钵

吴两德育有5名子女,所幸四女吴素君(42岁)愿意传承其藤竹手艺,为了继承父亲的衣钵,她已开始向父亲及工厂头手学习简单的藤竹编制手艺,虽然过程很辛苦,却甘之如饴。

不少客户要求将鸟笼和捕鱼篓改装成灯饰。

“父亲年纪大了,希望有子女能继承他的事业,并将本地藤竹手艺传承下去,我希望能成为父亲家业的守护者。”

吴素君说,其实她在多年前就已跟在身边帮忙,但都是协助处理订单、接洽客户及打理琐碎事务,对藤竹编制一窍不通,也不了解藤竹的功能,后来慢慢摸索和学习,才逐步掌握了一些相关知识。

捕鱼篓也可改装成灯饰。

她说,虽然其父亲是专注于生产较传统的藤竹制品,但随著时代不断进步,如今的藤竹制品已摆脱了以往单一的商品形象,例如藤竹鸟笼和捕鱼篓经常被客户要求被改装成灯饰。

毕竟时代的不同,概念也不一样,或许赋予藤竹编制创新元素,将成功带领这个传统行业走出衰落的困境。

吴两德:“也有客户订做这样的藤盾。”
以木板和竹片制成的包点蒸笼。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