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陈嘉盈
(华玲5日讯)华校巫裔毕业生多年后返回母校,以标准的华语向当年的校长(退休校长林源兴)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并握手问好,两人就这样唠起家常,此情此景,一如当年刚入校的样子……
ADVERTISEMENT
2013年元宵节(2月5日)这天,也是吉打州华玲县㐷佬培智华小近年来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这是该校在原址办的“最后一次回校日”,逾百名校友也因得知母校即将搬离郊区,而纷纷抽空回校看看,连在外地念书的巫裔校友也特地赶回来,与昔日同窗叙说旧情趣事,场面热闹而温馨。
法尔汉:懂华语带来优势
“我的名字是法尔汉(20岁),当年父母将我们兄弟俩送来华小上课时,我们的班上只有5个人,我还清楚记得他们的名字。”
法尔汉8年前毕业后就前往莪麦国际宗教大学深造,目前在玛拉工艺大学(UiTM)就读。他十分感激母亲当年把他送到培智华小就读,并称自己很喜欢华语,因为懂华语给他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许多便利和优势,包括打破与中国交换生的隔阂。
由于该校只有7名教职员与10名学生,故上至校长,下至校工,几乎都是全家出动帮忙;校长萧志敏的太太与孩子们在现场教授剪纸艺术,董事长陈彦龙也在家人的陪同下,特地从北海赶回学校参与盛会。
出席者还包括前校长林源兴、瓜拉吉底校长曾玉燕,董事财政贺世强、家协主席邱启祥与财政张金得。
卢新治:料6月迁新校舍上课
华玲培智华小署理董事长兼迁校及建校委员会主席卢新治说,新校舍去年4月建竣,目前仍需等待2个政府部门及教育部的批准,估计今年6月搬到位于双溪大年新校舍开课。
他致词时说,因为缺乏学生来源,该校才被迫搬到双溪大年去,而这次,是最后一次在原址办回校日暨庆祝新年。
还剩2政府部门批准
“我们在2015年4月27日接到迁校重任后,便着手办理各种申请手续,也向联邦政府申请拨款。建校工程在2022年4月底全面竣工,目前,我们已经得到19个政府部门或半官方机构的批准,还剩下最后两个部门,预料近期内获得批准。”
卢新治接手迁校及建校重任后便积极展开行动,包括成立了一个迁校/建校委员会,同时于2017年11月17日发动一场演唱会,向各界人士募捐建校基金。他说,建委会在申请建校工程手续耗费了数年,于2020年2月才正式动工,后又因为疫情,最终让整个工程延至去年4月竣工。
目前已经有30名学生登记,准备在培智华小新校舍就读。
李延方:回乡必到校门前拍照
目前在美里警区总部任职行政主任的校友李延方助理警监受访时坦言,他们5兄弟姐妹都在该校就读,对于母校有种说不出的特别情怀,以至于他每次回乡,一定会到校门前拍照留念,偶尔也带孩子到校园内参观。
他本次因农历新年回乡,向家协主席邱启祥拜年时,才得知校方举办“回校日”活动,也约胞兄李延海一起回母校看看。
田富友:迁校可延续使命
退休警官田富友是该校1972年毕业生,他受访时说,华小必须要保留下来,虽然为迁校感到惋惜,但转念一想,母校常年面对学生来源短缺问题,搬迁至少可以继续延续培育英才的使命。
李振文:高兴能见到老朋友
目前从事讲师工作的李振文也说,当年高峰时期一班就有29人左右且全是华裔生。他认为,迁校至少能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从没见过如此盛况,几乎全部(校友)都回来了!很高兴能够见到这些老朋友。”
巫裔校工讲华语说“恭喜发财”
一直尽心尽力地守护着该华校的校工阿杜拉扎,今也带着家人们站在校门口迎客,每当看见校友们回校,他都会双手抱拳,使用华语向校友们道声“恭喜发财”。
他不是一般校工,因为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离不开他。学校入口处的小石子道,校墙上的中文训言,供学生等候的小亭子及亭内磁砖四方桌等,都出自他的“手笔”。
把华小当自己家守护
阿杜拉扎7年前因健康问题,辞掉司机工作到该校当校工。任职期间,他一直是把华小当成自己的家来守护,只要学校有需要修缮的地方,他都主动请缨去修缮且不额外索取分文。得知学校学生人数稀缺,他甚至会游说亲人,将孩子送到该校就读。
其淳朴热情,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的行为,也赢得师生们的敬重。
如今,学校即将搬离棕榈园,这也意味着阿杜拉扎将失业。他受访时说,当地距离大年挺远,骑摩托车到大年任职,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今只好“见步行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