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央1日讯)双弄振汉华小董家协定于11月26日(星期六)晚上7时30分,在振汉华小礼堂举行“觉奏印记”表演之夜,为振汉华小廿四节令鼓队筹募活动基金,届时将邀请觉奏打击乐团、北野鼓与振汉华小廿四节令鼓队一起演出。
该校家教协会主席张慧琳说,廿四节令鼓队需要一笔基金,作为培训班及假期培训营的经费,同时也需长期聘请教练,以提升鼓手的技巧,而且在疫情期间停用2年,鼓也需维修费修复。
ADVERTISEMENT

她说,这次获得觉奏感打击乐团的配合,以巡演交流方式,连同北野鼓及振汉华小廿四节令鼓队演出。
她说,这段期间的活动经费等都是家协理事自掏腰包资助,甚至载送专程从大山脚到来教学的教练。
“教练过去义务教学,但我们仍会象征式补贴车马费。目前只靠去年新春筹款运动为学校打造精明课室时剩余的一笔费用,来操作廿四节令鼓队。”
以乐捐方式换取入场券
校长林婉婵说,由于考虑到疫情冲击影响经济,该校三机构议决以乐捐方式换取入场券,凡乐捐30令吉或以上,一张入场券;500令吉或以上将成为大会击鼓人,获得2张入场券、感谢状;1000令吉或以上也受邀击鼓,获得2张入场券、感谢状及纪念品。

有意捐款者,支票写明PIBG SJKC CHIN HUN,或汇款到PIBG SJK(C) CHIN HUN(MAYBANK 009017206937),详情可联系张慧琳(016-414 3355)、林婉婵(012-412 6580)。
梁咏湘是幕后推手
前任校长梁咏湘是振汉华小廿四节令鼓队的幕后推手,以打造该校的专属品牌,同时也推动中华文化传承。
她于2016年看到吉打循然华小廿四节令鼓队有旧鼓,遂要求送给振汉华小,时任家协主席郭泉安帮忙载回学校,居民义务帮忙油漆、修补后,让学生学鼓。

她说,当时该校副校长林秋韵介绍北野鼓的郑洲升教练,安排3天2夜的下乡服务营来训练学生,可是也面对资金问题,所幸获得吉玻双弄清龙宫副主席庄振源答允拨款1000令吉,纳为活动经费。
“由于经费不够,老师们也愿意参与,陪同学生一起学起来,方便教练不在时可给学生指导。数年后,校方也得到热心人士资助添购15个新鼓。”
面对经费学生渐少问题
除了面对经费问题,该鼓队也面对学生人数渐少的情况。
林婉婵说,尽管廿四节令鼓是学校的课外活动之一,可是作为微型华小,学生人数原本不多,所以一开始只是四至六年级生参加,现在连二、三年级生也参加。
“目前有20名会员,当中也有2名巫裔生,家长也给予大力支持。”

庄启炜:行管期用字典筷子在家练习
3名受访学生异口同声表达对廿四节令鼓的喜爱。廿四节令鼓主席庄启炜(12岁)说,他在行管期间居家学习,教练也不让他们荒废,进行线上训练,用其他物品代替鼓,而他就选了字典、筷子在家练习。
巫裔学生爱努(11岁)说,她在三年级看到学长们演出就开始感兴趣,虽然是中华文化,但父母也很支持她,也常到校看表演。
张凯鸿虽然只有二年级,不过老师看到他对节奏感的掌握,鼓励他加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吉隆坡帝沙柏兰岭国中二十四节令鼓队(帝中鼓队)正式迎来6周年。回首过去,帝中鼓队经历了不少波折,由一个不知名的队伍,逐渐累积实力,直至成为国际比赛的全场总冠军队伍。帝中鼓队联合彭亨文化宫殿艺术中心,在6月6日于Shantanand Auditorium打造一场欢庆帝中鼓队6周年的公开演出——《鼓声飗飗》。
《鼓声飗飗》作为一场本地鼓艺公开演出,亦包含了传统马来鼓和印度鼓,结合三大种族的鼓艺文化,以展现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美,体现我国的团结与互助精神。
除了鼓艺,还有威风凛凛的武术表演以及悠扬的华乐演奏,务求让观众留下难忘的回忆。


陈文晞,19岁,工委团副主席
校友担任重要角色

陈文晞是吉隆坡帝沙柏兰岭国中的校友,他表示,活动初衷是为了庆祝帝中鼓队成立6周年,并回顾6年来的风雨历程与辉煌成就。
同时,他也希望借此机会传达团结、热情与传承的精神,让大家在鼓声中感受到力量,与鼓手一同进入鼓的世界。这场活动的特点之一,是它聚集了帝中鼓队6年来的团员,包括历届毕业生与现任团员共同演奏曲目,意义非凡。
演出还邀请了等优秀团队担任演出嘉宾,只为带来多元而震撼的精彩演出,让整个活动更加丰富热闹。



