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心插柳的機緣下,第三人生專欄也寫了一年多。
接下來的最後幾篇,當是完結篇。
ADVERTISEMENT
寫“第三人生”這個專題,或多或少也為讀者、網友,或相熟的朋友,帶來一些共鳴與認同。
當然,筆者的一些意見與個人見解,不見得人人同意。有位企業總裁的老同學,就直接認定有關於金錢的篇幅,和他的理論南轅北轍,另有一些讀者問我,為什麼沒有寫關於靈脩之類的追尋,畢竟步入中老年,心靈宗教的禪修,才是我們應走的方向。
也有人對我說,文章所提到的不要與子女同住,最好有自己的生活空間等,對他們來說可能做不到……
這些反應和互動,我心存感恩,謝謝你們啊!
我自己並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也沒有做過任何深入的硏究,也算是邊做邊學。
我只是用自己的淺見和認知,以及對生活的感受,寫出了個人的觀點。
如果你有意或無意看過了我的文章,因而有那麼一個時刻,或在某個情況下想起“第三人生”這個字眼,因而願意對你的生活做些小改變,那我的文字就沒有白費了。
我們必需要承認一個事實,不管我們現在和過去是誰,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從誕生到步入中老年,所走過的都是獨一無二心歷路程。
有人靠祖蔭,含金鎖匙,從求學的機會到步入社會都平步青雲;有人靠堅持不懈的努力,從而改變自己和家人的一生,也有些人奮鬥打拼一輩子,就只能圖個溫飽;有的家庭慈悲和睦融洽,有的處處以錢財掛帥,親戚之間尓虞我詐……這些原主家庭的周遭環境和生活模式,潛移默化地決定了你一生的思維、格局和世界觀。
這些不為人所能見到的腦潛意識,更扮演與塑造後期生活“我們是誰?”的行為。
打個比方,如果有人從小的成長環境,就非常貧困和惡劣,三餐溫飽不續,常受親戚鄰居白眼,那麼安全感對他們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考量,這群人大多數在步入第三人生,就算財務富足後也還想不斷地工作,他們不是沒有錢,而是怕沒有持續賺錢後失去的那種安全感。
有科學依據,家庭裡的長子或長女,因為從小抱負照顧的角色,成年後一般處事方面都比較不懂得拒絕他人,而在家庭成員裡一直都扮演著典範者,在社會都喜歡做些譁眾取寵行為來引人注目。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在進入第三人生後,還是有些放不下面子和包袱的其中幾項原因。
要如何跳出“我們是誰?” 的框架?最後幾篇的完結篇,筆者將與大家分享。
(待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