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灾地段重建商屋出租
创立112年的峇眼色海东华小学是吉辇县历史最久的小学,东华走过百年,还会再辉煌另一个百年,因为东华小学董事会将配合华社的支持,坚守岗位、承先启后,同时策划以校养校,造福莘莘学子。
董事会着手策划使用先贤在火船头椰脚区旧校地,发生过火患的地段重建商用建筑物出租,收回租金充董事会发展基金,提升东华各项硬体设备及增加学生福利。
ADVERTISEMENT
东华学校在2020年推动绿化活动,在校园周围栽种了100棵咖啡树数年后结果后,也是一种收益,这是董事会与校方合作的一项成果,学生们也可从中学习栽种咖啡树的乐趣与知识。

胡沅兴:硬体设备陆续提升
东华小学董事长拿督胡沅兴受访时说,东华小学先贤留下的重要资产,后辈们都要好好保护,同时想方设法以更长远的眼光,为东华置设未来之路。
他说,华小教育是民族复兴的根本,小小的火苗,在大家的热心呵护下,才有今日东华的规模。
他说,东华校舍的硬体设备最近几年陆续提升,数年前耗了60万令吉加盖排球场及多元化用途大礼堂,2020年再把露天篮球场加盖重铺球场花费约20万令吉,其他方面的建设包括设立精明教室、提升会议室、食堂及美化校园等。
董事会收入包括校产租金
胡沅兴说,东华小学的校产包括椰脚区约2英亩半的地段,是先贤热心捐献给东华当校地,目前租给约49户居户,董事会每年收一些地租,2017年10月发生火患烧毁10间民宅、货仓,董事会有意在此地段重新规划,重建建筑物出租,也希望能带动火船头一带的生机,尤其是生态旅游有关的活动。
他说,董事会现有收入包括一些校产租金,另有来自社会热心人士的捐款、赞助费等维持学校的硬体维修等开销,但这两年因遇上冠病疫情,董事会今年议决免增加新生经济负担,并赞助一年级新生的第一学期书费及一件体育衣,家协也赞助一年级新生5片布制校徽。
老校友陈桂荣:读了1年就辍学
老校友陈桂荣(81岁)说,他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只上过1年的一年级生涯,当时他已10岁,与其他年龄不一的学生在椰脚区的货仓校舍上课,一至三年级在椰脚区,四至六年级则在大街校友会的2店屋上课。
他说,当年家穷,他是家中老大,下有多弟妹。当时是要每月交学费,只读了1年就辍学,每天帮父母卖炸香蕉糕,每天早上约10时,火船头码头就有来自两成园的菜船御货,码头处就有一些菜贩、菜农出入,上放学时码头一带也有学生、父母等,都有一些人流。卖了糕钱交给父母,家里除了他,其他弟妹都完成小学教育。
70年代初期学生人数逾千
东华学校全新的校舍于1955年建竣后,椰脚区的临时课室就空置。东华学生于70年代初期进入最全盛,人数超过千人,过后一些居民陆续迁往城市,人数才慢慢滑落。
东华学校一向是吉辇县学术及课外活动都有杰出表现的学校,培育出许多名人校友,包括马华峇眼色海区会主席拿督尤端树、摩托罗拉前总裁拿督尤天德、PENPAC 集团创办人拿督苏创兴、亿润集团执行主席拿督江连贤、槟岛市长拿督尤端祥、前槟州行政议员拿督罗兴强、中美集团董事经理拿督郭雅民、太平禅山寺创办人拿督斯里王奕萌及拿督许能镇等等。
校友尤阳羽球少年国手
东华家协主席尤方将第三儿子尤阳(17岁)也是东华校友,属国家重点栽培的羽球少年国手,去年参加欧洲捷克19岁少年国际赛勇夺单打冠军,12岁就勇夺全国小学学联羽赛及大马羽总少年赛冠军,后被选入国家武吉加里尔体育学校,这几年征战多项国内外少年羽赛,多次夺得冠军。
目前学校总人数324位,开14班,由陈震翔校长掌校,教职员28名。自2020年开始,东华属转型学校(TS25)。
东华近年也增加一些友族学生,校方常通过各族佳节及文化节日办一些活动,让各族学生都能互相认识了解各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东华简史
创立1910年 原名东华学堂
东华小学创立于1910年,原名东华学堂。当时附设于现今大街的圣古庙里,只有8名学生及1名教师。
由于学生人数不断的增加,学堂不敷应用,学校有搬迁到商商公所、大街华芳茶室(即现今的炳林号),大街校友会会所,以及火船头椰脚区的一间私塾、货仓上课。
1941年日本南侵,学校被迫停办;直到1945年8月日军投降,该学校于同年10月10日在热心人士推动下复课。
东华学校现址的第一期校舍是于1954年开展,本由马仕养董事担任第一期建委会主席,后马董事长逝世,改由苏宗逐接任建校工作,8间新教室、校舍座落在大街警察局旁。新校舍于1955年8月14日启用。
1975年,该学校董事部召开社团及埠众大会,张成发董事长成立扩建校舍筹委会进行第3期建校发展计划,由拿督斯里许廷忠为建委会主席筹获7万3000令吉,增建了8间双层现代化教室,并于1978年初启用。
过后于1981年5月,东华再动工兴建4间双层教室及2间小型储藏室,于1981年12月完成。东华学校过后继续推动多项学校发展计划,包括兴建篮球场、视听室、增建通道、排球场、粉刷学校、重建食堂及筹获6万令吉的“清寒子弟助学金”等。
1996年,东华办《东华行》筹了5万8充作美化校园,2000年12月校友会会长拿督尤端树局绅发动筹建食堂,也办了回校日筹资,耗约6万余的食堂也于2001年1月完成。
2004年,翁荣兴董事长带领下成立第4期建委会,2005年办义演筹获122万余基金,2006年兴建了2层半的新校舍,拥有6间多元化课室(可充作多元化礼堂)及8间科技课室、图书馆、会议室、辅导室。
2010年,东华迈入100周年,也办了系列活动,筹了26万8000令吉。
2017年,东华现任董事长拿督胡沅兴推动下,耗约60万令吉,兴建加盖排球场及多元化大礼堂,同年杪也提升会议室成三用会议室 。
2019年,东华为篮球场加盖及重铺球场洋灰地,耗约20万令吉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吉辇30日讯)在峇眼色海顺顺合茶室经营了54年的福建面档,随档主夫妇年事已高,孩子有本身事业无暇接班的情况下,选择于今日熄灯。
档主邹祥发(81岁)与太太陈丽云(75岁)今早配合清明节,于清晨5时便开档。许多回乡清明扫墓的游子及当地民众听闻福建面档今日要熄灯,纷纷在上山扫墓前先到面档打卡,吃了息灯前的一碗福建面解乡愁。

