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发布: 11:54pm 28/04/2022

RCE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吉打中华总商会

RCE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吉打中华总商会

吉中总吁商家做好准备 搭上RCEP列车向前进

(亚罗士打28日讯)会长洪锡倡提醒会员商家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搭上)的列车,向前迈进。

他说,涵盖亚太区15个国家的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经济区,且将在10年内逐步落实零税收开放市场,商家在今后将直接面对其他RCEP成员国更庞大的资金、科技、制造业的技术和人才等竞争。

ADVERTISEMENT

洪锡倡(左三)提醒会员商家,做好准备应对挑战。左起是副会长莫锦华、署理会长王庆中;右起是总务戴礼彬和顾问拿督陈英强。(黄惠玲摄)

因此,他促请会员尤其是制造业者提升自已的产品,以便在面对那些优越国家的产品时,可脱颖而出。

他也期待RCEP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改变和提高商机,加上5G时代的来临,商家也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才能保持市场竞争。

洪锡倡昨晚出席吉中总第39届第一次会员大会上,致词时这么说。

企业疫期面对各项危机

他说,企业在疫情期间,也面对各项多重危机,包括下个月起的调涨最低薪金制、俄乌战争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原料涨价、制造业缺货源等,一波未停一波又起,环环相扣下,非但延缓经济复苏,还加快通货膨胀。

会员们踊跃出席吉中总第39届第一次会员大会。(黄惠玲摄)

他补充,疫情后人力资源也出现严重短缺,而政府与印尼和孟加拉等国没能达到共识,引进外劳,对企业和商家也是一种负担。

因此,他说,吉中总也呼吁政府,重新检讨外劳等商业上的各项政策,简化申请程序,吸引更多的外资。

另外,他说,疫情期间,该会也不间断鼓励会员参与各项线上座谈会与交流讯息,协助会员们积极了解最新的经商环境和经济发展局势,延续及探讨开拓更大市场的可能。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4:47pm 26/03/2025
RCEP东盟使用率偏低  翁诗杰:CAFTA条款更吸引
翁诗杰(中)与一众嘉宾在2025年博鳌亚洲论坛的“释放区域自贸安排更大潜力”研讨会上分享看法。(翁诗杰提供)

(海南26日讯)东盟国家对华贸易逐年攀升,但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主席丹斯里翁诗杰指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使用率在东盟偏低也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企业更倾向于使用东盟-中国自贸区(CAFTA)相关条款。

翁诗杰今日受邀出席2025年博鳌亚洲论坛,并在“释放区域自贸安排更大潜力”研讨会上分享看法。

他表示,尽管东南亚国家对华贸易逐年攀升,但RCEP使用率在东南亚偏低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提升必须从源头开始。

“我们必须承认,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对华贸易一直在攀升,但纳闷的是RCEP使用率还是低迷状态。”

仅0.7%使用率远低预期

他以马来西亚为例指出,尽管马中双边贸易额在2024年创下2124亿美元新高,但RCEP规则的使用率仅约0.7%,远低于预期。

他分析称,马来西亚的企业面临两难选择,在RCEP规则复杂且东盟-中国自贸区(CAFTA)条款更具吸引力下,倾向选择后者。

“东盟-中国自贸区3.0版本新增的电商、消费者保护等条款,更受马来西亚中小企业青睐。”

RCEP需突出亮点增吸引力

他认为,企业倾向于选择更有利的贸易协定,因此RCEP需突出其亮点,如对欠发达国家的包容性条款,并加强科技领域的合作以提升吸引力。

马来西亚今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扮演重要角色,翁诗杰也支持通过RCEP助力东盟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的目标,但认为当局应需务实推动企业参与,并关注东盟国家发展水平差异,通过经贸与人文合作双轨并进,释放RCEP潜力。

RCEP地理位置中心点
吁恢复直飞海南航班

曾在担任马来西亚交通部长的翁诗杰曾在任内推动落实吉隆坡海南直飞,但如今这条航线已经停飞。

他强调,海南作为RCEP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心点,具备自贸港政策、医疗开放等优势,但缺乏直航是阻碍了双边互联互通。

他呼吁尽快恢复吉隆坡与海南的直航,并建议海南加强对RCEP成员国的政策宣介,同时深化非经贸领域,如人文交流、科技合作的互动。

需拟策应对美加征关税

针对美国可能加征关税的威胁,翁诗杰坦言小国处于被动地位,但东盟需未雨绸缪。2024年东盟15%出口商品输往美国,若政策实施将严重打击区域贸易,并建议各国探索本地结算机制等多元化应对方案。

翁诗杰肯定中国积极主动推进对外合作,并认为马中合作不应局限于经贸,需加强人文互信建设。

他也提及,中国与东盟贸易增长中的不平衡问题需正视,例如中国商品竞争力可能挤压本土企业生存空间。

因此,他建议中企在“出海”时兼顾市场拓展与本地行业扶持,通过产能合作助力东南亚发展。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