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3日讯)槟州基建机构首席执行员拿督斯里法力占说,州政府在研究槟岛南部渔民捕鱼海域时,根据这3年多拍下的200多张卫星图显示,当地渔民多在项目区域以外的海域捕鱼。
他说,州政府在2016年即槟岛南部填海计划(PSI)的初期,曾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人工点算渔船,当时已发现项目区域并非捕鱼热点,但随着项目进展,就开始听到渔民活跃在项目海域的说辞了。
ADVERTISEMENT
他说,州政府因此通过Enviro Land Services土地测量公司研究卫星图,以更了解南部渔民捕鱼的热点。

他相信这是国内首次使用卫星图,研究和分析渔民的活动范围。
“根据研究结果,还有一些渔民提供的资料,南部渔民多在南岛计划以外的海域捕鱼。”
他说,卫星图证明有渔民到早年水泥船沉没的附近海域捕鱼,甚至还到葫芦岛一带;研究也侦测出在南岛浅海一带的只有约12%渔船,大部分渔民都往更远处捕鱼。
他指出,在社会影响管理计划(SIMP)下,州政府提供更大搜、引擎马力更大的渔船给渔民,以到更远的海域捕鱼,即使填海工程开始,渔民作息依旧。
“州政府未来也计划使用卫星图技术来监测填海工程,包括环境控制措施、控制船舶航行和防止污染。”
逾200张卫星图覆盖约80%槟岛南部
Enviro董事经理叶洁铭说,该公司研究200多张图,覆盖了约80%的特定区域,所拍的云量不到15%,能更清楚地观测槟岛南部海域及定位各渔船的位置。
他认为,200多张卫星图虽然无法拍下所有在海上活动的渔船,但足以反映出实际情况。
环评报告已完成公开展示
槟插南部计划仍在等待环境影响评估报告(EIA)和环境管理计划(EMP)审批,公开展示上个月也刚结束。
针对环境和粮食安全问题的反对填海声音,粮食生产者近日提呈备忘录予首相,要求联邦政府撤销南岛计划。
法力占说,粮食安全与南岛计划挂钩已不是新鲜议题,州政府多次澄清此计划不会影响渔民生计或摧毁渔场。

“根据2018年渔业局数据,距离南岛最近海域的沿海鱼产仅占槟州当年鱼产和水产养殖总产量8万3881吨的15%,即1317吨。”
他说,贡献南部鱼产上岸量最高的是拖网渔船,总产量超过90%非沿海渔民。
丹绒槟榔填海后渔获大增
他指出,渔业局提供的总鱼产上岸量数据,槟城填海计划并未影响州内的鱼产上岸量,比如丹绒槟榔2在2016年开始填海时,鱼产上岸量比2015年填海之前还增加15%。
“2015年的总鱼产上岸量只有4万9783吨,2016年(填海后)增至5万7013吨;2017至2020年的鱼产上岸量多达21万4583吨,比2012至2015年的20万6457吨,还增加8125吨。”
他强调,州政府不曾放弃渔民,反让渔民成为发展的首批受益者,他知道某政府尝试抹黑州政府,他希望民众不要被误导。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槟城21日讯)槟州政府将在槟岛南边的葫芦岛(Pulau Kendi)海域投放人工鱼礁与集鱼装置(unjam),作为南部填海计划的修复措施,加强海洋生态的保护。

此项措施是矽谷岛发展计划下,生态补偿总体规划(PEOM)的重一环,由槟州基设机构、矽岛发展有限公司(SIDSB)及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海岸与海洋研究中心(CEMACS)合作推动。
槟基设机构今日联同上述单位,在五条路海滨运输中心举行投放人工鱼礁与集鱼装置推介礼。槟设机构是州政府设立的特别项目公司,负责监督目前正在槟岛南部填海施工的矽谷岛发展。

法立占:增加鱼群数量
槟州基设机构首席执行员拿督斯里法立占形容,人工鱼礁就像是给鱼群及海洋生物创造一个“城镇”,以便增加鱼的数量,从而提高渔民的产量。这是首次与理大的研究单位携手的试行计划,若证明有效提高渔业产量,将来会考虑增加投放。
他说,这项措施是为了修复填海计划带来的影响,由专家设计,并获得槟州渔业局、渔业研究中心及渔业发展局等单位支持。
“人工鱼礁有助于建立新的海洋生物栖息地,而集鱼装置则用于吸引并集中鱼群,有助于渔民持续作业,给海洋生态带来正面影响。”
他说,此项计划包括配置、投放人工鱼礁与集鱼装置,以及CEMACS的研究费都由槟州政府全额支付。当局明天会开始投放上述配置,并已知会槟州渔民,预料耗时2天进行。

他指出,这次投放的配置包含2个大型的人工鱼礁(每个重达21.1吨)及18个小型的人工鱼礁(每个9吨)。
他提及,当局给渔民提供的补偿计划已完成约98%,至今耗费1150万令吉。目前正在分配渔船给美湖、公巴、双溪峇都(Sungai Batu)一带的渔民,而矽谷岛前沿的渔民全已获得渔船。当局计划每月分配7艘,预计在2027年第2季可分配完196艘。
他汇报截至3月底,矽谷岛填海面积已达130英亩。
陈思憓:吸引鱼前来栖息
理大海洋与海岸研究中心总监拿督陈思憓解释,我们需要在填海的地区,提供替代性生态,确保原来的海洋生态不被牺牲。而投放人工鱼礁就像是创造一个城市,小型的人工鱼礁将环绕着大型的人工鱼礁放置,以便创造多样的海洋生态,增加鱼群数量。
“人工鱼礁使用环境友善的材质,而其设计也适合让微生物和鱼的食物来源生长,才能吸引小鱼、然后是大鱼前来栖息。”

她解释,人工鱼礁将被投放在葫芦岛的西部一带,其结构和重量是依据当地的地理环境而设计。而集鱼装置则是采用椰叶等,投放在海面上漂浮,主要目的是吸引鱼群。
她说,这项计划在2023年就开始研究和设计工作,投放之后,该中心将监督6个月,确认其成效。
阿都哈密:保障渔民长远利益
槟州第一副首长拿督莫哈末阿都哈密稍早前在推介礼上致词说,除了投放人工鱼礁与集鱼装置,生态补偿总体规划还涵盖红树林种植、鱼虾放流、研究拨款及沿海生态提升等项目,旨在守护生态环境,保障渔民长远利益。
身兼渔民工作队主席的他说,虾只放流计划已进入第3阶段,预计于5月展开。至今已种植2万3200棵红树,CEMACS也获得研究拨款,以开展葫芦岛周边的珊瑚复育工作。

当局在社会影响管理计划(SIMP)下,资助培训渔民成为具备认证的船员。当日颁发通过考试认证的5名船员,在该计划下总共有25人获得船员认证。另外,32名渔民子女也获颁奖学金。
出席者尚有槟州农业技术与粮食安全委员会主席法米再诺、彭加兰哥打州议员王宇航、西南县长拿督罗斯里哈林、矽岛发展有限公司战略通讯与利益关系人管理部总监阿兹米。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