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槟城13日讯)1952年开业的槟城卖菜街益和茶楼,宣布将于8月15日歇业,让不少光顾多年的老顾客觉得惋惜和不舍,感慨这样难得所有点心皆手工制的一间传统广式茶楼,就要熄灯走入历史。
益和茶楼位于卖菜街旁2间打通的老店屋内,共售卖40余种点心和包点,另外还有云吞面、炒河粉和炒饭等煮炒类。
ADVERTISEMENT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点心和包点皆是老板李俊强(60岁)及妻子手工制作的,其中蚝鼓卖、鲜竹卷、芹菜饺、肉眼卷等传统广式点心,更是只此一家吃得到,是许多老顾客心目中味道独特,别处寻不着的古早味。

李俊强妻子:手工制作点心花时
李俊强是益和茶楼第二代传人,其不愿具名的妻子受访时说,他们这次是在今年才萌生歇业念头的,主因是手工制作点心实在太花时间了,为了健康着想及加上后继无人,因此忍痛决定关掉茶楼。
她说,李俊强在求学时期,就跟随父母在厨房学做点心,一路做到现在,也已有近50年的时光。
“有开店时,他早上5时30分左右就要起身制作点心,虽然我们是下午2时关店,但他还是得继续备料,常常忙到晚上近9时才能休息。”
她说,这么多年来,丈夫都一手包办店内所有点心及包点制作,她则在旁协助包裹烧卖及虾饺等。其丈夫的手艺传承自父亲,味道从以前到现在都没有变化。
“我丈夫连处理猪肉也不假手于猪肉摊贩,而是自己每天在厨房花费约3小时来处理。”

2孩子没继承意愿
她说,他们的2个孩子皆有自己的工作,没有继承茶楼的意愿,也不会制作点心,因此,随着茶楼结业,也意味着他们广式点心的制作手艺会失传。
“其实,曾经有年轻人到茶楼来拜师学艺,但都做不长久,毕竟这不是轻松的工作。”
她说,他们目前的打算是,茶楼歇业后把店面出租给其他人。
装潢具古早味
益和茶楼虽然坐落在游客成群的牛干冬区域,但客源大部分都是老街坊及老顾客,上了年纪的客人,常常到这间茶楼一坐就是数小时,泡一壶茶闲话家常,度过一段悠然时光。
益和茶楼的装潢也极具古早味,从地面的小格子瓷砖,到印着“益和茶楼”的铁质椅子,都可窥见浓浓的旧时代生活气息。
伍先生:一周5天叹茶吃点心
益和茶楼的歇业,让不少老客人依依不舍。80岁的伍先生是该茶楼的常客,对茶楼将结业感到惋惜之余,也认为业者不妨让人接手打理,至少让常客还有机会吃到古早味的点心。
他说,他一个星期可以到该茶楼5天叹茶吃点心,最爱茶楼亲制的糯米鸡和包点,也喜欢这间茶楼比新式茶楼更廉宜的点心价格,最重要是很合他口味。
张先生:光顾了10年
60岁张先生家住峇六拜,到乔治市处理事务时会到益和茶楼吃点心,和朋友见面聊天或谈生意。
他说,他光顾益和茶楼已有10年时光,喜欢这间茶楼手工制且其它地方吃不到的点心,也喜欢店内浓浓的古早味,这是他会介绍朋友光顾的茶楼。
廖先生:满满童年记忆
63岁的廖先生每星期会光顾益和茶楼,他以前在卖菜街一带成长,这间茶楼有他满满的童年记忆,遗憾的是就快歇业了。

黄汉伟也是常客
升旗山区国会议员黄汉伟也是常客,在听闻益和茶楼就快歇业后,抽空到该茶楼吃点心。
他受访时说,其祖父早期南来槟城时,定居在牛干冬一带,因此他的童年也常在那一带活动。
“在以前,到茶楼吃点心花费很高,因此祖父当时并不常到益和吃点心,但到了我的父母的年代,他们就有常到那边吃东西。”
他说,益和茶楼的点心都是手工制作,且有别于其他茶楼大量生产的点心,尺寸都比较小件,易于入口,客人不会容易感到饱足,可以尝试更多种类的点心。
他说,益和茶楼已是乔治市老字号的广式点心了,对于它即将歇业,他也深感惋惜。

李永光 :关闭是时代趋势所致
槟榔屿广汀会馆主席拿督李永光说,业者坚持手工制作点心,一旦没人继承手艺,那最终走向歇业,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他说,益和茶楼主要是熟客光顾,但熟客终究会越来越少,且古早味点心如今已难以吸引年轻人光顾,新一代更倾向到有冷气的新型茶楼消费。
“因此,益和茶楼的关闭,亦是时代趋势所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趁清明节扫墓,走一趟先辈于上百年前南来落脚,以及生活过一段时间的故地─金宝。
坐在巴刹小食中心,看着街道上行人买菜后推着脚车离开,电动摩托车穿街过巷,跟摩托车不同的是,骑士并无戴上头盔。
品尝地道的清汤老鼠粉,脑海里不禁回忆起少年时候,老鼠粉闹得沸沸腾腾的夺命事件;在哪个迷信的年代,不少家庭在门口挂起茅草(还是艾草)驱邪,待听到执法人员上门取缔时,又一窝蜂取下。
老鼠粉拌着鱼蛋(鱼丸)、猪肉丸、腐皮、炸丸和粉肠,辣椒逐渐染红了汤水,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还有苦甜参半的成长印记。
金宝和怡保的广府话,将鱼丸称作鱼蛋,千万别误解成为鱼卵。
金宝的鱼蛋特色是嫩、实兼具,鱼肉份量多,不像有些变成了冷藏的加工食品,弹牙却不见鲜甜,咀嚼出来的味道,著实缺乏了一点鲜度,美中不足。
犹记得,当地有过这么一摊自行制作鱼蛋的食档,新鲜出炉的鱼蛋先晒一下再烫熟,嫩度更佳。
金宝腐皮,脆皮层中间包住薄薄的一片鱼胶,过去觉得肉少得可怜,如今反倒是少可以吃出好滋味。
猪肉丸也是别具一格,色泽跟硬度在绞肉所成的肉丸与飞丸之间;但广府话中的猪肉丸为何不称作猪肉蛋,就真的不得而知。
粉肠是烫过剪段,非常粉嫩,这种吃法在怡保已相当少见,金宝还延续了下来。
炸丸为金宝独有,鱼胶跟面粉(还是薯粉)连带调味料搅拌再下锅油炸,甜中带咸。附近亚亦君令的做法不同,由捣碎的肥猪肉加盐炸出,味道偏咸。
至于辣椒酱,看似不浓稠,别欺负稀薄,结合汤水送入口中,由初时的温和到后来辣味的后劲上来,不免额头汗水鼻水直流。
一顿古早味早餐,尽是韶华记忆,鱼蛋炸丸从当年每粒一角到今天80仙90仙,但现在的体积大上一半。
对于置身的小食中心,前身是在已废置的金宝巴士车站后面,路边水果摊是撑起帆布买卖,下雨起来,地面的坑坑洞洞积水,当年溅湿了双脚赶巴士的少年,如今已步入挺著肚腩的中年了。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