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刘雯诗
(槟城15日讯)一年过去了,家中的东西是否亦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渐堆积起来了呢?岁末正是大扫除的时节,有的人会趁机汰旧换新,或整理一番,舍掉多余的东西,然后挂上装饰,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迎新岁。
网购拆箱剩的纸箱、旧报纸和书刊、铝罐、塑料瓶罐……这些大家熟悉的可再循环的物品,若平时没投入回收车、公共回收站,可选择送到由非营利机构经营的回收中心。
ADVERTISEMENT
《大北马》社区报为大家整理了数家由非政府机构经营的资源回收站和二手店,有关单位售卖资源回收或二手物品的所得,将作为公益项目或维持非营利机构营运费用。
以下由非营利组织经营的资源回收中心,接受各类可资源回收的物品、电器和家具等。
SIMA:为障友提供职能培训
位于日落洞区的馨阳残障中心(SIMA),把售卖的资源回收物品所得,投入到为障友提供生活与社交技能、职能培训的中心运作经费。民众可于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5时(或见有工作人员在场时)把回收物送到20,Jalan Tunku Kudin,Bukit Dumbar, 11700 Jelutong, Pulau Pinang.
该中心也会视乎罗里空档提供上门接受大型家具的服务,但不接受损坏不堪用的家具。

慈济:每周营业4天
在西南区,双溪里蒙慈济环保教育站接受各类可资源回收的物品,包括玻璃(需清洗干净)。此外,也收集旧书和刊物,然后供公众捐款领取。
每周4天的营业日为周三、五、六和日,时间是上午9时30分至下午4时30分,地点是Lebuh Bukit Kecil 1, Taman Sri Nibong, 11900 Bayan Lepas, Pulau Pinang.
若有状况完好的家具,可联系012-438 9878询问,负责人将协助寻找有意接受者前往载送。
此外,慈济也在跑马园设有环保教育中心,地址是8, Jalan Sekolah La Salle, Taman Lumba Kuda, 11400 George Town, Pulau Pinang。民众可每天上午9时30分至下午4时之间,把资源回收物送去。联络电话是016-456 0186 。

救世军平价店:接受二手物品
一个状态完好的旧物,若被丢弃就成了废品、垃圾,十分可惜和浪费;若能送到下一个人的手中善用,就是继续发挥功能的二手物品了,何乐而不为呢?
位于霹雳路的救世军平价店(Family Thrift Store )接受民众送来的旧物,包括衣物、鞋子、电器、餐具、玩具、书籍、厨房用品等。所得盈利将用于救世军(The Salvation Army)公益项目。
他们每周一至六,上午7时30分至下午4时营业(请别在关店时把东西放在店前,以免被当局视为乱丢垃圾)。地址是56-D Ground Floor, Perak Plaza, Jln Perak, Taman Lalulintas, 10150 George Town, Pulau Pinang。若需该店上门接收完好家具,可事先联系04-227 9369询问。


Kawan Shop:盈利所得用于公益
位于牛干冬的Kawan Shop也接受包括衣物、餐具、家庭用具、包包、书籍等物品,但不接受家具。该二手物品店隶属于“青年使命”(Youth With A Mission)非政府组织,盈利所得用于公益活动,包括提供街友免费食物、休息空间的运作经费。
有意把二手物送到Kawan Shop者,可于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时至下午5时30分之间送到Ground Floor, 41, Chulia St, Georgetown, 10200 George Town, Penang。有疑问可联系04-261 8405。
此外,在丹绒道光槟岛广场内营业的槟城妇女醒觉中心价值店(WCC Value Shop)接受衣物、晚装、饰品、包包、古董、餐具等物品。该店以售卖中、高档二手物为主,接受清洗乾净后的物品。
价值店收入将作为槟城妇女醒觉中心的基金。该店位于Mezzanine Floor, Island Plaza, 10470 Tanjung Tokong, Penang。电话是011-2140 0344。
回收的本意一方面是为了整理住家,同时给旧物再生的机会。但请记得,别把上述回收站当成垃圾场,不堪使用或涉及个人的卫生的用品,请自行丢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北海佛教会爱心环保队资源回收站自成立以来,就秉持着“化废为宝,再转化为慈善基金”的理念,让民众参与环保的爱心得以在社会流动,惠及更多福利活动及帮助有需要的人群。
在北海佛教会福利组积极的推动下,该回收站不仅实现了环保与慈善的完美结合,每年的营运收入也支持了福利基金35%的开销,成为该会福利组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陈义鸣:资源回收站收入归佛教会福利部
北海佛教会福利组主任陈义鸣说,该回收站每月的营运收入大概在2000多至3000令吉,这笔资金对于资助福利组推动的多项活动至关重要。