邹祥发夫妇今日也特别加汤加料,但人潮太多,其中一名客人更一口气打包了35包。福建面不到3小时就卖完,于早上8时收档,有许多欲吃面的客人错过了这最后一次机会。
当地三代人美食记忆
邹祥发夫妇的福建面经营了半世纪,不只是当地三代人的美食记忆,其价格更是当地最低价亲民,在物价高涨的当儿,一碗福建面还维持在3令吉50仙至4令吉之间,不涨价但味道依旧鲜甜爽口,是许多游子回乡必吃的美食之一。

随着该面档熄灯,许多游子及食客深感可惜,峇眼色海又少了一档传统美食。
吃了多年福建面的马瑞丰与黄喠俊都是忠实顾客,常会来光顾,他俩说,全镇最低价亲民及美味的福建面,不只是他们俩,他们的父辈祖辈也是顾客。
价格便宜赚一点钱就够
《大北马》社区报记者于早上8时30分抵达面档,同样来不及品尝最后一碗面。
档主在收拾档口时接受访问时说,他于1971年5月10日到茶室开档,当年的茶室取名为顺合茶室。
当年一碗福建面卖20仙,80年代升至60仙至80仙,到后来的2令吉50仙,至现今熄灯前也最高卖4令吉。

顺合茶室在开业之初有8名股东,后来人事变化,股东一再变动,至今茶室也改名为顺顺合茶室,邹祥发的面档是茶室内营业最久的档口,不曾换人。
他本身是基督徒,所售卖的福建面都比其他人的面档来的低价,许多顾客都不相信售价
这样低,他能维持过活吗?
邹祥发笑说,能让更多人吃得到他做的面,他就心满意足,赚一点钱就可以了。
15岁打工 档主授煮虾面秘方
邹祥发说,他未开业前,于15岁到槟城的一家咖啡店打工,店内的福建虾面档主热心帮他,教会他煮虾面的秘方。
他回到峇眼色海创业,开设了福建面档,后来结婚,太太也出来帮他,夫妇一卖就卖了半世纪,也养大孩子,孩子已拥有自己的事业。
经营面档一点都不轻松,以前较迟开档,冠病疫情后茶室业者提早开业,清晨5时就开店了。
邹祥发每天晚上约7时30分便睡了,凌晨2时起身煮汤,准备各种配料,约4时30分便到茶室开档,卖到早上12时。他的用料,真材实料,十年不变,一直都是老味道,那才是游子们都爱吃的乡愁美食。

这家茶室从以前到现在,依旧是人潮很旺的茶室,以前有戏院在旁,更是生意兴旺。
邹祥发说,他有传授功夫给茶室内的一名业者,相信对方会续继在该茶室售卖福建面,让这味道继续在峇眼色海市镇飘香。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