陈文晞强调,本次活动的工委团大部分都是吉隆坡帝沙柏兰岭国中的毕业生,足见这班校友对母校的深厚情感。
同为帝中鼓队前主席的陈文晞说道,让他愿意持续为鼓队效力的,不仅是不舍与热爱,更多的是一份责任。“鼓队教会了我坚持和团结精神,并不断鼓舞着我于台上台下都不轻言放弃。我打从心底希望能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学弟学妹,继续传承这份属于帝中鼓队的骄傲。”
他表示,身为一名大学生,兼顾学业与筹办活动确实不容易,因此他会提前规划好时间,优先完成紧急和重要的事项,确保不耽误学业的同时,也让活动推进得更顺畅。
通过此活动,他想让更多人了解鼓队背后的故事,看见每一位团员背后挥洒的汗水和坚持,让大家明白鼓声背后那份情感的凝聚与传承的延续。
不仅如此,这场演出还能够让前来观演的毕业生们看到现今的帝中鼓队,在新一代的手里继续成长、继续闪耀。“这次活动不单单只是庆祝,而是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鼓队的精神在这一声声鼓点中,继续传承下去。”
邓恺迪,17岁,帝中鼓队主席
国际赛获多奖 提升自信

邓恺迪是帝中鼓队资深团员之一,当初加入鼓队,是想要寻找一个有归属感的团队,并且能够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努力追逐梦想。在这6年里,他亲眼见证鼓队的进步,由最初的基本花式,发展到如今有能力完成更为复杂的表演编排。
鼓队在2022年参加的觉韵杯鼓艺观摩赛中取得了季军,虽然这对他们而言已是一个很大的成就,可是他们依然不骄不躁、精益求精,最终在去年的和韵国际音乐杯赛中成功突破了自己,得到了最佳队形奖、最佳编曲奖、最佳创作奖以及全场总冠军。他强调,这是帝中鼓队6年来最骄傲的成就之一,这不仅仅是对团员们的肯定,还让他们更坚定自己对鼓队的热爱,坚信自己没有走错路。
邓恺迪表示,每次准备比赛,他们都会透过不断的训练,克服各样的挑战,以及战胜自己紧张的心态。在去年的和韵杯上,宣布得奖名单的那一刻,他和队员都惊讶不已,直到站在台上领奖时,他才真正意识到了他们真的做到了。
那次的比赛让他感觉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全都是值得的。今年,邓恺迪升上中学生涯最关键的中五,但他依然相信自己有能力兼顾学业与鼓队活动:“我会合理规划时间,提前完成功课,也就能够争取时间去训练了。”
对于印象最深刻的回忆,邓恺迪透露,之前鼓队练习时,曾遭居民投诉制造噪音,甚至还有人去报了警。他表示,这对鼓队而言是个大挑战,因为鼓的声音本来就很响亮,而练习又是必不可缺的。最终,为了平衡处理,他们用布遮盖住鼓面以达消音效果。
身为帝中鼓队主席,他希望能够带领队员们一起取得更多的成就,让更多人认识他们,为此他们也会努力提升表演质量,争取更多比赛和演出的机会。“这次6周年演出是鼓队重大里程碑之一,希望我们能借此证明自己的实力,展示我们努力的成果,并且向外界推广鼓队的文化与精神。”
陈利茂,31岁,鼓队创办人兼活动负责人之一
鼓队活动承载历史

陈利茂表示,起初成立帝中鼓队的目的,是为了让校内有兴趣打鼓的学生能够一展所长,与其浪费时间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不如花多点时间在学校培养兴趣。在过去的6年里,帝中鼓队发生了不少变化,最显著的就是由最初的5位成员,发展成了现今的二十多位成员,而且还培育出了越来越多自律的队员。
“最让我难忘的,一定是疫情暴发的时候。当时为了不让鼓队因停止练习而拖慢进度,我们每个星期都会在网上一起训练,如今回看,真的觉得当时的团员共同克服了很多困难。”
身为这次演出的负责人之一,陈利茂举办这次的活动自有心思。“这次不仅是为了突破帝中鼓队的极限,更是希望有一个机会,让毕业生可以回来看看鼓队。”
他表示,演出的每一首曲目都见证着鼓队的成长,记载了鼓队的历史和价值。筹备过程中,他认为寻找场地和资金是工委团面临最大的挑战,多亏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迎刃而解,他借此对一群工委和鼓队队员们深表感激。
《鼓声飗飗》一贯秉持着帝中鼓队的核心价值,那就是为了传承马来西亚的鼓艺文化,让更多新一代的年轻人可以发现这些文化其中的魅力。
帝中鼓队全体师生都不遗余力地时常融入新颖的创意,结合来自不同种族,乃至不同国界的鼓,希望打造一个包容性且观赏性兼具的鼓艺演出。




后记 向帝中鼓队致敬
在这次访问中,我更深入地了解帝中鼓队的历史,有辛酸的,也有快乐的,可见这6年来他们真的度过了很多艰难的时刻。看着一群为自己梦想而奋斗的鼓手,让我深刻意识到,成功不是终点,而失败并不致命,有勇气继续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这次活动工委之一,我非常清楚活动筹备过程中属实不易,但为母校、为帝中鼓队、为学弟学妹们而付出,绝对是让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希望我们工委团能够一起努力,让这次的活动举办得顺顺利利,让观众留下难忘的一晚,也让帝中鼓队发扬光大,将他们的文化和精神传承下去。
Rentak Sejiwa
鼓声飗飗
日期:6月6日(星期五)
时间:晚上8时30分
地点:吉隆坡
Shantanand Auditorium
票价:Gold – RM100
Silver – RM50
Bronze – RM30
询问电话:010-2335360
Lim Qi Yuan
购票链接:
IG:@drum_desaperdana
FB:Desa Perdana Drum Team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