他说,目前回收站的全数收入,在扣除2名值勤员的津贴后,都会归北海佛教会福利部,主要资助施医赠药、病黎医药基金及捐血活动开销。
他说,回收站在2022年的全年收入为7万9206令吉84仙,去年则是6万零458令吉49仙,很明显已出现减少的趋势。

“随着州政府重启分类垃圾政策,以及威省市政厅每周六派出小型车辆上门收集可回收物品,我们预计回收站未来收集到的资源将会进一步减少,收入也将相应下降。”
他指出,自从上述政策重新启动以来,送往该回收站的资源已减少约20%;因此,他希望更多民众能够加入该会的环保行动,将资源送往回收站,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陈义鸣说,据他所知,该资源回收站在北海佛教会成立不久后就设立,最初只是在一个角落,随着活动的推广和参与人数的增加,逐渐发展出独立的空间,并扩展至如今的规模。
环保慈善双赢结合
他强调,该回收站致力于推广环保意识与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回收各类废弃物,不仅有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将回收所得转化为慈善基金,让每名参与者的努力都能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实现环保与公益的双赢效果。

“环保与慈善的完美结合,让参与的民众不仅可以保护地球,也能将爱心传递出去,因此大家都感到非常欢喜。”
他说,目前多数将可再循环物品送到回收站的都是附近居民,他们的积极参与不仅支持了环保工作,也形成了稳定的社区联系,让资源回收的工作更顺利与有效。
仔细分类整理卖给回收商
陈义鸣指出,与多数资源回收中心相似,北海佛教会爱心资源回收站回收到的物品中,最多的是衣服,2023年共收到3万2710公斤。

其次是纸皮2万1374公斤、其他纸类7642公斤及旧书与杂志6419公斤。这些回收物品在过去3年,都是资源回收站的主要收入来源。
“这些物品经过仔细分类和整理后,都会整批卖给回收商。目前我们共有3家固定的回收商,专门回收杂物、回锅油、纸皮和玻璃瓶,而威省市政厅则会负责回收灯泡。”

在这之前,该回收站也有和威省市政厅配合回收家电和电子产品,让民众也能将旧手机或充电宝送到该回收站,以便交给当局委派的公司妥善处理。
详细记录每一项回收品
“然而,自从政府分阶段落实电子发票(E-Invoice)措施后,负责回收这类资源的公司需要北海佛教会开出单据,但佛教是慈善团体,根本无法提供税务识别码(TIN),因此这个问题还在等待威省市政厅解决。”

陈义鸣强调,资源回收的每一项物品都会进行详细记录,确保每一笔回收数据都透明且可追溯,这些记录会在每次会员大会上公布,让所有参与者都能清楚了解回收的进展和成果。
收到各类神像“最头痛”
尽管该回收站也会经常收到民众送来的“垃圾”(无法再循环使用的物品),但最令他们头痛和困扰的,还是收到各类神像。
陈义鸣强调,虽然回收站有张贴“没有回收神像”的告示,但还是有民众“偷偷”将破损或陈旧的神像放在回收站外。

“既然无法阻止民众送来神像,我们只能将之视为为信众提供的另一项服务,因为神像无法转售。幸运的是,有佛友愿意帮忙处理这些神像的回收。”
陈义鸣说,他在2012年接手管理该回收站时,恰逢时任槟州环保委员会主席拿督斯里彭文宝也在积极推动环保活动。北海佛教会全力响应这一号召,并在威省大旗鼓游行中,通过手持环保标语来宣传环保理念。


“这项活动不仅吸引了许多民众的关注,也提高了社区对环保的认识与重视,鼓励更多人参与资源回收和环保行动。”
抓紧机会宣扬环保
为了更广泛推动环保,陈义鸣紧抓每个宣扬环保的机会,通过播放幻灯片让民众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同时与北海佛教会幼儿园合作,让孩童在回收站实际学习,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陈义鸣强调,他一直希望民众能摒弃“垃圾”这个字眼,把所有物品都视为地球的珍贵资源,并将其简单分类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资源。
“我相信这样的念头转化,将会让民众更珍惜所有的资源”
锺福生:回收站不是“垃圾场”
在北海佛教会爱心资源回收站工作了10多年的锺福生(72岁)希望民众不要将垃圾送到回收站,因为回收站也不是垃圾场 ,希望大家都能理解。

家住大山脚的锺福生说,当年他是在北海佛教会理事会主席彭文宗的邀请下到回收站工作,想到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他毫不犹豫就接受了这份工作。
他说,资源回收站每天都会收到民众送来的很多物品,但垃圾也很多,如果一天没有收拾,就会堆积如山,因此他似乎是全年无休。
尽管如此,想到能为社区贡献绵力并帮助到别人,锺福生甘之如饴。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