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7日讯)新港山榴梿熟落地山径人车争道情况更严重,小园主促请爬山和骑脚车的民众使用山径时礼让,确保安全。
余天福:注意回避载榴梿摩托
ADVERTISEMENT
新港小园主公会顾问余天福告诉星洲日报《大北马》社区报,新港山的榴梿继其他槟城榴梿产地浮罗山背、直落巴巷、美湖和公巴之后,两个星期前开始有少量榴梿果熟落地,而最近一个星期以来因为长假更多人上山,对骑摩托载榴梿下山的小园主人士造成一些问题。

他们的摩托尾载着沉重的榴梿下斜坡,原本摩托的尾部比前部重已经很危险,遇到没有及时让路的爬山客,就更加危险了。
他说,一些爬山客反应比较慢,很少数的人没有躲避载榴梿的摩托,以致形成交通安全问题。

而这几天长假登山客大增,有时下斜坡的摩托和脚车在人群中间穿过,山径上的人有的上山,有的下山,人们一时之间不知道应该靠向哪一边闪避。
新港山约有四十多个榴梿园、产量多,当地今年的榴梿季节将于本月中进入盛产期,小园主将会更频繁的运载榴梿下山,人车争道的情况会更为严重,特别是星期六、星期天和公假。

为此,他促请登山客注意安全,若是雨天更须小心为是。
祖基非:互相礼让避免意外
马来小园主祖基非阿末说,不管是运载榴梿的摩托骑士、脚车运动者,还是爬山者,都要有交通礼让精神。

他意识到假日的新港山出现爬山人潮,对载榴梿的小园主来说是安全的威胁,人们互相之间若能够礼让,才能够避免人们不愿看到意外发生。
曾家麟:登山客会注意安全
马来西亚物流师总会总会长曾家麟于过去一年多每个星期六早上都会到新港山爬山,向来都走完一条约4.8公里长的主要山径,并且来回两趟。

他说,这一年多以来他从未看过新港山山径发生任何意外事件,山径上的人都相安无事。
他说,一般上爬山客都注意安全,发现有摩托和脚车经过时会主动让路,只要做到这一点,不会有危险。
他曾听说过有登山客擅自拾山上人家的榴梿,或采水果的事。
为此,他希望人们自律,注意可能的瓜田李下,避免被人误会。
沈俊仪:没看过车撞人意外
新港山约三分之二的园坵早已转手他人,目前山上出现一些民宿和小餐馆,而山上的庙宇香火更加兴旺,山上遂有了欣欣向荣的发展好景,主要山径都有7至10呎宽的路,山里经常有轿车川行,以致有了轿车、摩托、脚道和行人争道的“交通繁忙”现象。

新港半山的花果山餐厅(Fig Tree Hills Restaurant)经理沈俊仪劝告爬山客,遇到摩托或脚车经过,所有行人都应该闪到没有车的一边,这就安全了。
他们过去主要经营度假村,近年因为疫情转为注重经营餐厅,吸引了许多人前往光顾,一些登山客和山上人家喜欢一边享受他们的小桥流水环境,一边吃点心喝咖啡。

他在山上做生意期间,并没有看过车撞人的意外,不过还是发生一些摩托骑士和脚车骑士自己翻覆的意外事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槟城5日讯)峇央峇鲁国会议员沈志勤说,过去他在担任农业部副部长期间,曾吃遍全马榴梿,发现唯独新港榴梿不会引发热气或喉咙不适。
他昨晚在新港玄母宫庆祝元天上帝千秋宝诞宴会上说,新港的榴梿是小园主亲力亲为细心照顾的,使用的肥料也比较有品质保证,而且只使用少量农药。
“这就是新港榴梿的‘秘密’,不只榴梿品质好,农药也很少,我们要大力推广出去。”
他认为,新港榴梿一直享有名气,但很多时候被笼统归为“浮罗山背榴梿”。
“我将与当地的榴梿小园主合力,重新打造新港榴梿的名气。”
打响名种榴梿“天送”
他指出,新港也有名种榴梿,其中“天送”榴梿只产自新港,希望该榴梿名号打响后,能够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新港品尝。
他说,他过去几年曾与新港小园主一起主办新港榴梿节,今年5月新港榴梿丰收时,他将会再主办一场大型的榴梿节活动。
沈志勤也宣布拨款5万令吉,用于修缮新港山顶道路,以改善当地交通条件,提升旅游便利性,并拨出1万令吉作为新港玄母宫维修雨棚经费。
新港玄母宫理事会主席黄亚星指出,华人庙宇不只是宗教信仰场所,也是华人文化传承的地方。
该宫也义卖报纸为新港社区救护车服务队筹获2000令吉,以及捐助1000令吉给新港崇正小学。
出席者尚有该宫会务顾问拿督柯位海、署理主席陈永亮、新港社区救护车服务队主席拿督刘竹山及崇正小学董事会财政陈福发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